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回京(2/2)
按理来讲,蟒袍不是什么人都可以穿的。
这可是赐服,就算是宦官,那也不是隨便什么人可以穿的。
但是自嘉隆万以来,大明主打一个礼崩乐坏。
对於这些著装什么的,朝廷是屡禁不止。
尤其是赐服,不得不说,大明朝廷的审美还是相当到位的。
別说现代人觉得飞鱼服、蟒袍什么的好看。
大明人也觉得好看。
太监、大臣更觉得好看。
因此这些东西虽然是需要皇帝赐予才能穿的,但是架不住大家太想穿了。
於是开始私人订製。
小太监们、锦衣卫小校穿著飞鱼服、斗牛服什么的到处乱走。
不敢说遍地都是,但是总是能见到此类逾制的人。
当然,到了明末就更加夸张了。
隨便一个小太监、锦衣卫就敢穿飞鱼服。
只能说,国之將亡。
当然,这个时候还没人把这些东西上升到国家灭亡的层次上。
戚继光带著人迎接天使,大家纷纷拜倒在地,听从天使宣读圣旨。
奉,天承运皇帝,詔曰:
“朕惟辽东之役,建州跳梁,屡犯边陆,实为社稷之患。今戚继光统帅王师,运筹帷,决胜千里,一战而荡平虏寇,使边疆永靖,功在社稷,利在千秋。
朕心甚慰,特颁恩旨,以彰殊勛。
一、戚继光忠勇果毅,谋略过人,著即日班师回朝,入京陛见,朕当亲加慰劳,厚赐金帛,晋爵授勋,以酬其功。
二、辽东诸將士奋勇杀敌,血战建功,著兵部从优议敘,搞赏三军,阵亡者厚加抚恤,伤者优给医药,生还者按功升赏。
三、建州余孽,著辽东总兵李成梁继续清剿,务须除恶务尽,永绝后患。
四、辽东百姓久罹兵藜,著减免本年钱粮,遣官賑济,使流民復业,各安生业。
戚继光接旨之日,即刻启程,毋负朕望。”
“布告天下,咸使闻知。”
“吾皇方岁方岁方方岁。”戚继光等人叩首接旨。
“大帅,此次回京,搞不好或许会有封侯之赏啊!”
薛虎臣哈哈大笑道,说出的消息让在场的人格外振奋。
虽然是戚继光封侯,但是军队就是这样,人身依附性还是比较强的。
戚继光这个老上司要是真的封侯,那么他们这些属下也能得到好处。
他们自然是乐见其成。
“哈哈哈,此事到时候再说吧,我朝爵位不滥赏,此次征战建州,虽然战果丰硕,但是建州屏弱,不比蒙古,能不能封爵,也不好说啊。”
戚继光大笑,他对封爵自然是有期待的,封爵是一个武人最高的荣誉。
是对自己战功的证明。
但很多时候封爵並不是那么容易的。
“哼,大帅早该封爵了。”
不知道是说了一句,眾人闻言纷纷点头,颇为认同。
“好了,封爵之事莫要再提,此事自有朝廷定夺,我等武人只管征战,莫要多想。”
戚继光略微训斥一声,却发现很多人还是不以为然,甚至不服气。
戚继光也担心这些人乱说,闹事,於是肃然道:“诸位,戚某这些年南征北战,的確颇有战功,但是尔等以为某与马太师相比如何?”
眾人闻言,皆默然。
和后世不同,后世提起明朝的將军,很多人都会想到戚继光。
但是在大明朝不同,尤其是嘉隆万,如果要提起將军,不管是老百姓还是士大夫文人,拋开大明的开国名將不谈,这个时期的人,尤其是北方人,大家只会想到马芳。
这才是真正的战神。
以马奴之身从蒙古逃往大明,加入军队之后,每战必斩首。
靠著斩首不断升官,一路普升到总兵。
就连俺答汗都畏惧这个曾经马奴。
最离谱的是,马芳每战不管是以多击少,还是以少打多,马芳都可以全身而退,而且必定有斩获。
这里面最牛的不是劣势情况下有斩获,而是马芳在劣势的情况下能把自己的斩获带回来记功。
这才是很多军官佩服的一点。
这比单纯的杀人还要难许多。
很多明军都做不到这一点。
很多时候明军被击退,有死伤,但那並不代表著他们就没有杀敌,杀敌是有的,但是无法证明,那就不算。
这对於大明的军心是严重的影响,因此马芳这样能带回斩获的军官无疑是士兵眼中的神。
就好像公司里面的领导总是能带著员工得到奖金一样。
这样的领导又有谁会拒绝呢?
此外,马芳面临的可是俺答汗,而且还是全盛时期的俺答汗,甚至大明局势糟糕的时候,马芳也能带著军队站出来给予俺答汗回击,给整个大明军队鼓舞土气。
至少对於戚继光的部下而言,他们或许能昂头挺胸的说自家的大帅不比马芳差,但是让他们说什么戚继光比马芳强无数倍、戚继光比马芳强的话,他们还真的说不出来。
说出去会被人笑话的。
同样是明星,明星和明星之间也是有差距的。
在军队,此时的马芳就类似於天皇巨星般的存在,是独一档的人物。
別的不说,此时此刻的民间戏曲、话本就已经出现了关於马芳题材的內容了。
不仅是民间百姓知道马芳,皇帝也知道马芳。
老道长亲自讚赏过马芳。
要知道,马太师可不是因为马芳获封了什么太师的头衔。
这是蒙古人封给马芳的。
因为其人太厉害,於是蒙古人尊称其为太师。
上一个让大明耳熟能详的太师还是也先太师。
甚至隆庆年间,俺答汗再次犯边,边境一触即发,马芳就被紧急任命,俺答汗闻言立刻消停。
其人算是真正做到了以一人之威名嚇退一国。
非常的离谱。
但是就是这样的人物,其人也没有封爵。
於是眾人都不再说话了。
总算是消停了下来。
没有再为戚继光鸣不平。
戚继光见状无奈摇头,但是心中却没有平静下来。
之所以没有平静下来,是因为他前些日子接到了京师来人的消息。
他的大靠山、朝廷的首相张居正给他写了字条。
其中透露了皇帝想要调他去西南统帅数地军队灭缅甸的计划。
並且字条的最后还提到,一旦事成,或有封侯之赏。
戚继光已经把字条销毁了,他看了之后自然格外心动,但是还没有好好畅想一番,就被繁忙的军务淹没。
到了今天,朝廷的圣旨传来,戚继光再次想到了这件事情。
“或许,我的封爵就在此次战役了。”
戚继光的心臟开始砰砰直跳。
这一次的回京述职尤为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