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威震南洋(1/2)
第119章 威震南洋
“震惊!日本神秘高手,於横滨一人大破真武四將星!
四將星现已全部伏诛!四人尸身完好,疑似被弒灭气机而亡!”
类似的標题,在四將星的尸体被公布给西洋媒体,事件发酵的后一天,霸占了东亚各国新闻报业的头版头条。
主流的像是南洋万国报,南洋总匯报,
甚至在欧洲的部分国际新闻报上,也出现小版块的刊登。
但要说最为大肆报导的,还得是日本本土的朝日新闻报,读卖新闻报。
与南洋报,欧洲报的收敛不同,对出手之人只以神秘高手相称。
但日新闻的报导中,明確提到这位高手的年纪,名姓与出身,並且附带有详细的推论和论证。
那篇足足占据两页的大篇幅文章里,开头先是详细介绍了一遍南洋真武四將星的实力,以及在南洋如何作恶多端,兴风作浪。
四將星之名,说是威震南洋亦不为过。
连殖民在那的洋人都拿他们没办法。
隨后笔锋一转,提到四將星是如何被日本的少年高手所击破。
这位身处大阪,名为木村平八的笔者,不知从哪得来的情报描述,绘声绘色的用文字演绎了一遍交战经过。
好似他就在现场亲自看著,
描述双方的交手引得横滨当天风云色变,地动山摇,余波把房子都给震塌许多。
讲到这里,还附带了一张北斗七星与日爭辉,厂区宿舍一片废墟的手绘图。
就连少年高手所使用的,疑似弒灭气机的武学,还专门引申出去,提到了两百年前的大剑圣,
屉木修三郎,其所创屉木流的成名绝技一一瞬心弒气。
继而强调,日本又出了个百年难遇的武道宗师,放到国际上亦是顶尖层次,由此再引申出武土剑道的优越性。
言语难掩激动,论调引以为豪。
再而提到,明治天皇此前宣布,要举办东京御前真武试合,选出一位新时代的剑圣,乃至大剑圣。
为的便是在普遍崇洋媚外的社会当下,再次激发出日本的民族荣耀感。
最后,用此事说明和证明,
至少在武道这一块,日本不落后於文明先进的欧洲洋人,甚至遥遥领先。
著重强调,
洋人在南洋势力那么大,殖民地遍布,却也解决不了这祸乱南洋的四將星,四贼寇,
所谓真武四將星,一来日本,便轻而易举被人打死。
还是堂堂正正,以一敌四。
足以见得,日本的武士剑道,处於全世界武道的前列。
上述这番文章一经报纸刊登,便在日本国內火热大卖。
买得起报纸的会多买几份,买不起的,少吃一顿饭咬牙也要买上一份。
实在买不起的,也会与其他人一起凑钱买上一份,一起看。
这件事在全日本的国民之间,从上到下难得统一,都狠狠引以为荣了一把。
一时之间,
好似又捡回了被洋人大炮轰掉的那部分民族自尊心。
但除此之外,还有更加令国民振奋的事。
即,朝日新闻所专题报导的,发生在横滨的歷史性事件。
不是工人们集体上街,在某人的带领下推翻了横滨市政府,洗劫横滨银行的事。
而是列强中的英国、美国,居然听从某人的命令,友好的做起了横滨治安协助工作。
其余三个列强,俄国,荷兰,以及法国的殖民军队,更是毫无缘由,毫无抱怨的从横滨紧急撤军。
全日本都因这个消息掀起了轩然大波。
攘夷,攘夷,
从被美国人轰开国门,喊了几十年的口號,从未实现过。
推翻幕府所用的大义旗帜,也是將军对洋人太过软弱,不履行天皇颁布的所谓攘夷敕令。
结果幕府倒台后,新政府面对洋人依旧是那么软弱。
甚至比之更甚,对外完全开放了横滨,任凭洋人在这驻军,建商会,开银行,建立居留地,
军事殖民,经济殖民,文化殖民,肆意洗掠日本的財富和资源。
但在今天,
居然真的有人做到了攘夷,迫使列强撤军。
