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4章 回师(2/2)
恰巧,朱与沈一贯如今都在议事堂任职。
今日,沈一贯这廝不顾同伴劝阻,非说勤县不会来什么人,爬到码头北侧的山头去,
结果好悬被沈明臣撞了个正著。
一路狂奔回了村子,但沈一贯也不太確定伯父到底看清楚自己没有。
丁邦彦有些迟疑,这事儿闹得自己怎么解决?
思索良久之后,丁邦彦找到了吴大绩、麻夏。
“太平县那边也有人来。”麻夏喷喷道:“还好我低著头。”
“认识你?”
“嗯,赵大正,是太平赵家子弟,是贵州巡抚方崖公的堂弟。”麻夏解释道:“我虽出身松门卫,但却是居於太平县城,曾在赵家塾堂。”
丁邦彦点点头,“你们说———如何处置?”
吴大绩与麻夏对视了眼,前者小声说:“倒是可以找个人试探一二。
“谁?”
一刻钟后,问清楚情况的孙鈺一脸晦气,却不得不应下这件事。
议事堂內的话题已经从山东转移到了东南,不过倒是没有人提及淮安、海州,而是说起了倭寇。
淮安一战,残余的倭寇、乱民分为三支,一支越过羽山进入沂沐河谷,小部分窜入硕项湖中,而以陈思盼为首的海商、倭寇扬帆出海。
其实陈思盼的选择並不多,苏松一代有徐唯学、毛海峰,登州、胶州都驻有重兵,舟山对他们来说更是虎穴。
所以,要么北上去青州南部的日照一代,要么南下去福建。
歷史上再过十年,福建倭患极为严重,但如今却还稳得住,一方面是福州、兴化府、
泉州府的几个卫所都有海船,战力不算太差。
但另一方面,也是主要原因,如今南洋那边的销路基本断了,倭寇的海船並不大,远去南洋太远,而去倭国的销路被汪直集团垄断。
所以,陈思盼等人只能为寇,而不能为商。
但偏偏陈思盼、吴美干、顾良玉等倭寇头领都是福建本地人,兔子还不吃窝边草呢。
事实歷史上,福建倭患主要是集中在新倭,也就是真正的倭寇。
而之前的汪直、徐海、陈思盼、许栋、徐唯学这些被称为倭寇或海商的头领都集中在浙江、松江、苏州沿海,而这些人也都不是浙江、苏松人。
於是,陈思盼在海州败北之后一路南窜,绕过了舟山,迫於无奈只能盘桓在台州、温州沿海。
陈锐安静的听著赵大正的讲述,倭寇侵袭台州太平、黄岩,就连首县临海也遭到侵袭,海门卫、松门卫几乎没有抵抗能力。
倭寇肆意劫掠,裹挟青壮也就是说,陈思盼这伙人已经从半盗半商彻底转为了倭寇,以劫掠为生。
赵大正边上坐著的是陈锐的老相识,去年一同南逃的张逊业,他是温州永嘉人氏,名臣张孚敬次子。
永嘉县与后世的永嘉县不是一个地方,位於甌江南侧,距离出海口不算太远,驻守出海口的盘石卫屡屡被击溃,倭寇大掠永嘉,张逊业的长兄张逊志被杀。
所以,这次张逊业与赵大正奔赴舟山,主要就是因为倭乱。
徐渭眯著眼与陈锐、周君佑、陈子鑾对视了眼,对於舟山来说,这不算什么坏消息。
一方面可以通过剿倭来训练新兵,另一方面也能將舟山的影响力传播到台州、温州一带。
陈锐想了会儿问道:“台州知府、温州知府,何许人?”
官二代张逊业毫不客气,“皆庸碌之辈!”
赵大正也不留情面,他兄长如今是贵州巡抚,也是封疆大吏。
金柱突然开口说:“台州知府卢奋,据说与景王府有些瓜葛。”
“可能吧。”张逊业迟疑了下,“此人嘉靖二十三年进士,景王母族姓卢。”
赵大正补充道:“台州催缴积年拖欠,又应派餉银,民间甚苦。”
虽然说的隱嗨,但大家都听得懂-八成是这个姓卢的手段有些酷烈。
陈锐脸上没有什么表情,转头看向周君佑、万表,“准备好了?”
“都已经妥当。”万表点头,“选在马峙岛上,与沈家门隔海相望。”
“名单已经统计过了。”徐渭轻声道:“明日拜祭阵亡將士,后议新兵入军,诸公可留下观礼。”
顿了顿,徐渭看向赵大正、张逊业,“出兵台州温州,非是小事,不过护卫军捍卫海疆,不会视若无睹。”
赵大正、张逊业均起身行礼致谢。
金柱轻轻嘆息一声,朝廷无力抚平东南,如今风波一起,皆望舟山。
黄昏时分,站在沈家门码头处,沈明臣有些迟疑不定,基本上所有人都选择留宿,因为明日还要观礼,自己是回鄞县还是留下呢?
此次来舟山,只是一时兴起,但却没想到有些意外,沈明臣眉头紧锁,在心里盘算著什么。
“嘉则,这是要回鄞县?”
温和的言语在身后响起,沈明臣转头看见了孙升,行礼道:“志高兄。”
“盘桓不去,犹豫难决,嘉则似有心事?”
沈明臣微微眯眼,他很清楚,余姚孙家与舟山之间的关係非常特別。
一方面孙家人几乎都是陈锐救下的,另一方面孙升幼女与陈锐已然定亲。
自己一个老秀才,虽然在本县有些名望,但在今日舟山,不过尔尔,孙升这位特殊人物突然找到自己,不可能没有理由。
那个猜测,渐渐在沈明臣心中成为现实。
“十三人,都在舟山?”
没想到沈明臣如此开门见山,孙升微觉然,“如今只有十二人。”
看沈明臣不语,孙升轻声道:“嘉则以诗才见长,但心思敏捷至此,正是舟山急需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