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神父,別传教了,开个酿酒厂吧(1/2)
第120章 神父,別传教了,开个酿酒厂吧
关赫晓这段时间一直住在工厂,
又在工厂里会见客人,次数多了,也不是个事。
在当下这个偏向封建,这个民智未开的时代,作为领袖的话,权威还是得一定程度的展露给民眾。
权威体现在很多方面,武力,能力,品格,信任度。
这些东西又反映在方方面面。
具体到言行举止,决策决断,做出的事跡等等。
但要说最常规,最有效,最直接的,还得是民眾最熟悉的,衣食住行上。
可以时不时与民同吃,与民同乐,但在大多数的平时,必须得与民区別开来。
否则不熟悉的民眾,便无法產生敬畏,甚至由此怀疑领袖的实力。
这片土地上千年的歷史,上到天皇、將军、大名,下到官绅,武土,地主,都是依靠这些来维护权威。
衣食住行的水平,就是財力的体现,等於武力,等於能力,等於权力。
根深蒂固的观念、认知,可不是短时间內能扭转过来的,需要建立完备的基础教育体系,用几代人的时间,来冲淡,再重塑。
因而,
早在几天前,关赫晓击败四將星那天,
岩崎幸太郎便代表三菱商会,这一唯一享有继续在横滨建设工厂的財阀,赠与了他一套国宾馆,以及在宾馆附近的一套大型日式宅邸。
原本说是准备送给新上任的市长的。
但关赫晓已然將市长,市政厅一眾官员,以及横滨警视厅的一眾警官,全都抓起来关进了大牢,
眼下都还在接受审查,清查贪污情况,收缴所有非法资產。
这宅邸按理说算企业赞助、政治献金,倒是不算非法,不过也还没送。
便不如送给关赫晓,横滨当下真正的主人。
三菱商会非常的识时务,也懂得把握这一千载难逢的机遇。
这段时间上上下下全力运转,拼了老命,帮关赫晓维持住了横滨的本地產业。
车行,纺织厂,酿酒厂,船坞,渔港,等等一眾繁琐的商业运营,全都是他们在出人,严格按照关赫晓提出的一系列要求去管理。
他们出力多,做事也上心,
关赫晓自然要给出足够的好处,
每家他们参与管理和运营的企业,都给到百分之十的股份。
没有决策权,但参与管理,参与分红。
每家单拎出来或许不算什么,但一整座城市,这么多公司企业加起来,那也是海量的资產了。
原三菱商会,现称三菱集团,目前按资產的多少,產业链覆盖程度来算的话,毫无疑问,已经是全日本第一个晋升財阀的大资本了。
为了行之有力的限制住他们,关赫晓也精心设计了一条链子拴在其脖颈上。
即原横滨银行,现更名为一一横滨人民银行。
三菱商会位於横滨的核心產业包括三菱军工厂,三菱造船厂,三菱机械厂在內的重工企业,一半的股份质押在银行里。
说是贷款的抵押物,但只是按股份最低的价格,一比一的贷给他们。
说是贷款质押,实际就是股份卖给了银行,卖给了关赫晓。
迫使三菱集团的利益,与横滨人民银行的利益强绑定,也与横滨的形势强绑定。
某种意义上,它已经成了横滨市的国企。
规则內的话,
三菱集团永远受制脖颈上的链子,没可能翻得起天。
规则外的话,
自然更没可能了。
关赫晓完全不怕三菱集团架空他,因为他隨时有掀桌子的能力。
量他们也没那个胆子。
况且,
但凡有点脑子的商人就该明白,
上头能有人罩著他们,提供稳定的资金流,稳定的大本营,除此之外,还提供產业技术更迭,
保证先进產品的研发。
去哪找比这更好的条件?
根本不需要多想別的,只需狠狠赚外边人的钱,狠狠的经营扩张就完了。
话说回来,
关赫晓便是在自己新的宅邸內,私下接见的三重。
他对研究会那些天主教葡萄牙人没兴趣,便也只接见了三重。
其他人倒也没有怠慢,都安排到国宾馆等消息了。
暂时由岩崎幸太郎负责接待,
这位留过学,熟练掌握英语、法语,葡萄牙语,又精通各行各业知识的人才,某种意义上快成了关赫晓的秘书助理。
但消息等得著实有些久了,两个小时过去了,还是没见人回来。
眾人也不知道两人在商討什么大生意,需要这么长时间。
医学研究会派来的人里,除了代表本地人的,副会长三重外,
还有一位葡萄牙的年轻神父,名为安东尼奥。
黑色捲髮,棕色眼晴,五官深邃,典型地中海白人样貌,
眼下等得有些著急,又怕出了什么事,便向岩崎主动提出了他们的诉求,即在横滨建设天主教堂。
教堂可以免费提供医疗救助服务,还能传授西洋医学知识,
唯一的条件是他们想要在横滨进行传教活动。
岩崎幸太郎个人觉得,这条件说得过去。
建设天主教堂,也不是难以接受的事。
民眾里多出一些天主教信徒,以此换取医疗资源,怎么看都划算。
但他不是做决策的人,不清楚某人的想法,也不敢贸然表態。
於是岩崎露出了招牌式的营业微笑,態度很好的跟对方打起了马虎眼。
具体就是,
答非所问,言之无物,张嘴闭嘴都是礼貌的废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