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0章 鄠县平叛(1/2)
第460章 鄠县平叛
鄠县在长安西南,位於秦岭北麓,夹灃水、涝水这两条“关中八川”之间,是关中腹地,近畿要邑。
若鄂县有事,从此处发兵,越洋水直袭长安,可以轻鬆做到朝发夕至。鑑於这种关键的地缘关係,苟政对这些长安近畿要邑岂能不多加关注,尤其是存在明显不安分因素的情况下。
在这充满希望的仲春时节,由杜城那边颳起的风,在百里之外的鄂县,终於形成了一场风暴。
刘氏与夏侯两家,在鄂县或许算不得什么高门大姓,世家望族,不管怎么认祖宗,他们都是最近几十年方才从鄂县扎根崛起,上数三代,恐怕不是匈奴,就是氏羌,抑或是其他什么戎狄、杂胡。
但在当前的鄂县,这两家,绝对是排得上號的豪右,源於手中掌握强横的实力,包括土地、人口、牲畜、农具在內的一切生產要素。
在当年的清丁编户政策中,刘氏与夏侯两家登记到县衙的簿册上的数据,加起来也只有四百余丁口,然而实际上,十倍不止。
否则刘氏在渭河阶地间的数万亩农田,如何能够经营起来....:
倘若两家有意,组织起两千家丁部曲,是一点问题都没有的,若再发挥在县域內的影响力,这个数字还可以再翻倍。
而四五千人,已经足以形成一场破坏力巨大的动乱了,恰如当年司竹胡阳赤、霸城呼延毒之乱那般。
苟政是吃过这方面亏的,也长教训,因此自从侦得张遇与这两家暗中勾结到一起之后,就倍加关注、警惕。
钓鱼执法只是策略,是手段,在执行的过程中,要提防把“鱼塘”给毁坏了。
於是,苟政在鄂县方面的布置,要求很明確,將乱事控制在刘氏,夏侯两家,从速从效,避免破坏蔓延。
毕竟正值春耕时节,苟政可不想因为这一干乱臣贼子,破坏了关中的生產大计。在解决豪强之患后,还要儘快让地方士民,儘快恢復正常的生產生活秩序。
因此,当都城的风颳来,夏侯、刘氏两家闻风而动之时,早已秘密调动、隱於的渭水谷地间的秦军,隨即动手,以雷霆之势,碾压过去。
更新不易,记得分享101看书网
二月初七,在相继收到“秦王遇刺”的回信后,县豪强刘珍、夏侯显各自聚集部曲、佃丁两千人,东西对进,合围鄂县城。
两人高举“討伐叛逆,反秦兴晋”的大旗,同时派人,四处联络,意图掀起一场反秦浪潮...,
事实上,对於举兵反秦之事,不管是刘珍,还是夏侯显,並不是太坚决。反对长安政策,蔑视苟秦政权,是一回事,但真刀真枪干仗,又是另一回事。
尤其在这么个时节,可不只苟政重视关中农业生產,这些地方豪强一样,也想要安心种地產粮,不愿多是非。
对他们来说,地里若种不上粟,那心都是不稳的。
只不过,时局的发展並不以个人意志转移,刘珍、夏侯显与张遇勾连,又过深。当张遇举事,
不管意愿如何,他们都被迫捲入其中,否则张遇事败,把他们供出来,同样没好果子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