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书吧最新网址:www.69hao.com
首页 > 精品推荐 > 四合院:从虚空索取修仙礼包开始 > 第100章 十年发展

第100章 十年发展(2/2)

目录
好书推荐: 四合院之彼岸花开 四合院之福地主宰 穿越兽世成圣雌,五夫临门美滋滋 官梯:我权势惊天 斗罗:从领域开始的女主之路 从玄黄开始,每月一个金手指 穿越神鵰:我为西狂 白发老兵顶罪自首,吓得军区全军出动 柯南:开局截胡明美,卧底酒厂 我的士兵能无限复活

许多老农都还质疑,以当时视角来看觉得是夸张的推广用语。

甚至暗戳戳的怀疑,这些工作人员,是不是在搞大跃进復辟。

再怎么宣传,也有人不敢去种,去相信。

直到当时胆子大的,种出了成果,后面那些人才变了脸。

相当后悔没有跟著种。

但可惜,悔之晚矣。

助农四大盘数量有限,后面也没有找补的。

没分到就是没分到。

那些人只能老老实实种地。

好在,后来,技术进步,生產的每个环节都有了各种先进设备参与,也勉强追得上当时领了助农四大盘的农户。

但是,当初领了四大盘的农户已经不只是农民了!

很多都成了现今社会的高级精英分子!

而落后的那些人,还只是农民!

他们有的地,有的设备和经验,人家更有。

更充足!

就比如说,赶上好时候,也够胆大的王老汉一家。

就是那少数的精英分子的一部分。

不提社会阶层跨越。

现在,不管哪个农民,所种植的都是经过数次叠代的基因优化种子。

这种级別的好种子,已经成为標配。

它们的抗病虫害能力更强,对人体的营养价值更高。

测產结束后,王老汉跟著运粮车来到县粮库。

这里已经完全实现了自动化,粮食从入库、清理、乾燥到储存,全部由智能系统完成。

粮库主任介绍说,新型的生態储粮技术可以保证粮食三年不霉变、不生虫。

回家的路上,王老汉望著远处高耸的白色聚变冷却塔出神。

自从三年前县里建了烛龙1型聚变堆,整个县的能源成本下降百分之九十以上。

现在,大部分的农户家庭,连灌溉都用上了电动喷灌系统,再也不用担心乾旱季节缺水了。

助农四大盘还在发挥自己的作用,甚至当初全国推广的那批四大盘都还没坏。

但是它们的重要性,在现今这个社会,也逐渐被其他科学设备取代。

“大壮,你爹去哪了?”王老汉突然想起儿子一早就出门了。

“爹去县里参加新能源培训班了。”王大壮说,“聚变电站要在每个村培训一名能源管理员,听说学成了每月能拿五千块呢!”

王老汉欣慰地笑了。

十年前,儿子还在开拖拉机,如今都要成为新能源专家了。

这放在十年前,是想都不敢想的事。

……

江南某工业重镇。

烛龙1型聚变控制中心。

工程师孙明站在巨大的控制屏前,专注地监控著各项数据。

作为聚变堆最年轻的值班长,年仅三十岁的他,肩负著確保这座巨型能源中心安全运行的重任。

这座璀璨的,核心部位散发著幽幽蓝光的巍峨建筑,正是三年前併网发电,点亮数百公里的商业化聚变堆。

烛龙1型聚变堆。

它每一个部件,都散发著精致的工程学美感。

哪怕作为它维护运转的负责人,孙明都想不通,当时提出这个核聚变堆反应设计理念的孙小青,自己那位本家大佬,是何等天才!

收起脑中发现的念头,孙明查看反馈设备屏幕展露的各种信息,他放心的鬆了口气。

“等离子体温度维持在一亿五千万摄氏度,磁场约束稳定。”孙明对著通话器说,“准备启动备用冷却系统演练。”

控制室里,数十块显示屏实时显示著聚变堆各个部位的运行状態。

孙明是六年前那批最早接触灵网技术的青年之一。

他还清楚地记得,自己第一次通过灵脑终端,学习聚变理论时的那种震撼。

那些复杂的物理公式和工程技术原理,仿佛就是为他量身定製的。

一看就懂,一学就会。

他甚至怀疑当时自己是不是进入到了传说中的天人合一的状態。

后来事实证明,貌似那次还真的是进入到了这种离奇的状態中。

后来他再也没有体验过那种奇妙的感觉了,至今仍是他的人生大遗憾之一。

后来他暗戳戳的去询问过其他工作人员,別人给他的回覆居然是和他惊奇的一致,这就让他有点百思不得骑姐了。

“值班长,二號泵站压力有轻微波动。”助理工程师报告道。

他的助理打断了他发散的念头。

孙明立即调出相关数据,下达自己作为专业人士的指令:

“將备用泵启动压力立刻马上下调零点五个大气压,注意观察十分钟。”

他的发言还是比较有针对性的。

也无愧於他的值班长职责。

问题很快得到解决。

孙明鬆了口气。

等他回头,这才注意到控制室大门滑开。

是总工程师带著一群参观者进来了。

里面还不乏有白人面孔,还有少数几个黑面孔。

“这是我们最优秀的值班长孙明,”姓程的总工自豪地向参观者介绍,“他参与了聚变堆从建设到调试的全过程。”

参观者中,一个高鼻樑,金髮蓝眼的外国专家忍不住问:

“如此复杂的技术,你们是怎么在这么短时间內掌握,並实现商业运行的?”

