第1212章 冯正明的硬气(2/2)
这样一栋老洋房在他们眼里很漂亮。
围墙内,整栋老洋房是那样的有格调。
光是远远看着也会让人觉得,是一个绝佳的拍照景点。
不少名厨更是光在小楼前拍照,就费了不少的时间。
然后进入到老洋房内,里面中西结合的独特陈设,还有服务生很亲切的迎接服务。
可以说这一切都让赶来的亚洲名厨们觉得惊讶不已。
一些中午到老洋房餐厅的名厨们。
品尝到中午推出的自助,明知道不是冯正明亲手做。
可还是被各种菜品的精致给惊艳到了。
一些亚洲名厨觉得不可思议。
自助餐也是可以做的这么好,不但是菜的原料品质上非常棒,关键是口味上也非常美味。
而且中午的自助,除了中餐之外,还提供了一些全球各地独特美食。
这就更加让很多亚洲名厨被震撼到。
他们甚至可以在冯正明的老洋房餐厅,品尝到他们各自的家乡味道。
不能说有多正宗。
毕竟冯正明口味上都做了一些改良,让很多国外的菜更符合国内人的口味。
可是改良后的味道,一些亚洲名厨居然觉得也很美味。
有来自东南亚那边的厨师,甚至吃了不少他们家乡的改良美食。
这些专程来探店的亚洲名厨们,着实是被冯正明的手艺折服。
大家都是厨师,虽然做菜的风格不同,但很多东西是共通的。
这些名厨品尝后,很容易看出来冯正明的厉害。
做菜最难的地方其实就在于调味上。
不同的厨师,可能完全按照相同的方法去做菜,最终呈现出菜的味道会有着天差地别。
这其中的关键,就在于不同厨师调味上的一些手法。
滋味这个东西也是个人很主观的。
但是有些味道又会是大多数人都会喜欢的。
所以如何让“酸甜苦咸辣麻”这些能够融合的很好?
这对厨师来说是巨大考验。
为什么西餐后来走向了轻度调味?
很多时候也可以说是,为了减轻厨师手艺上的负担。
尽可能利用好食材的本味去做菜,厨师烹饪的过程可以变得简单,也就不那么容易出现味道上的错误。
可是那样的话,实际上并没有体现出一位厨师的水准。
单纯只是保留食材本味,那为什么不生吃?还要厨师去烹饪干什么呢?
在这一点上,科夫曼和冯正明算是相互认同的一对。
他们都觉得,烹饪美食的关键,还是在于要有烹饪的过程。
烹饪的过程不只是需要掌握好火候,更为重要的也在于调味上。
所以冯正明和科夫曼都算是很重视调味的厨师。
在冯正明老洋房餐厅里,不是没有那些顶级的食材。
但无论是什么样的食材,冯正明都会进行一些独特的调味,要进行烹饪的过程,他才会把菜呈现给顾客。
他不会压根不进行烹饪的过程,单纯只是随便的摆个盘就给客人上。
或者说依靠食材本身的品质,就是简单的热一下就给客人。
冯正明不愿意那样去让自己这个厨师显得无用。
他的这份坚持,让专门来探访他的亚洲名厨们相当的敬佩。
这些味道上的调配,可能只有真正大厨才懂得会有多难?
真的就是多一分就咸了,而少一分又会不出味道。
味道上的综合平衡相当关键。
很多厨师可能穷极一生,都想要追求这份平衡。
但可能最终也未必能够办得到。
冯正明做的方式是,要根据不同的食材,进行一些味道上的调整,有些可以突出某一种味道,有些又可以突出另一种味道。
当几种味道结合起来,组成了他菜单上的一份套餐。
这种味觉上独特的刺激和享受。
来探访的名厨们也是又一次被震撼到。
很多名厨吃过一顿后,只会觉得冯正明的老洋房餐厅获得前五十餐厅实至名归。
冯正明并不知道,自己吸引来了很多国外的同行。
只是在一次晚餐过后,他走出来向客人们表示感谢光临的时候。
几位厨师专门站出来告诉他之后,他才知道了,原来自己吸引到了那么多的关注。
和几位专程来的亚洲名厨交流,冯正明也很快和他们成为了朋友。
实在是面对冯正明的真诚,让很多人无法拒绝他这样的朋友。
因为冯正明是真的会把一些技法和配方分享给别人。
这可以说是很多厨师想都没有想过。
无论是什么地方的厨师,大家总是会想要留一手。
毕竟如果把全部的东西都教给了别人,可能会影响到自己都生计。
但冯正明这里不存在,大家觉得他似乎完全不担心自己的手艺会被别人学会的。
他甚至是为了让别人学会,会非常详细的把细节都说出来。
就这样,在年底最后的一个月时间里。
冯正明一边准备着元旦的接待宴会。
同时也是在老洋房餐厅,接待了不少来自亚洲各国的名厨,并且成功和他们成为了不错的朋友。
甚至他们一些人回去后,马上就着手给冯正明邮寄了一些他们当地特产。
就这样,冯正明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都再次名声鹊起。
科夫曼得知后,一边很为冯正明高兴,一边也是觉得有些神奇。
邮件里,科夫曼甚至为了冯正明是不是有什么魔力?
冯正明回复的邮件里表示,或许自己是美食界的魅魔。
科夫曼看到邮件和妻子一起开心大笑。
然后科夫曼再次回邮件,向冯正明表示,他将会和妻子一起赶去沪城过元旦。
冯正明收到邮件,让妻子准备接待科夫曼夫妇。
他自己只能表示抱歉,因为他需要准备元旦的接待晚宴。(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