这是歷史性的一刻,值得纪念的一刻,仿佛就此宣告,日本人民站起来了。
不过这方面的功绩,
也如上面对某人战绩的引申似得,不是强调某一个人的功绩和付出,而是整体性的。
报纸上,
模糊了某人在其中起到的决定性作用,转而强调起日本国力的增强,新军部的武力增强,新政府对列强的態度逐渐强硬,对外大使与列强积极沟通交流,等等,
在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下,才迫使列强撤军。
一时之间,
好似尚处於半殖民地,且在內战期间的日本,已然国力雄厚,一扫颓势,威震世界了。
这方面报导的歪曲,便是新政府的小心思了。
他们可以承认某人的功绩和付出,暂且容忍横滨的独立,容许將叛乱造反歪曲成镇压平叛。
但无论如何不能使得某人在民间的个人威信,超越甚至凌驾於新政府。
若是日益积累下去,某人又真有野心的话,新政府可就真的存在被倾覆的危险了。
內战刚熄,內战又起,而且还是在江户附近,在天皇等一眾权贵世家的眼皮底下,这是绝对不能触碰的底线。
实际上,
西南战局临近尾声,新政府还没等新军部回来,便已经由天皇发出救令。
言语里看似只在强调让他们加快终结西南战爭,对將士们一番慰问,实则也用暗语表述了江户情况危急,速速返回的意思。
当然,
新政府用在媒体报业上的小心思,小巧妙,也就只能哄骗大多数的普通平民。
在消息灵通,消息来源广泛,早在第一时间便得到了內部消息的人眼中,自是起不到任何作用尤其是社会各界的所谓精英,上层人士。
或是与洋人交往密切的人群,组织,皆是从各个渠道了解了事情真相。
对此的反应,有善意的,有恶意的,有失望的,也有振奋的,根据各自的立场,各有不同。
而西洋医学研究会,便属于振奋的一方。
原因在於,他们本就是受到新政府打压的,本地人以及欧洲天主教徒共同组建,致力於服务底层人的医疗组织。
最开始其实就是葡萄牙的牧师发起的,教堂给予穷人免费医疗,以此来吸引信眾加入。
后隨著大量有志之土,包括洋人信徒,本地富商的加入,便慢慢扩张,由最开始的一些医疗志愿者,发展成了规模较大,一度得到新政府承认的医学研究会。
学习洋人的先进医学,这是新政府所支持的。
但学成之后,不拿来经营医院,盈利赚钱,反倒是免费人给穷人看病,继而发展天主教信徒。
这是新政府不能接受的。
天主教的信徒变多,对新政府没有任何好处。
教堂赚的钱,大多是私人捐献,新政府连税都不好收,
新政府了解到这个研究会的成分后,很快就从一开始的支持,变成了打压,
主要就是,限制传教途径,挖研究会的墙角,聘请里边的日本医生到大学教课,或者资助他们开设私人诊所、医院。
大多数人拒绝不了如此优渥的条件。
因此,
研究会的活动日益受阻,到近期已经有点举步维艰了。
剩下的成员除了洋人牧师,传教土,只有零星一些日本人。
包括研究会里活动最积极,贡献最凸出,医术最高超,堪称研究会领袖人物的,虎眼流道场的大小姐一一岩本三重。
在听闻並確认了横滨所发生的事情后,
她经过了漫长的十分钟的考虑,没与道场里任何人商量,与十年前她的母亲,同样名为三重的母亲一样,在一天夜里选择了离家出走。
与母亲不同的是,她没被道场的武士们逮回去,而是经由详细的逃跑路线规划,在研究会成员的帮助下,十分高效的躲到了第二日早上,赶到新桥站,搭上开往横滨的第一班火车。
与母亲一样的是,她也偷走了岩本虎眼的妖刀一一七町念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