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9章 硕鼠(1/2)
第279章 硕鼠
天色略有些昏暗,朱抬头看了看,伸出手试了试,撑起了油纸伞,遮挡住正在疾行的沈束的头顶。
“只是小雨。”沈束温和的笑著说。
“前些日子,万公受寒,臥床数日,先生还是留点神的好。”朱解释道:“如今舟山事务繁忙,又抽调了大批人手去胶州、海州,先生太过疲累,非是明智之举。”
“虽然疲惫,但也奋然。”沈束脸上满是笑容,“海州百废待兴,若能安抚民眾,当有作为。”
“是啊。”朱也笑著说:“想不到,想不到,两月之內,先破韃,后败倭寇,手握两州之土,舟山根基已固,已至腾飞之际。”
连续传回舟山的捷报,让无数人心神振奋,山东三战三捷在东南的影响力,是如今尚在山东的陈锐、徐渭难以想像的。
仅仅十余日,有主动请入护卫军的,有主动请入舟山的,其中有山东士子,有北地將校,也有不少东南人。
比如已经主政海州的陶大顺的胞弟陶大临,这位一直在家守孝的士子终於摁耐不住,
直上舟山。
比如去年一同南下的萧饰,与其父亲萧鸣凤赶来了舟山,后者已然年迈,前者暂无司职,但也愿入新兵营,教授新兵识字算学。
还有翁万达的义子翁从云,就连沈炼的长子沈襄也来了。
回了议事堂,沈束看了看桌上厚厚的文件,笑著捡起一本,“少钦,想必已经等急了,先回去吧。”
“先生,这么多公文呢。”朱摇摇头,手脚麻利的將公文分类。
如今內书房中,陈锐、吴泽在胶州,陶大顺主政海州,只留下了沈束一人。
舟山已然立制,各类事务繁琐,公文来往不断,光是批阅公文,沈束一天都不能出门,不得已抽调人手来帮忙,而朱是其中最得力的帮手。
一直到夜幕降临,所有的公文都批阅完后被归档,朱才起身离开议事堂。
十三少年郎中,朱年纪最大,但也毕竟只是二十多岁的青年,不过刚出了门,脚步就变得轻快起来,显然已经急不可耐了。
101看书全手打无错站
进了申號村,朱脚步放缓,如今已然是黄昏时分,而且还有小雨,但人流量不小。
如今舟山人口过万,虽然大部分货物都需要从外界採购,但內部也开始有商品交易,
主要就是集中在甲號村。
放眼望去,有售卖布料的,有售卖各类鱼类的,甚至还有专门售卖农具的。
挤过人群,绕过两条巷子,再往南侧有一道大门,朱从怀中取出木牌,递给门口的守卫。
门內的居民区都是护卫军大小將领以及管事的家卷,外人是不能入內的。
再次加快了脚步,远远的听见嘈杂声,朱小跑著推开大门,一眼就看见了被围在中间的吴大绩。
“少钦兄回来了。”
“少钦兄。”吴大绩笑著迎上来,正要作揖行礼,却被朱一把楼住了肩膀。
“北援山东,三战三捷,力挽狂澜,名扬天下!”朱眼圈略有些红,“天下无有二军!”
沈一贯笑吟吟道:“不仅如此,疾驰淮安,大败倭寇,拯民眾於水火,令人羡煞!”
“来来来!”朱拉著吴大绩坐下,“与我们好好说说山东战事!”
吴大绩笑著坐下,想了想才开口道:“其实第一战我没参战,隨旅副绕袭韃靶后路,
不过汶水县外那一战,千余韃骑兵难撼兵力差不多的护卫军步卒—.”
隨著吴大绩的描述,山东战事如同画卷一般在眾人眼前陆续铺开,每个人都听得目眩神迷。
胶水一战的战,援昌邑县的急行军和夜袭,青州大捷中惨烈的廝杀,大败韃的追击破敌从初战的志芯不安,到昂首西进的意气风发,再到淮安战事中的索然无味“
孙羡慕嫉妒的说:“其实我隨父久居顺天府,江南人不识,亦可入军。”
汪古笑著说:“我已得许可,下一批募兵时入军。”
“其实我也想从军。”陶景同舔著嘴唇。
显然,吴大绩描述的一切,让这些青年悠然神往。
吴大绩沉默片刻后,轻声道:“战场乃立尸之所,此次出兵,先溃万余韃靶,后破数千倭寇,但护卫军也损失不小。”
想起隨著丁邦彦站在全军最前方充当前锋,吴大绩神色略有些黯淡,刀劈矛刺,扑面而来的羽箭,声嘶力竭的狂吼,隨时飞溅的鲜血,以及软软栽倒再也爬不起的战友。
“我在军中是班长,一班十二人,战死两人,重伤一人。”
朱点点头,“战报已经入档,此次护卫军差不多战死重伤一个营,不同於明军、
靶,护卫军士卒成本很高,这等损失不算小。”
朱扫了眼眾人,“元太小,才十二岁,除了他之外,一共十一人。”
“閔三郎、池四郎各有司职,沈肩吾与我已经被调入內书房—
池明志如今是盐田那边的小管事,閔成弘主持试验田,沈一贯在內书房协助沈束。
虞德燁、梅农如今分別在財务处、採买处,適才开口的孙、陶景同、汪古三人如今轮作坊处,早就待的不耐烦了。
朱琢磨了会儿,看向吴大绩,“今年应该差不多了,明年战事——”
“首要安定海州,其次北上取沂沐河谷。”吴大绩解释道:“海州那边不少倭寇、乱民窜入硕项湖,难以追捕,数以万计的流民北上沂沐河谷。”
沈一贯点头道:“淮东北上山东,沂沐河谷为首要之地,西去莱芜,北至益都、淄川,东过五莲山可抵日照、诸城。”
“且此地土地肥沃,乃农耕重地。”孙链有些兴奋,“若是能编练流民成军,以淮安、胶州为根基,由沂沐河谷相连,收復山东,並非奢望。”
吴大绩、朱都摇了摇头,前者轻声道:“兵力不足。”
“不仅仅是兵力不足。”朱解释道:“护卫军战力如此强,耗费极巨,此次出兵山东、淮安,仅抚恤、赏银就是一大笔。
而且胶州、海州两地也要耗费大量银钱,更別说还要支援登州甚至辽东”
如今在財务处的虞德燁连连点头,嘆道:“整理帐目,实在触目惊心,每日都是银子如同溪水一般的流淌,如果明年继续募兵扩军,只怕有些撑不住了。”
沈一贯没声,其实他是知情的,看样子有点撑不住,但实际情况要好得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