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3章 抨击与讽刺(1/2)
第373章 抨击与讽刺
电影局的领导说了下现在的行情,以此来激励在座的各位广播局的领导拿现在的行情做对比,说了下过去的行情,表达一番数字电影行业正欣欣向荣。
来自国家大院电影专项基金办的领导,则是描绘了一份数字电影的广阔蓝图,让在座的各位放心大胆地去推动它。
最后,监管办的领导发言,督促在座各位要依法依规行事,不要在大好的行业形势下犯错。
跟社会常態中一红一黑的轮换不同,领导们是三个红脸、一个黑脸,这就很体制內。
“好,接下来由韩总主持会议,我们还有事,先走一步。”
领导们的开场足足说了半个小时,看起来都是些没实际意义的文案,但正如政治之下的军队,想要让下面的兵听话和信服,军队的政委在部队行动前总要长篇大论地说些东西。
如此一看,这半个小时的政治性开场,预示著接下来將会有大事发生。
领导们走了,韩三坪走上主席台。
台上只他一个人,颇有行业带头大哥之姿。
“几位领导刚走。”韩三坪顿了下,扫了一眼全场,笑著说道:“这气氛明显就鬆散了很多。”
他把目光聚焦在华逸尘的身上,打趣道:“唯有我们华总和安总一直是轻鬆愜意的状態,真有一种一代新人换旧人的感觉。”
在场眾人嘴角微微扬起,都把目光投向华逸尘和安茜。
现场的大多人土,虽是当下数字电影行业的代表人物,但几乎都是从传统胶片电影行业转型过来的。
在以往电影行业的民营市场还未开放的阶段,民营资本最多只能作为一个投资人进入这个行业。
而且,基本上都没有话语权,话语权掌握在代表国资的企业领导手上。
在国营体制垄断电影行业的形势下,民营资本在这个行业的“生死存亡”就是领导们的一句话。
也就基於往昔年代的这个形势,在场的老板们在协会总部的正式场合中面对刚才那几位领导,就有一种习惯性的紧张和拘谨。
华逸尘和安茜没经歷过胶片电影的年代制度,所以对此情形没什么感触,加之自己的安华与专利方面多有领导在幕后帮衬,他才表现得很轻鬆。
忽听韩三坪来了这么一句话,两个人都有点摸不著头脑,面面相地对视一眼。
见全场的人都带笑,他们也付之一笑来配合这个氛围,实则心里头都很懵逼。
韩三坪看两个人没读懂他的点,也不以为意,接著说道:“在此前,发行渠道和发行权都掌握在国资企业手上,也等同於掌握在官方手上。
即便是培养民营企业给予渠道,也就是给个二级代理的名头,最终解释权仍在国资企业手上。
就比如去年的《功夫之王》,华艺兄弟就是这个二级代理,没有华影集团作为第一出品方,华艺兄弟跟好莱坞在《功夫之王》这部电影上压根就合作不了。
海外电影引进文件,海外电影国內发行权,都要官方批准和全程把控。”
华逸尘、安茜和在场老板们静静聆听,说的虽然是他们都懂的东西,但在这个场合被韩三坪讲了讲旧事,也是令人回味的。
“我们也知道。”韩三坪缓缓开口,继续说道:“在这样的一个行业情势下,对於有能力发行电影的企业,是比较压抑的。
特別是对於院线方,发行渠道若一直被国营体系掌握,那院线方就失去了对电影市场的前瞻性。
因为院线方压根就不用理会自己的影院上映什么电影,国营体系包办电影发行,那发行什么电影你就上映什么就是。
院线方不用去探究电影市场,不用去挖掘观眾市场,因为没有自主的发行权哪,上映什么电影完全被动哪,那去探究市场就没什么意义。
如此一来,院线行业就失去了活力,更失去了推动行业发展的驱动力。
这也就导致了一个现象,多年以来的票房市场,通通都是那些所谓的大导演的作品在霸榜!”
说到这里,韩三坪拍了下桌子,对於这个现象很生气的样子。
在场眾人听之任之,不知韩三坪是不是装的,没什么表情变换。
华逸尘却是认为,韩三坪的生气是真的。
前两年寧浩的《疯狂的石头》,和未来文牧野的《我不是药神》,这两个新人导演的作品,且作品的题材放在各自的时代下都属於是小眾中的小眾。
而一部电影的初始排片非常重要,如果资本要排挤一部电影,给个象徵性的1%排片,
那就算电影质量好到突破了银河系,那也註定是扑街的命。
若没有韩三坪帮忙,给予寧浩和文牧野排片,
让他们这两部电影在上映头儿大就有压过同期电影的较好成绩,促使各大院线对这两部电影在后续加注排片,这两部电影或许就不会成为黑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