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献策(2/2)
“为今之计,只能忍痛割爱,提高各方供给,以保平安了!”
“使君也不必过於担心,朝中的局面,维持不了多久,迟则年底,必然生变。我们现在多出点钱,以不变应万变。”
“对於秦淮此人,你怎么看?”
“確实有真才学,只是奇怪的是,他像是变了个人似的,再无往日好贪腐、喜钻营、爱攀附的习性,倒是有点琢磨不透、不好控制了。”
“嗯,他若能凭才学建功,即使不依附於我,我浙西道也容得下他!”
...
丹徒县衙。
堆了厚厚文书的桌子上,秦淮拿著鸡距笔,时而沉思,时而勾勾画画。
他为了破局,已经连续几天没有处理政务了。
现在得到了刺史的信任,拿到了刺史的令牌,可以说是阶段性的成果。
终於是有时间、有心情处理积攒下来的政务了。
勾勾画画,笔耕不輟。
凡是涉及到增税的文书,他一律暂停。
凡是涉及到官商勾结、与民爭利的案子,他一律让利於民。
秉持这样的原则,批改起来倒也简单。
等到批阅完最后一个公务,他大口喝了一杯茶,朝著门外喊了一声:
“都进来吧!”
门外等候多时的刘传之县丞、高历本县尉依次进入。
“你们两个,看看这些案子。”
秦淮说完,面无表情,拿起自己已经批阅好的文书,丟给了刘传之。
秦淮的严肃神情让这两人颇为不安,小心翼翼地翻起了卷宗。
一张张看下去,刘传之的表情是越来越难看,高历本却是眼睛越来越亮,翻阅的速度都快了起来。
“秦县令,这个案子...”
见刘传之支支吾吾,秦淮说道:
“这里没有外人,但说无妨。”
“这个赵大雷,是赵正田別驾的侄子,而且农户所诉占地一事,已有证据证明乃子虚乌有...”
说到这里,刘县丞瞥见秦淮脸色不悦,就没敢继续说下去了。
“什么狗屁证据?把农户的地契抢过来撕了,再造一个地契,就是证据了?当我们县衙的原始凭证是摆设吗?”
“可是...可是您钱都收了...”
“我收什么钱了,那是给农户治伤看病的费用。要不是看到他有意和解,非治他个打人抢地之罪!”
“那周別驾那里...”
“你就这样判,他要是觉得不服,大可把他的別驾叔叔搬出来,找我就行了!”
秦淮这句话说的颇有气势,直接把刘传之怔在当场。
“秦县令心繫百姓,这案子就该这么判!”
高历本倒是非常开心,大声附和道。
“这些案子,刘县丞你写在上面的建议,我是一个都没採纳,倒是高县尉写的,颇合我的心意。”
“我最近忙於圣人詔令,以后的文书,由你们二人商议之后再交於我,如有分歧,找我定夺。”
“啊?”
二人皆是一惊。
“是所有的文书吗?”
刘传之有些不敢相信,高县尉负责的只是治安捕盗一类的事情,压根不在议政序列里面。
这样安排,明显是不妥当的。
“我说的不够清楚吗?”秦淮不想解释那么多。
“希望你们秉公办差,多为民著想,给本官减轻负担。听到了吗?”
“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