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5章 孟刘二將,姚襄之困(1/2)
第345章 孟刘二將,姚襄之困
交易完成,一直到返回滎阳境內,军骑密探也前来匯报,確认羌军退往梁国去之后孟淳与刘异方才彻底放鬆下来。
“不曾想,姚襄这败军之將,丧家之犬,竟如此之富。近千万枚铜钱,十几箱铜器,
上千斤锡料....”
引军往虎牢而去,回首看著军中押送的一车车赎金,孟淳不由授了授他那日益稠密的鬍鬚,感慨著道:“按目前长安粮价,仅这些铜钱,少说也能购得两百万斛麦子....
为了赎买这两千余兄弟部曲,姚襄也真是捨得!那些俘虏,重获自由新生,如何能不对姚襄感恩戴德,誓死效忠?”
苟政称王,秦国建立,跟著苟政打天下的功臣將士们,也完成了財富的积累、身份的转变,也开始注意自己的形象了。
比如孟淳那一脸大鬍子,平日在家中时每日都需时间让侍女专门打理伺候。
当然此番奉王命执行任务,自然没办法像平时那么讲究,但也习惯时不时便授一下,
尤其是放鬆的时候。
刘异倒不似孟淳那般“浮夸”,但唇上也蓄了一抹精致的小鬍子,这个流民帅出身的河北豪杰,也正和他效忠的苟秦一样,完成由內而外的蜕变。
此时,听孟淳感慨,刘异硬朗的面庞上,也不禁流露出少许笑容:“孟將军所言有理,不过这笔帐可不好这般简单换算。
这些铜钱、铜器,不能吃,不当穿,在姚襄那边实则一文不值!在长安能值价,那是大王愿意拿出粮米盐布,供官民购买。
更何况,铜、锡还需熔铸成钱,这些旧钱,不经铸造坊回炉,刻上大秦正统的字样就是一颗麦粒也別想从长安官铺换走..:::
从苟政铸新钱,作为实物俸钱、赏赐的部分替代开始,秦国的文臣武將们,也都开始在意起这些铜臭之物了。
毕竟直接关係著大伙的利益,谁也不想,拿到手的只是一堆冰冷的钱財,也不得不关心其货幣价值,关注长安市价。
而刘异所言,孟淳自然也明白,只是听其言,双目之中则流露出少许追忆之色:“將军此言,却是不禁让人回想当初。
我们这些人,被大王从谷水救出,那时侥倖活命,飢疲交加,给那一碗清水,几口乾粮,就是黄金也不换......
“在下率部眾流亡,隨大司马西归之时,又何尝不是?”刘异闻之,也颇有感触:“饿到狠时,直恨不能將左臂砍下来,煮著吃了!
得砍左手,右手还需拿刀;不能砍脚,还得继续走路.....
?
同样出身底层,孟淳经歷过的苦难也不少,但此时听刘异所言,也不禁侧目。
这个大司马苟武的爱將,素来以严谨著称,待人接物也一向温和,但此时流露出的狠劲却不免让人心悸。
说到底,都是被世道逼的.::::
几乎眨眼的功夫,刘异面色恢復如常,露出一抹浅浅的笑意,继续道:“真正让姚襄感到肉痛的,只怕还是那五百匹战马了!
如今姚羌南下,深入中原,基本丧失战马来源,就目前关东形势,那是买都买不到的孟淳頜首,但旋即又骂骂咧咧道:“说起战马,姚襄小儿还是在耍心机。我虽然不善相马,但也能看出,这五百匹马中,也是良不齐,优劣参杂。”
说著还朝著远处一指,道:“就那几匹老马,別说上阵衝锋了,就是拿来拉车,怕也力有不及!”
对此,刘异轻笑两声,以一种平和而不失锋芒的语调,应道:“不论如何,姚襄总是拿出来了。
再者,去年在洛阳,姚襄已经给我军“送”了几千匹了....:
闻之,孟淳顿时哈哈大笑几声:“姚襄若听刘將军此言,也不知当作何感想!”
“战马不似其他牲畜,没有哪方势力不珍惜著,想要获取,或养育,或交易,抑或抢夺,是不能期待旁人心甘情愿奉送的!”刘异慢悠悠地感慨一句。
忍不住多了刘异两眼,孟淳眼珠子一转,微笑道:“刘將军如此见识,难怪大王將虎牢如此重地交到你手上,这可是洛阳门户啊!”
孟淳这么说,刘异神情立刻多了几分肃重,说道:“幸赖大王恩遇提拔!”
虽然刘异虎牢守將的位置,是苟武安排的,但对秦王还是该表现出足够的感激与忠诚,尤其是在孟淳这样的秦王元宿面前。
而不提苟政称王时对刘异的勛禄功赏,就目下秦国所属河南地区,刘异的地位仅次於洛阳总管杜郁,並且手握实权、兵权。
刘异接替的,实则是奉节將军罗文惠,他背后还站著大司马苟武,堪称秦国一颗冉冉升起的將星。
大抵也因此,孟淳对刘异的態度很亲切,甚至带有一丝刻意的恭维,丝毫没有秦王爱將、使者的傲。
“这一路押运俘虏、交易,可把我累坏了!虎牢是你刘將军的防区,等回到关城,你可得好生招待一番。”行进间,孟淳又笑呵呵的:
“我也不白吃你,隨军带了一坛美酒,大王要戒酒十年,前者將宫中存酒全数赐与功臣,我也就得了两坛,此番正好与刘將军共饮.:::::
”
偏头看向孟淳,见他那熟络的表现,刘异眼神微闪,也拱手应道:“孟將军既有此意,在下捨命亦当奉陪!”
孟淳显然是有意交好刘异的,冲他本身的气度、才干与职位,也衝著他背后的大司马苟武。
隨著秦国的建立,他们这些苟氏臣属,不管去是高门士族,还是寒门黔首,都获得了一个崭新的身份。
有些人在茫然,有些人在犹豫挣扎,有些人已然快速適应了,而像孟淳这样多几分机灵的將领,已然开始在新朝新时代寻找著属於自己的新定位。
比起一些桀驁不驯的骄兵悍將,孟淳是有自知之明的,他从一个泥腿子,一路成长为如今秦国的將军,开国功臣。
核心原因就一点,追隨苟氏够早,並且算是苟政起家的部曲。而数年以来,靠著坚定的追隨,绝对的服从,得到苟政的信任。
但孟淳也很清楚,自己既没有超绝的武力,也没有出色的谋略,比起那些不断冒头的秦国文臣武將,他可谓平庸。
这一点,隨著时间的推移,也日益显著,孟淳为此,时常感到不踏实,所幸秦王苟政不曾鄙弃,始终厚待。
而前两年开始,孟淳便已经开始一步步淡出一线指挥作战,那实非他所长,而改从军政。此前地方军府的建立,他便从旁辅助,多方奔走,相当卖力。
去年迎击姚襄、谢尚,孟淳也率部出战,但表现实在乏善可陈,与那些驍勇善战、出类拔萃的大將相比,他显得相当挣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