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4章 秦王大略(1/2)
第344章 秦王大略
王猛过去一段时间,主要精力都放在御史台的组织架构上,对於姚襄交易之事,並没有过多关注,了解也不深。
不过,他精於谋略,真思及此事,不说完全窥破苟政的用意,总能揣摩出几分攸关利害的权衡与考量。
殿中,警了王猛一眼,苟政微笑道:“景略以为,姚羌可是真心臣服普廷,甘愿为其驱使效力?”
这个问题对王猛来说,实在没有多少难度,只见他直摇头,语气肯定地回答道:“必然不是!姚氏之降晋,不过时局压迫,走投无路,被迫臣服罢了。
向使姚襄真心投晋,去年便不会举大兵西进,引发洛阳之战。
当时形势,姚襄引兵南下,配合谢尚攻取许昌,而后联兵北上,收取中原,恢復洛阳,方是服从普军北伐大局。
然而,姚襄的选择,却是尽出精兵,突袭洛阳,其所图自是为谋夺关中,割据自立。
比其父,姚襄儼然野心更大,既不愿降燕,西进图谋又为大王遏止,惨遭重创。
以去岁姚襄兵败后处境,投晋已是所剩选择之最优,如无晋廷接纳,他甚至无法在中原立足,而普廷可以利用其部眾,却绝难控制,这也是姚襄愿意降普的重要原因。”
闻之,苟政又问:“景略以为姚襄此人如何?”
对这个问题,王猛反而思吟几许,方才说道:“听闻此人,博闻善辩,英勇雄才,能服眾心,有孙策之风。
让谢尚这样的衣冠名士折节下交,绝不是一般豪强军阀所能做到,必有不凡之处。
不过,纵然姚襄才略再高,已失其时,困於中原,四面为堵,终难有作为。
若其能去尽去爪牙,一心尽忠普室,以其名声,或许还能有一世荣华,否则,稍有半点异心,便为晋国的门阀衣冠所排斥。
然以姚襄之豪迈壮志,又岂能为晋廷所驯服?若甘为犬马,投靠燕国,甚至投降大王,都是更好的选择.....
而前者秘密遣使长安,欲与大王缓和,寻求赎买羌俘,便可见其志了。
恕臣直言,以目下晋廷对大王与我秦国之声討,姚襄此番殊为不智,是招祸之举。
只是,能换回这批羌眾,於姚军士气、实力的恢復,確实大有好处。姚襄与晋廷之间的貌合神离,由此可知......“”
王猛一番分析,將姚襄及其处境说个了八九不离十,甚至可以说给其未来都判了个『
刑”。
而听其言,苟政呵呵一笑,抬手道:“景略之分析,可谓鞭辟入里,而这也是孤,为何愿意达成此次交易,甚至如你所言,有意纵羌俘东归!”
“姚襄其人,野心勃勃,雄才难制,岂能鬱郁久居人下?”苟政声音瞬间拔高,双目中焕发著自信的神采,说道:
“孤自不会天真到认为,通过此次交易,苟姚双方之间,便能真正修好缓和。
姚军在洛阳与许昌的血流得太多,那些羌俘更饱受折磨,以姚襄的骄傲,更不可能轻易放下仇恨,而孤也不可能放下戒心。
甚至於,交易完成之后,双方便立刻反目,兵戎相见,也不无可能..:::
“然而,孤要的正是这样一个姚襄,不甘人下,充满野心,能够挑动关东局势,使其更加浑浊。
眼下的关东,燕军虽南下中原,却未有深入,仍在按捺收缩;殷浩仍在坚持北伐,然其目標已然放在孤身上了。
这样的局面,对孤太不利了。想要挑动燕普直接交锋,操作起来,並不容易,慕容偽虽已叛普称帝,但显然还是该先討伐孤这个称王的“逆臣”。
没办法,比起燕国,孤根基更浅,实力更弱。”
“孤虽不惧中原晋军,更鄙视殷浩这个主帅,但能少些麻烦,多爭取一些安內固本的时间,便有神益。
而放眼当前关东,有资格在燕晋两国之间搅浑中原局势的,大抵只有两个,青州的段龕,豫州的姚襄。
青州太远,几无联繫,操作不便,而姚襄,主动把机会送上来,孤岂能不抓住。
孤对姚襄的期望不高,做好他自己即可,哪怕仇恨孤,时刻谋划孤,也无关紧要,只需对我秦国的局势与处境有利即可。”
“至於养虎为患之说,呵呵....
不是孤自大,姚襄继承家业,极盛之时,全师而来,尚且为我大秦將士击破,而况现在。
区区两千多俘卒,老兵又如何?比起战略大局,他们的愤怒、仇恨与生死,实在微不足道!”
“姚襄及其下属羌眾,於孤而言,只是一群失去锋锐的丧家之犬,但对殷浩所统普军来说,仍可为疗牙利齿之恶狼。
此时此刻,孤已经期待,姚襄究竟有何表现,能在中原掀起多大的风波!”
这还是自苟姚双方开启交易以来,苟政第一次,详细而全面地阐述自己的考虑。其中利弊权衡,得失思量,相当明白,苟政显然是结合当前形势,经过深思熟虑的。
而王猛听了,两眼之中异彩连连,以一种嘆服的语气拜道:“大王运筹千里,成竹在胸,虽生死仇敌,亦能引为己用,真王者之姿也!臣佩服!”
王猛一直知道,苟政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是明主之姿,否则也不会捨身相投。
但苟政也一直给王猛一种高深莫测的感觉,始终无法真正看透,此番在此事上,总算见识到了几分风采。
这个秦王,其心机渊深如海,有著不同寻常的见识与成熟,保持下去,秦国大有可为!
此时的王猛,心头再一次生出这样的感触..:,
“孤只是习惯於从实际出发罢了.:::::”苟政则悠悠然地嘆道。
对此,王猛在思付少许后,再度拱手道:“大王识略之奇,令人敬佩,谋算可谓尽矣!
然而,倘若姚襄几番挫折之后,懂得蛰伏屈从,含羞蒙耻,借普军之力,共同伐我,
復仇雪耻,大王之谋算,岂不落空?”
“机关尚有算尽之时,孤又岂能谋得一切?”闻言,苟政一脸轻鬆的笑意,淡淡地说道:“倘如景略之言,那便战场上做过一场便是,再来一场洛阳之战,晋军若有本事,那便再来一次潼关血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