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4章 秦王大略(2/2)
“只是!”苟政说著自己都笑了:“孤很难想像,羌军与晋军,姚襄与殷浩,双方两者之间,能够携手並肩,共同作战......”
苟政敢於做这样的决策,除了根据当前形势权衡利弊得失,更为重要的,是他脑子里还有一些零星的写进歷史的答案,关於姚襄,关於殷浩的北伐。
或许不够清楚,但足够苟政下决心,做判断了。
看似赌博,实则智珠在握,更何况,即便情况有变,结果不如人意,也无关痛痒。如今的苟政不比当初了,他手中的筹码还有很多。
“事实上,最为难得,最让孤惊讶的,还是姚襄竟然愿意忍辱含恨,向孤低头!”提起姚襄,苟政再度感慨看:
“能屈能伸,此人確有大丈夫之姿。只可惜,志大难伸,这天下虽大,却无多少用武之地.....”
“对此人,仍不能掉以轻心!”想了想,苟政严肃地说道。
言罢,便取过一张文简,提笔落字,很快成文,用印,密封,遣军骑飞马向东。
这是给孟淳的命令,要他一切小心,要做好战爭准备,以防羌军。若是姚襄趁交易期间,给秦军来一场袭击,可就偷鸡不成蚀把米了。
这种事情,姚襄未必做不出来,都什么处境了,哪还有什么道德洁癖。
换作是他,出於政治考量,为规避风险,甚至在得交易的同时,做好当场翻脸的准备。
既获得解救羌眾的机会,还能予秦军以创伤,若成功,还能向普廷请功,避免猜忌的同时,或许还可以得到封赏....
实在是一举数得的良策,与秦军这生死大敌,讲什么诚信!
念及此,苟政都忍不住生出这样的疑虑:姚襄小儿,不会真是这般打算的吧?
有那么剎那,苟政甚至生出终止交易的衝动,以己度人,总是难免產生一些额外的忧虑。
不过,有这方面的顾忌之后,苟政对交易过程的叮瞩,就更加仔细了。总之,什么情况都得考虑到。
为防不测,除了孟淳之外,苟政还给虎牢守將刘异去了一道命令,让他率军配合,策应孟淳周全。
洛阳那边,杜郁也將调派人手,接应二人。
而在苟姚双方进行著秘密交易之前,苟政已然给別部將军朱晃打好了招呼,一旦交易达成,立刻將此消息往江淮扩散。
夏四月,陈留郡南部,雍丘。
这是苟姚两方商议的交易地点,对双方来说,距离適中,且暂时属於一个三不管地带。
如今的充州,秦军固守水以西,滎阳都属於隨时捨弃的状態。
燕军去年虽然大举南下,但在韦邑、瓦亭两役之后,再度收缩起来,並且充州西部地区,早已被祸害一空,因此慕容评、慕容军两路燕军最终將主要攻略目標放在充州东部郡县,有压缩段龕生存空间的意图。
至於晋军,淮河以北,真正撑起“普旗”的,就是姚襄。徐州那边,在荀羡退屯淮阴之后,又恢復到羈摩状態......
北伐成果,折了大半,这样局面,倒挺符合去年王羲之给殷浩与司马昱提出的建议,
中原来附州郡军民,行羈摩事即可,何必穷兵武、劳民伤財?
如此,却也给苟姚双方的交易,提供了一个空间与通道。
而雍丘,滨临睢水,姚襄准备的“赎金”,正可自睢阳,沿睢水行船而上。得益於燕军的暂时收手,以睢阳为中心的梁国地区,仍旧掌握在姚襄手里。
但是,姚襄的处境,显然不是很乐观。虽然南渡燕军,在攻取充州之后,大部分都退回了河北,但於姚襄而言,始终是芒刺在背。
晋廷(殷浩)此前,给姚襄的封赏詔书,使其屯驻譙城,是真將他当作抵御燕军的炮灰了,还时不时隔河指手画脚.....
也可想而知,姚襄的日子有多难熬,投普之后又何等恋屈,安能不想方设法,积极求变。
睢水之畔,隨著一艘艘小船登陆,一箱箱木匣被搬运上岸,一场大规模的“秘密”交易,由此展开。
羌军此来,是水陆並进,足有三千余眾,皆是精卒,並由姚襄最看重的大將姚兰率领,以完成此次交易。
秦军这边暗中警惕,羌军对秦军同样不信任,戒备异常,观沿岸列阵的羌眾便可知,
那分明就是作战姿態。
当然,秦军的表现也不湟多让就是了,孟淳、刘异,各引兵两千列阵,互为椅角,牢牢监视著对面的羌军,以及被逼在河岸的羌俘。
一眾羌俘,经过千里徙途,又发生减员了,也饿了一整日,毫无精力可言,並且由麻绳串绑著。
这是刘异提出的建议,但凡羌贼敢有异动,至少要保证这些俘虏无法作乱,並且,秦军阵中的弓箭手,隨时可以將其射杀。
渐渐炎热起来的空气中,瀰漫著不信任的味道。不过,相互防备,约等於没有防备,
也意味著只要控制得当,交易可以有序展开。
在双方数千军队的押阵下,经过接头,约定好交易方式之后,这场別开生面的交易活动,终於开始了。
秦军这边,分批释放俘虏,羌军那边,也是同样的办法,將財货送给秦吏点检装车.
从始至终,两军將士都紧绷著神经,只需各自將官一声令下,便要出击。而睢水之畔,一时之间,除了风声、水声、嘶鸣声,大抵只有交易產生的各种动静了,尤其是那些被释放的战俘,再度见到那面“姚字”大旗,无不喜极而泣。
很难说,双方主將,有没有趁机发动进攻的想法,背后有无“特殊”的军令,但最终都遏制住了衝动。
一直到最后,即將完成交易的时候,才出现了点波澜,姚等几名姚氏兄弟与军官,
始终被秦军羈押著,就扣在阵前。
姚兰遣人质问,孟淳则回復,他们奉秦王之命而来,绝无毁诺之意,但为免不测,等他率军带著赎金返回,確保安全之后,姚等人便可释放..:::
对孟淳的回覆,姚兰自是气急,怒骂秦军不守信,然而却没有丝毫办法。毕竟姚等人还在秦军手中,而他们对姚羌来说,是这批俘虏中最精华的一部分。
无可奈何之下,也只能同意,双方引军,缓缓后撤。所幸,有秦王命令在前,孟淳没有毁诺,姚等人,最终成功重返羌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