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被写进教科书了?我只是想省事!(2/2)
扉页上,一行加粗放大的引语,赫然在目——
“要相信百姓的智慧。”
署名:清河县令,陈默。
在这句“名言”之下,是通判刘博文那洋洋洒洒,文采飞扬,长达千字的註解和阐释。
什么“民为邦本,本固邦寧”,什么“大道至简,衍化万千”,各种高深的词汇和典故不要钱似的往上堆。
陈默的眼前,瞬间一黑。
脑袋里嗡的一声,仿佛有无数只蜜蜂在同时振翅。
他感觉自己不是躺在床上,而是站在一个万眾瞩目的高台上,被人剥光了衣服,用放大镜仔细研究。
他快速地往后翻。
百姓调解委员会——【权力下放,基层自治的伟大尝试】。
水泥路商业街——【先予后取,以基建撬动经济的深远布局】。
网格化治安管理——【化整为零,洞悉管理本质的大智若愚】。
义诊堂——【存仁心行仁术,超越政绩的民生关怀】。
自己的每一项“懒政”,每一个为了省事而想出的点子,都被拆解、分析、拔高,上升到了哲学与政治的骇人高度。
字里行间,他被塑造成了一个深谋远虑、洞悉人性、胸怀天下的绝世高人。
一个他自己都完全不认识的,“理论大师”。
主簿和师爷还在旁边一脸崇拜地“解说”。
“大人您看,刘通判对您的『顺其自然』之道,评价最高!说这是道家无为思想在当今政务上的完美体现!”
“还有这里,这里!说您看似懒於管理,实则是对人性最大的信任!这份胸襟,我等望尘莫及啊!”
陈默一个字也听不进去了。
他手里的哪里是什么《纪要》,分明是一本对他的公开处刑记录。
他哭笑不得,胸口一阵憋闷,差点真的一口血喷出来。
就在他尷尬到脚趾快要抠出一座紫禁城的时候,脑海中却不合时宜地响起一个微弱的声音。
【检测到宿主声望达到新高度,虚荣心获得极大满足,奖励:『口若悬河』被动技能(小幅提升临场应变与胡说八道能力)】
陈默:“……”
他承认,就那么一秒钟,看到自己的名字被白纸黑字印在书上,还被那么多人当成宝贝一样学习,心里確实有那么一丝丝……诡异的爽感。
但这点爽感,很快就被无边的恐惧所淹没。
他知道,事情大条了。
果然,主簿接下来的话,证实了他的恐惧。
“大人,如今这本《纪要》已经不仅仅是在咱们南阳州流传了。听说,已经有商队把书带到了隔壁的潁州,甚至更远的京城,一些游学的士子和官员都在爭相传阅,研究『清河现象』呢!”
陈默的名字,如同插上了翅膀,开始在他完全无法触及的更高层级的圈子里,悄然流传。
他仿佛能看到,一张无形的大网,正在將他牢牢网住,越收越紧。
他只想当个废物,可全世界都想把他捧成圣人。
这他妈的还有天理吗?
就在陈默绝望地闭上眼睛,思考著自己是不是该“病逝”来结束这场荒诞的闹剧时,他並不知道。
在遥远的南阳州府,知州刘鸿渐正踌躇满志地铺开一张奏摺。
他將“陈默模式”的成功,当成了自己任上最重要的政绩,用最优美的文笔,最恳切的言辞,详详细细地写了上去。
然后,他盖上自己的官印,用火漆封好。
这份承载著一位知州政治野心,与一位县令躺平梦想的奏摺,被快马加鞭,朝著北方,那座宏伟的、决定天下命运的京城,疾驰而去。
一场更大,也更要命的“麻烦”,正在悄然酝酿。
而风暴中心的主角,对此,一无所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