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4章 回师(1/2)
第284章 回师
十一月初六,晴,有风。
龟缩在村子里的孙觉得有些屈,在屋子里来来回回走个不停,惹得一旁的朱、
虞德燁直翻白眼。
这时候,咯哎一声,门被推开了,进门的沈一贯脸上还掛著汗珠,显然是跑回来的。
今日是护卫军回师之日,除了舟山內部之外,官场上一个人都没来,但大量的浙江名土或名门子弟都匯集沈家门。
大部分都来自绍兴、金华、杭州三府,主要原因在於几个月前护卫军驰援杭州那一战,甚至台州也有人来,反而是寧波府本地没来什么人。
虽然说舟山隶属寧波府,与民间来往密切,但毕竟目前不行海贸事,所以大量海商反而是与崇明那边联繫更加紧密。
而寧波府目前出任的官员中,以通政使赵文华、兵部左侍郎张时彻为首,两人一个是严嵩义子,一个是徐阶同年,都知道嘉靖帝如何忌惮舟山,所以更是不出面。
所以,除却军中的麻夏、吴大绩之外,剩下的十人中,只有沈一贯跑去观景。
“怎么了?”朱有些好奇。
孙链停下来脚步,幸灾乐祸的问:“撞见谁了?”
陶景同笑著说:“沈兄祖父渔江公名望颇高,来往皆俊杰—”
沈一贯脸色稍有些难看,眼神闪烁不定,突然转头看向了张元,“你去一趟码头,
务必找到丁公。”
朱神色微变,“你到底撞见了谁?”
让张元出面,是因为年少不容易被人察觉,而且这大半年来,变化不小。
而要找的丁邦彦,是如今沈家门中不多的几个知晓內情的人。
而此时此刻,十余艘海船正缓缓停驻在沈家门码头处,看著排列整齐的护卫军士卒有条不紊的下船,码头周边围观的人群中爆发出高昂的呼声。
甲板上的陈锐扶刀而立,硕长身躯披著的玄色大擎被海风吹得鼓起,在空中猎猎作响。
“如此盛景,当可自傲。”身侧的徐渭笑著如此点评。
陈锐没说什么,第一支北上的大军,大败韃,应该受到如此礼遇。
另一侧的孙鈺却有些感慨,昨日在刘家庄的时候,就已经接到了沈家门传信,信中提及来迎的人名让他也颇为震动。
记住我们101看书网
其他地方不说,至少绍兴府几乎是群贤必至,不仅仅是余姚、会稽山阴三县,诸暨,
上虞、新昌、萧山几县的大族也都有人来。
按照之前议定的,下船的士卒没有回营,而是在码头两侧整队,这次回师的只有直属营,倒是站的下。
不动如山的队列,雪亮的军械,士卒们昂然而立,背脊挺直,虽悄然无声,在围观的人群眼中,却透出冲天杀气。
这是一支能步卒抗韃骑兵的精锐,这是一支大溃万余敌军的强军。
而在这些浙江本土名士看来,这是一支能护卫乡梓的军队,杭州一战中护卫军以及陈锐的所作所为,早就传遍整个浙江。
不同於朝中某些官员,只是將舟山作为可能的选择,而在很多浙江人看来,舟山已经成为一种的选择。
陈锐、徐渭、陈子鑾、孙鈺等人是最后下船的,来迎的人群涌上码头,为首的自然是沈束,他身后是需要人扶才能行走,今年已经七十岁的孙堪。
用眼神制止住儿子孙鈺上前拜见,孙堪颤颤巍巍的接过弟弟孙升端来的酒碗,双手捧著递到了陈锐身前。
“离曲阜之日,只望多杀几个韃贼,不过年许,山东三战,痛击,狂喜至今。”
“今日以酒来贺。”
陈锐双手接过酒碗,放眼望去,密密麻麻的人群,或有振奋者,或有泪痕未乾者,更有跃跃欲试者。
这时候的陈锐才真实的感受到,自己选择北上山东,並且大败靶到底能给自己,给舟山带来什么。
“诸位当知陈锐之志。”陈锐乾脆利索放声道:“这碗酒,首敬阵亡將士,英灵不远,当可同饮。”
陈锐將半碗酒水洒在地上,隨后一口饮尽。
隨后是繁琐的介绍,除却孙家、陶家之外,大部分人都不认识,由沈束、孙升、萧鸣凤几人一一引见。
虽然略有些不耐烦,但陈锐心里很清楚,舟山的將来是必定要引入浙江本地大户的,
或者说,舟山將来对浙江的控制,很大程度需要这些人的配合,所以耐心的一一寒暄。
来的最多的还是绍兴、杭州两地,这主要是杭州一战的影响导致。
其中名望最高的是上虞金柱,嘉靖十三年进土,曾在江阴任县令,遭倭寇、盗匪围城,坚守四十九天,斩首千余,乃是绍兴府少见的文武双全的人杰。
去年金柱任河南省南阳府裕州知州,率兵北上,在怀庆府抵御韃靶,因负伤才辞官回乡。
陈锐眉头微,这个人有可能与裕王有干係,回头或许可以去信问问吴百朋,当时后者也在怀庆府。
金柱宦海沉浮十多年,敏锐的察觉到了陈锐的心思,只笑了笑没有说什么,半转身介绍身后的中年人,“上虞一地,首推谢氏,东山之后,居於东山。”
“不敢当。”中年人含笑摆手。
沈束笑著介绍了这几句,这位中年人是上虞谢瑜,嘉靖十一年进士,绍兴进士击弹劾严嵩,就是这位起的头奏摺上非常直接了当的要求嘉靖帝砍了严嵩的狗头。
当然了,谢瑜都已经被削职为民好些年了。
除这两人之外,陈锐注意到了几个杭州人,每一个都是两榜进士,如今也都不在朝中任职。
萧山黄九皋、仁和张瀚、钱塘陈洪范、陈洪蒙兄弟,这三个地方都是半年前护卫军出兵护卫之地。
四人中,以张瀚最为出色,他去年任大名府知府,曾与宣府军並肩抵御韃靶南侵,成功的拖延了时间,使得河南官军渡过黄河,在怀庆府集结重兵。
不过张瀚很快就因大名府失陷而被罢职,愤慨之下归乡。
眾人寒暄著进了议事堂,坐的满满当当,虽然都是浙江名士,却七嘴八舌的问著山东战事。
由不得不好奇,山西那边战事惨烈,勉强支撑,而山东却是大败韃靶,虽然说大部分都是汉军,但护卫军在兵力约莫相等的情况下挫败骑兵,显得独树一帜。
门口的丁邦彦瞄了眼里面,视线在其中两人身上打了个转。
一个是山阴朱公节,其子朱,另一人是勤县沈明臣,他是沈一贯的伯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