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被写进教科书了?我只是想省事!(1/2)
刘博文连夜写就的报告,如同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在南阳州府掀起了滔天巨浪。
知州衙门,后堂。
南阳知州刘鸿渐,一个年过半百、两鬢微霜的男人,正用一种近乎虔诚的姿態,捧著那份散发著墨香的《清河考察心得》。
他的手指在“因地制宜”、“顺其自然”、“相信百姓的智慧”这几行字上反覆摩挲,眼中爆发出前所未有的光彩。
“好!好一个陈默!”
他猛地一拍桌案,震得茶杯里的水都漾了出来。
“本官原以为他只是个能吏,未曾想,他竟是个怀揣经世济民之道的『大才』!”
堂下,州府的一眾属官面面相覷,大气都不敢出。
刘鸿渐激动地站起身,在堂中来回踱步,声音愈发高亢。
“你们看看!这才是真正的为官之道!什么叫『无为而治』?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看透事物本质,抓住核心,然后放手!”
他指著报告上的具体案例,唾沫横飞。
“百姓调解委员会,此乃『放权於下』!水泥路商业街,此乃『还利於民』!网格化治安,此乃『以简驭繁』!”
“这套治理经验,不能只让清河县独享!”
刘鸿渐眼中闪过一丝决断。
“传我將令!將此报告,连同刘通判的万言註解,立刻编纂成册,命名为《清河新政纪要》!”
他的声音在空旷的后堂迴响,带著不容置疑的威严。
“刊印五百册,发往南阳州下辖各县!列为我南阳州『官吏培训』的必读篇目!所有县令,主簿,县丞,人手一册,必须通读,必须领会,必须学习!”
一声令下,整个南阳州官场,都迎来了一场思想上的大地震。
一时间,“陈默模式”成了最时髦的词汇。
各县的县令们,都捧著这本薄薄的册子,如获至宝,挑灯夜读。
他们开始聚在一起,热烈地討论著如何“放权”,如何“简化”,如何“相信百姓的智慧”。
有的县令,模仿著清河县,开始筹备自己县的“乡贤调解会”。
有的县令,则在思考,自己治下有没有什么事情,是可以“顺其自然”的。
一股学习“陈默模式”的狂热浪潮,席捲了整个南阳州。
而这场风暴的源头,那个被无数人敬仰的“理论大师”,此刻正毫无知觉地躺在床上,继续著他“病入膏肓”的表演。
这天下午,陈默的房门被轻轻推开。
主簿和师爷两人,脸上洋溢著一种近乎狂热的激动,脚步都带著风,快步走了进来。
他们的手里,还小心翼翼地捧著一本崭新的、用上好纸张印刷的书册。
“大人!大人!天大的喜讯啊!”
主簿的声音都在颤抖,他將那本书册高高举起,像是举著一件稀世珍宝。
陈默费力地睁开眼,用系统调节出的苍白脸色,有气无力地问。
“何事……如此惊慌?”
“大人!您的思想!您的智慧!已经被州府编纂成书,通传全州了!”
师爷激动地接口,將那本书册递到了陈默的床前。
陈默的视线缓缓落在书册的封面上。
《清河新政纪要》。
四个遒劲有力的大字,几乎要从纸上跳出来,狠狠砸在他的脸上。
他的心,猛地一沉。
一种极其不祥的预感,如同藤蔓般缠绕上他的心臟。
他伸出微微颤抖的手,接过了那本並不算厚的册子。
指尖传来的,是纸张细腻的触感,还有一丝油墨未乾的清新气味。
他翻开了第一页。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