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神父,別传教了,开个酿酒厂吧(2/2)
总而言之,你先別急,我们还在考虑,等人回来再说。
换做从前,这些葡萄牙人估计早就跳脚,甩脸子走人了。
身为前列强,虽然在欧洲落魄了,但在东方也属於是洋人,高贵的欧洲人。
被一个日本人如此糊弄,感受不到重视,对比起辉煌的从前,多少有些难以接受。
可现下又不得不接受,忍受现状。
毕竟来之前他们可都听说了,横滨的五大列强,全都被製得服服帖帖。
俄国,荷兰,法国,被迫撤军。
英、美给人当起了小弟。
殖民租界大多形同虚设,逐步被横滨本地人占据。
真正的列强尚且如此,他们葡萄牙一个前列强,又当如何?
何况他们也不代表政府,而是以民间组织的身份,来进行传教活动。
主要还是在江户,在新政府的打压下,混不下去,才想著来横滨试试。
这里是全日本洋人最多的地方,列强撤走了,兴许能填补一些空缺。
特指英国人在横滨建的新教教堂。
新教与天主教是死敌,互称异教徒。
前几个百年都在全世界打打杀杀,各有胜负。
不过到现在,最终还是英国贏到了最后。
自击败了西班牙的无敌舰队后,便逐步称霸世界,成了最大帝国,最大列强。
天主教在日本被打压,与新政府和英国走得近,离不开关係。
之所以大费周章与本地人合作,搞出一个西洋医学研究会,便是想借其他方式进行传教。
本地人,也即三重为主的,要么有权,要么有钱,要么有志,他们也都知道葡萄牙人的真正目的,
但並不在乎,信不信教无所谓,只要医学知识传过来,能给人治病就行。
也就导致,这西洋医学是发扬了,也传授也交流了,但传教的事根本没多少进展,
对葡萄牙人来说,创办医学研究会的事,属於有些本末倒置了。
加之被新政府打压,他们之中不少人已经是灰心丧气了。
这次来横滨要是还不成,那不如跟列强顺路,一起坐船回欧洲得了,混都混不下去,还传什么教。
关赫晓是在翻云覆雨之后,热烘烘的被窝里,从三重口中得知了这些內情。
看似大胆主动,实则也是初尝云雨的深闺少女,事后眉眼间难掩疲惫,但又透出开心地趴在他的怀里,
一边用手在他胸口比划,一边附在他的耳畔,柔声细语的告知他研究会的具体情况。
这番话说完,
关赫晓也听出来,三重其实也没把研究会当成自己的势力,而只是藉助这个平台,去学想学的知识,去做想做的事。
学习洋文,学习医学知识,救助贫苦穷人,帮扶劳工,包括现下逃来横滨,都是一样。
到这见他时,身上有点类似修女的牧师衣裙,只是为了避人耳目,平时则是为了取得葡萄牙人的信任才穿。
她本人並不信天主教。
关赫晓听到这时,心头有点尷尬,
他貌似在不知不觉间,享受到了前现代的角色扮演玩法。
他一开始还真以为对方有著修女之类的身份,莫名的多出了一些兴奋感。
眼下回想起来,加之此刻对方趴在身上,温软如水,火热如碳的身子,
身体又有了某些躁动。
精气太过充沛,在某些时候也挺麻烦。
好在他自控力非常,稍微运气,便一下子压了回去,没在生理上表现出半点异常。
没再继续,一是少女只是普通人的身体,二是时间確实有点长了。
再做下去,那帮葡萄牙人估计要急死了。
关赫晓让疲惫且不便行动的三重待在了宅邸內,好生休息,自己则穿戴好衣服,去了一趟相临不远的国宾馆。
他见到了那位安东尼奥神父,看上去確实挺年轻,不到三十岁。
对於神父提出的条件,他一口答应了下来。
厅內葡萄牙信眾顿时面露喜色。
但隨后,关赫晓又补充道,“天主教堂可以给你们建一座,条件是,你们得帮我建设两个配套產业。”
“配套產业?”
神父微微愣住,旋即小心翼翼问道,“请问关赫先生,是什么样的產业?”
“你们天主教的牧师,应当会酿造葡萄酒吧?”
关赫晓缓缓道,“横滨以后会有许多欧洲人来进行商贸活动,葡萄酒一定会很畅销,因存放问题,进口比较困难,我想在本地建设生產链。便需要相应的葡萄种植技术和酿造技术。
等我控制了横滨周边的农田,由你们在合適的土地建设葡萄园,以及协助开办葡萄酒厂。”
“种葡萄和开酒厂?”
神父面色错,显然没想到对方会提这种条件,不確信这事能给传教活动带来什么益处,他表现得有些迟疑。
其他的天主教牧师,教徒们,亦是面面相,不明所以。
但很快,他们便听见关赫晓补充了一句,“酒厂的股份可以给到天主教堂一部分,按盈利情况分红。
类比横滨半年前开的一家啤酒厂,当时德国人给的技术,进口的设备,目前月均盈利额是两千镑。”
眾人不约而同的张大了嘴,
两千镑一个月?
他们开在葡萄牙本土,某些大型的繁华教堂,在贩售圣物,放贷收利,宗教服务,等等业务的加持下,
也不一定有这个盈利效率啊,
何况开在日本,这一广泛信仰缺失的国度。
在这开天主教堂,怎么想也不如酿酒厂赚钱啊。
惊片刻后,
安东尼奥神父红了脸,快速点头,把胸部拍得作响,“关赫先生,酿造技术和葡萄种植技术,全都包在我们身上。
当初我们入教后乾的第一个活,就是种葡萄,酿酒。
这事我们经验充分,最是擅长,您大可放一万个心,葡萄酒厂的事就交给我们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