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回京(1/2)
第100章 回京
既然西南诸国如此热情,单食壶浆以迎大明王师。
朱翊钧自然不会错过这个机会。
莽应龙。
给他面子,他是十万征服者。
不给他面子,他不就是大明的一个缅甸宣慰司的指挥使吗?
一个酋长而已。
別太把自己当回事。
“陛下,活字已经准备齐全。”
“只需数日,我朝便可刊印近十万份报刊。”
孙德秀走来,欣喜道。
“很好,总算是好了。”
朱翊钧頜首,这三个月以来,朱翊钧处理了很多宫內的事情。
其中大多数都是关於邸报问题。
或者说邸报的印刷厂问题。
这很可能是大明除了矿场、盐场、官僚机构以外,建立的最大的一个官营机构。
大明很多事情都没有经验。
比如印刷厂人数太多,规模太大,不能再放到司礼监,应该移动到何处,又比如,如此大规模的机构,编制怎么设定。
要知道,管理学也是现代企业能够成型的重要因素之一,可不是点亮科技树,什么新兴企业就会蓬勃兴起的。
只有技术,没有相应的管理学,一样是白搭。
因此朱翊钧只好给出各种的意见,根据自己的记忆,给印刷厂设置厂长、组长等职务。
还要给报社设置主编、记者、编辑等职务。
这些事情还只能让他这个皇帝来干,他当然可以拒绝,但是朱翊钧不能容忍效率低下的机构。
穿越者的时间是宝贵的。
只好让自己劳累一下。
除过这些,朱翊钧的事情就只剩下了小说了。
不管怎么样,小说的大纲是自己想出来的。
但是开局大明的覆灭还是太过於嚇人。
一开始的书吏还不敢反对,经过这几个月的相处之后,这些人终於开始接连上奏请求刪改。
想来想去,最后保留崇禎皇帝的年號,保留书中一切关於大明的官职等设定,唯独改变国號。
国號让朱翊钧改为大燕。
同时在阴曹地府中保留列祖列宗,通过崇禎见到列祖列宗,让疑似朱元璋、
朱棣、朱祁镇等皇帝的对话、嘲讽,揭示大燕等於大明。
虽然这样处理还是很露骨,但是至少书吏们觉得自己尽力了。
他们可以接受了。
唯独就是觉得大明被区区建州女真覆灭,过於无稽之谈。
简直是为了灭国而灭国。
对此,朱翊钧並没有详细的解释,他可不好意思是说,建州女真就是在万历年间崛起的。
这种丟人的事情他可不要承认。
万历皇帝的事情关他朱翊钧什么事?
辽东。
古勒寨。
自从李成梁攻破这里之后,戚继光便叫士兵重修此城。
然后自己坐镇此地,指挥四方军队。
虽然大明没有什么即时通讯的软体,但是戚继光每日收到的军情还是如同雪飞来。
非常的多。
虽然大多都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但是每一件都需要戚继光过目。
而戚继光也不敢怠慢。
军情无小事。
这个年头,没有什么专业的情报机构。
锦衣卫也不是负责什么情报工作的部门。
情报战一般都是双方主帅之间的博弈,或者则是派人收买以及策反。
如朱元璋爭夺天下的时候,就多次给张士诚派遣间谍。
张士诚也给朱元璋派遣。
为什么要提这个事情呢,因为朱元璋是亲自挑选的人,还认了这些间谍为义子,各种画饼拉拢。
张士诚也很有意思,见到这些人,热情招待他们,甚至派遣江南的歌姬给他们唱歌,让他们吃好玩好。
最终,朱元璋挑选的这些人中出现了一个叛徒。
他告诉了张士诚所有人的信息,张士诚將这些人全杀了。
朱元璋对此事牢记在心。
日后灭掉张士诚之后,还不忘记找到此人,把他给砍了。
辜负老朱的人,老朱记得清清楚楚。
不仅是辜负老朱的人,甚至让老朱討厌的人,老朱也是记得清清楚楚,早晚要干掉。
比如红幣军里有个喜欢內斗的赵均用。
此人以一已之力將北方山东红幣军的搅得大乱,不仅其红幣军领袖被其害死,北伐辽东、朝鲜的战爭被迫停止,还引发了內战,导致红幣军山东分部被李察汗抓住时机,一举覆灭。
还有就是南宋,南宋的汉奸,朱元璋也记得,蒲寿庚的家族以及后人,在大明享受永久诛连权。
其子孙永为贱籍。
永不得科举。
当然,人家子孙什么的也不傻,直接改姓,死不承认。
总的来讲,这个时代的情报战並不系统,更多时候主要看很多主帅的想法。
这並不是军事战爭的流程。
因此关於很多的情报其实都是斥候等文书传递发现。
主帅在后方根据这些基本上已经过时的消息去脑补,去推理敌军的动向。
决胜千里之外可不是一个形容词,有时候还是一个陈述句。
因此戚继光对於这些文书丝毫不敢怠慢,唯恐有什么地方自己是错漏掉的,
导致自己看漏了,以至於错过了一支部队,让敌军绕后什么的。
是的,戚继光现在最怕的就是敌军绕后,袭击后方的村落,而不是什么正面战场被击败。
在戚继光看来,就算敌军能集合一支部队击败某支小部队,那么敌军之后绝对逃不开大明军队的追击。
但是如果敌军绕后奇袭。
那么戚继光还真的有些害怕。
前方战爭,结果敌人跑到后方烧杀抢掠,这可是大罪。
他还真的担不起。
“大帅,天使到了。”
士兵前来稟告。
“快,焚香祷告,迎接天使。”
戚继光急忙吩咐。
一身蟒袍的天使来了。
眾人见状,无不敬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