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0章 鄠县平叛(2/2)
张遇在筹谋刺驾之事时,也在这方面进行了一定威,將这两家捆得死死的。
另一方面,对张遇的说法,他们也是认可的。苟政围猎,护卫力量薄弱,这样的机会若是不把握住,还不知道要等到何时,才能再遇到如此良机。
而一旦功成,那收益可就大了,否则也不会秘遣部曲,支援张遇的行动。
在苟政的操盘控制下,刘珍与夏侯显收到的,是张遇“功成”的消息。局势到了这等“地步”,二者也只能鼓足勇气、满怀期待,率眾起兵反秦,响应张遇在杜城的行动。
而这一番作为背后的根本原因,绝不是长安政治上的压制、利益上的剥削,本质上,是这两家有些不甘寂寞,想要从鄂县走出来。
促使他们敢於兴师动眾的原因,也在“苟政遇刺”这一关键。
苟政一死,关中大乱!这几乎是毋庸置疑的事情,只可惜,对刘珍、夏侯显等豪强来说,此事终究只是一场妄想,由苟政於暗处精心给他们编织的一场虚幻的泡沫。
刘珍与夏侯显联繫颇深,二者本是打算,以最快速度拿下鄂县,而后观望局势,寻机向周边扩张,乃至谋划长安....
这个过程中,挑动关中各家豪右起兵,造成“全民反苟”的声势,是很重要的事情。
毕竟就算苟政死了,苟氏在关中的力量还是不俗的,不是他们一、二县之力所能对抗,若不能把反秦的声势搞大,未必能坚持到最后。
事情顺利,他们將成为一方诸侯,封侯拜將,乃至称王称霸;若不顺,也可据鄂自保,等待晋军西进,桓温与荆州普军虽在千里之外,却是他们最后的依仗与底气。
只能说,刘珍与夏侯显的梦做得很美,但现实很残酷,结果很惨澹。別说把整个关中搅乱,就连鄂县都没能乱起来。
简单地讲,他们连鄂县城都没能拿下,相反,那就是一个圈套,將两家三四千叛眾,直接装了进去。
为扑平鄂县叛乱,苟政直接调动了六千中军步骑,由宜阳伯郑权以及中军將领赵思负责。有苟政的训令在上,当引得叛军出动后,郑权便不再拖延,果断出击,將叛乱扼杀,避免乱象扩大。
刘珍与夏侯显的叛眾中,虽不之一些瓢悍之辈、亡命之徒,然论兵力,论装备,论训练,乃至军心士气又如何能是秦国中军將士对手,如何能够抵挡来自秦军的突然夹击?
鄂县城下爆发的,是一场一边倒的战斗,当郑权、赵思率秦军发起平叛进攻之时,叛军的士气便直接动摇,战斗意志也一落到底。
最终,演变成一场抓俘虏的行动,为减少民力损耗,郑权的指挥安排,也贯彻生擒活捉的作战方针,降者无数。
作为叛军首领夏侯显临阵被斩,刘珍倒是率领残部,逃回了老巢,但紧跟著便面临秦军的围剿。
破堡,擒拿,抄家,几乎是一条龙服务,过程过於轻鬆,出人意料。
如果说鄂县这边,多少闹出了些动静的话,在其他地方,那些与张、刘、夏侯有明里暗里往来的豪强、右族乃至官吏,则连点水都没有溅起。
豁出老本,把家族押上,这也是需要勇气的。如果说居心回测、阴谋诡计,或许还有其他可能,那么聚眾叛乱,可就毫无余地可言了。
从杜城到鄂县,从池阳到雍城,整个二月份,秦国吏卒大举出动,军队压阵,官吏做事,自东而西,数十家豪强,遭到逮捕、清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