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书吧最新网址:www.69hao.com
首页 > 精品推荐 > 万历革新 > 第101章 报刊刊印成功

第101章 报刊刊印成功(1/2)

目录
好书推荐: 斗菇大陆 星海高武:开局单页户口本 重生东京,我只想安静下棋 打造恐怖游戏,嚇哭全球玩家 人在2024,系统1979? 半熟 负债3万亿,债主们跪求我別死 影视之还钱系统 七零美人到西北,硬汉红温了 诸界末日,召唤千军

第101章 报刊刊印成功

辽东的变动是全方面的。

戚继光的回京述职代表著前线战场的节奏开始產生变化。

最明显的一个变化就是明军杀得更狠了。

李成梁自小在边地长大,对於女真动起手来是决不手软的,

强令女真迁徙各地什么的都是基本操作。

让明军摧毁女真的居住区,让骑兵分成好几队进行扫荡、捣毁巢穴什么的才是日常。

这种作战也没有什么风险,就算杀良冒功,查验起来也难,追究责任也难。

和很多人想像不同的是,战爭期间,虚报战功什么的,算是基本操作。

很多时候甚至都不是军队故意虚报战功的,而是很多的军情实在是难以辨別。

但是又不能不上报,或者战况紧急的时候,很多人紧张,也没办法仔细查验敌军有多少人,因此只能估计。

这些都是导致虚报战功的问题所在。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明朝的虚报战功並不多,虽然歷史记载挺多的,但是那也得看和谁比,和满清比起来,那就是小巫见大巫了。

有人做过统计,申午战爭期间,清军虚报战功的战报数量比整个明朝的虚报加起来还要多:

可以说非常离谱。

至於杀良冒功之类的,其实也算是一个很奇怪的事情,明朝的杀良冒功其实並不多。

只是弹劾的多,举报的多。

但是有举报並不代表真的杀良冒功了。

就好像举报別人贪污,別人不一定真的就贪污了。

也许是誹谤造谣呢。

是不是杀良冒功,还是需要看调查结果。

得益於明朝完善的文书制度,这让大明的程序非常的严谨,只要有杀良冒功的举报,

大明都会派出御史调查。

不仅是中央的御史调查,还有地方、军队等官员进行调查。

这是制度流程。

但是其他朝代就没有了。

比如汉唐,后世很多人都是觉得大明武德不如汉唐,其实就是汉唐的战功虚报太多。

汉唐的史料是很少的,没有什么官府遗留下来的办公文档,大多数的战绩什么的,都是二手资料。

或者后世朝代修订的盖棺定论的史书,这里面的数据都不知道是几手资料,可信度不见得很高。

因此汉唐的斩首就非常的浮夸了。

动輒数千、上万的首级。

那是很嚇人的事情。

和明朝的几十、数百完全是两种风景。

可能有人不服气,你自己考试分数低,怪学长、学姐作弊是吗。

可问题就是,汉唐的这些事情,当代人就已经开始讲了。

比如汉朝之所以覆灭,除了黄巾起义之外,还有一个百年汉羌战爭。

羌乱大暴动就有两次,每次交战时间都很长。

最终大汉费铜钱就有数百亿。

中央政府为了安置无家可归的流民,赠送了大量的土地,就连皇家园林上林苑也送了出去。

可以说非常的离谱。

其中汉军对羌人的斩首是非常有意思的。

如果单纯的看史书,羌人进攻大汉的重要城市,並且占领,被汉军大败夺回,斩首数量一般都不多。

最多也就几千。

但是史书却说是大胜。

有意思的地方是,汉军主动进攻西北地区,一些蛮族地带,羌人部落生活的地方,史书记载,汉军数战数捷,但是却斩首数万。

也没说大胜,也没有占领什么重要城市,推进的距离也不是很远。

但是斩首数量就是特別的多。

此外就是一些特殊的地形上,汉唐军队创造了史无前例、后无来者的大捷。

如果认真考察史料的话就会发现,这些地方都是一些山脉,雨林地区,根本难以容纳那么多人。

这也是为什么大明的斩首这么少的原因。

因为元末把老朱搞怕了。

大明在这方面是用了心的。

建立了严格的审核制度。

但是再怎么严格,总是有空子可以钻。

比如这种犁庭扫穴的行动。

对於斩首的认定就开始模糊起来了。

对村落扫荡,村民抵抗,这算是杀良冒功吗?

女真人算良民吗?

这些问题有时候都有些涉及到哲学了。

自然不太好认定,也就不太好追责了。

就算是做错了,朝廷也不至於因为这样的原因砍了人家脑袋。

大明在国內和国外的律法执行標准还是有很大差异的。

如果在大明的民间乱来,那是脱脱要杀头的。

別说杀良冒功,就是偷鸡摸狗,搞不好就得死。

古代的军法其实相当严苛的,动輒砍头、砍肢体。

可不像后世,违法一些军纪不过是加练。

別的不说,迟到是要掉脑袋的。

因此像这样的机会是很难得的,没办法,谁让大明的首级制度太严苛了呢。

想要获得首级,那不单单是勇武问题,那还是一个运气甚至技术问题。

不是你杀了人就真的可以得到首级。

甚至得到了首级,也不一定被御史认可。

你需要很多程序要走,比如这个人的鎧甲、旌旗之类的证明。

可不是那个脑袋就完事了。

这也是为什么明军在明末经常有捡首级被杀退、甚至杀得全军覆没的案例了。

因为这不是一个砍脑袋的事情。

还有很多事情要干。

一旦干了风险就是很大。

而在永明城的李如松则过著另一种日子。

李如松已经徵调当地的土著重新修建了一个军堡。

他按照皇帝朱翊钧的意思,修建了一个很稳固的军事要塞,当然,几个月的时间,让他修一个多牢靠的军事要塞,那有点强人所难。

但是简易的军事要塞已经垒土完成。

大明的土军堡还是很可以的。

虽然是土堆垒成的,但是城墙够高,而且非常的厚实。

如果是大城,那自然不行,但是如果是容纳几千人的军事要塞,那么这样的城墙还真的挺有用的。

李如松背靠半冻港,修建码头,利用船运的物资和当地的土著进行交易。

人力、士兵什么的都很容易招募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至暗森林:我的刑侦笔记 网游,这头丧尸有特权?无敌了! 悟性逆天:我在崑崙魔国悟道长生 我儿一街溜子,怎成军长女婿了 重生都市之极品仙尊 一秒一士兵,从被贬开始御统诸天! 我前女友是吕太后 备孕五年,老婆为了白月光墮胎 碎砖与新芽 绝色生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