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3章 索虏北遁(2/2)
腊月二十七,盛乐城魏国王旗坠落,取而代之的是贺兰部鹰旗高高升起。
同一日,追击长孙肥的铁弗部刘卫辰率领五十余名亲卫赶赴盛乐城。
按照约定,在周主詔敕下达之前,盛乐將由铁弗部、贺兰部共管,附近草甸牧场也由双方各自划分占领。
刘卫辰也知道,既然周主已经许诺把盛乐还给贺兰部,那么他再想爭夺希望不大。
强取的话一来染干不好对付,二来失信於周主梁广,这份雷霆怒火他和铁弗部承受不起。
不过刘卫辰心里也有自己的小九九。
盛乐城拿不到手,那么可以爭取黄河东岸、中陵水一带的河川牧场。
多从贺兰部手中爭一分,铁弗部实力也就壮大一分。
將来两大部落分別居於云中、五原,世代为搬不走的邻居,能儘早占据地利优势总是好的。
积雪的草甸上,刘卫辰在亲卫簇拥下策马疾驰,风声呼呼从他耳边刮过。
天气虽然寒冷,可他的心一片火热。
击败魏军,铁弗部重新取得立足代北河套的资格。
周军已经向盛乐全速行进,如果拓跋掛坚持不走,那么將会面临周军和部族联军的夹击。
涉那小儿,当真有胆量放手一搏?
刘卫辰满脸冷笑,他料定拓跋一定会放弃盛乐远走阴山以北。
对於拓跋魏国而言,当下最重要的是保存实力,以图东山再起。
经过此次大战,拓跋氏的代北部落联盟共主地位不復存在,大周將会取代拓跋氏,成为所有部民头顶的一片天。
周主梁广,將成为压在所有代北部民头上,高高在上遥不可及的唯一主宰。
刘卫辰心里慨嘆,如今认清楚天下形势,他再没什么不服气的地方。
只要周国內部不出问题,那么未来三十年来,大周在代北的共主地位將不可挑战。
三十年后,他早已是家中枯骨。
而铁弗部,还需要长久地生存下去,
依附大周,或许是部族唯一且最好的出路.....
就在刘卫辰思绪纷乱间,北方地平线上出现几个黑点。
很快,黑点变成了一条黑线。
刘卫辰当即警觉起来,那是一支不知名骑兵队伍,正在向他全速赶来。
双方很快接近,刘卫辰正要派人上前问话,突然间一阵箭弩向他袭来!
刘卫辰大惊失色,急忙下令撤退。
他没有继续向盛乐行进,而是调转马头返回己方营地。
身后追兵呼啸而至,铁弗部亲卫骑兵接连坠马。
有一箭嗖地射来,正中刘卫辰后心,只听他惨叫一声坠下马背。
刘卫辰惊慌之下正要拔刀迎战,有一骑高速衝来,挥舞手中马刀精准且狠厉地一刀將他梟首!
几声骨哨吹响,没过一会,铁弗部亲卫全数被歼灭击杀刘卫辰的骑士放缓马速溜达过来,停在了人头旁边。
他拉下面巾,露出一张年轻英武的面庞。
赫然是大周中书左拾遗、中军参军傅弘之。
傅弘之提著滴血的长刀拨动人头,確认死者乃是刘卫辰不假。
他转头看向盛乐城方向,嘴角上弧微微一笑。
“走!”
一声吆喝,这一队草原部民装束的神秘骑兵从容往北撤离,消失在连绵的阴山南麓...:
刘卫辰的死在铁弗部引发轰动,所有部酋都认为,凶手乃是驻扎盛乐城的贺兰染干。
若非悉罗多、贏觴率领周军及时赶到,两大部族將会在盛乐城下爆发火併。
最终经过劝导,以染干同意让出黄河东岸牧场为条件,双方选择息事寧人。
拓跋抢在周军抵达之前,仓惶率军走阴山白道北遁。
拓跋氏歷经数代人的努力才建都於盛乐,將势力范围拓展至阴山以南,至此一战败退,数十年心血付之东流.....
大周天授三年,公元392年,周主梁广降詔,以刘勃勃袭封五原公、单于都督,继任为铁弗部首领。
同年末,刘卫辰长子刘直力,因不满刘勃勃削减其部眾引兵叛乱,铁弗部爆发內斗。
最终,刘勃勃杀刘直力,再度统一铁弗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