孙明微笑著回答:“我们有最好的培训系统和知识共享平台。”

“通过灵网,任何技术人员都可以实时获取最新的技术资料和操作指南。”

他指了指控制室中央的全息投影,“这套智能辅助系统能够在千分之一秒內完成数百万次运算,为我们提供最优决策建议。”

“它的算力,很大程度上依赖於四九城的天河一號超算支持。”

事实上,孙明心里清楚。

这些技术的突破来得太快太神奇,仿佛一夜之间就冒出来了。

而且都还是各种好似天助的机缘巧合,合情合理。

但这种合理事件太多,细思极恐的东西,他和同事们都不去深究,只是如饥似渴地学习掌握这些先进知识。

反正都不是坏事。

天与不取,反受其咎。

拿来主义直接用就完事儿!

送走参观团后,孙明回到控制台前。

屏幕上显示,这座聚变堆已经安全运行一千零二十四天。

为周边三百公里范围內的城市和乡村提供著清洁和廉价的电力。

电费低廉到近乎免费,这是十年前不敢想像的。

想到自己参与的事业正在改变无数人的生活,孙明心中涌起一股油然而生的自豪感。

与有荣焉。

毕竟,他也是参与人之一。

下班后,孙明没有立即回家,而是来到控制中心顶楼的观景平台。

从这里可以俯瞰整个工业区。

一眼就能看到整齐的厂房、纵横交错的道路网络、远处新建的居民区,以及更远方鬱鬱葱葱的农田。

十年前,这里还是一片传统的工业区。

烟囱林立,空气品质堪忧。

如今,在聚变能源的驱动下,整个地区已经实现了零碳排放。

孙明打开灵脑,与远在四九城的妻子视频通话。

这是灵网带来的便捷,千里之外如同近在咫尺。

屏幕上出现妻子和五岁儿子的笑脸。

“爸爸,今天我们幼儿园去了新能源科技馆!”儿子孙志强那张小脸满是兴奋地说,“我看到了一个小太阳,那个小太阳可好看了!”

“老师说那就是你工作的地方!”

孙明笑著点头,心中更加自豪了。

同时,他心中也充满对未来的期待。

……

四九城,星火计算中心。

名为天河一號的超级计算机正在全速运行。

整个大厅里排列著无数闪烁著蓝色光芒的机柜,却几乎听不到噪音,这里的冷却系统採用了最新的超导技术。

也就是量產的星璇合金,能耗只有传统数据中心的十分之一。

研究生毕业的林晓芸,时年二十六岁,她穿著防静电服,正在检查新型量子计算模块的运行状態。

她的导师是首批星火学者之一,而她则是第一批完全在灵网环境下成长起来的研究人员。

更是这个时代的从无到有,从基础到飞跃的见证人。

得益於时代的进步,她从小就可以通过灵脑学习各种各样的知识。

各行各业的知识,不说多深,但只言片语的了解也是都有的。

这是个知识大爆炸的时代。

知识的获取,从未有过如此的简便高效。

为知识付费,也是成了全民的认知。

网络上,有好事者將她们这一代人称为见证的一代。

亦是最幸运的一代。

“温度正常,量子比特稳定性达到 99.999%。”

她在灵脑上记录著数据,手指在脉衝投影的空气虚擬键盘上飞快点触,“下一阶段试验可以开始了。”

通过灵网,林晓芸能与全国各地的研究员实时协作。

昨天她刚与西北聚变基地的同行完成了跨地域联合仿真试验,这种科研效率,是十年前无法想像的。

林晓芸还记得小时候,父亲还在用算盘计算帐目。

如今,她日常接触的是每秒可进行百亿亿次计算的超级计算机。

这种跨越式的发展,飞跃递进的发展,让她时常感到恍惚。

“晓芸,基因序列分析结果出来了。”

同事的声音通过灵网通讯系统传来,“新的基因编辑方案成功率预计可以达到 98.7%。”

林晓芸调出全息投影,仔细观察著dna分子的三维结构。

“把这个数据发送给西南医疗中心,他们正在等待这个结果进行临床实验,是关於『回春露』改进的实验。”

作为生物信息学专业的研究生,林晓芸参与了多个重大科研项目。

最让她自豪的是参与了一种遗传病基因治疗技术的研发。

通过这项让她为之自豪的技术,所设计出来的最终成品。

名为回春露基因修復药剂,令许许多多曾经无法治癒的遗传性疾病,现在可以得到根治。

工作告一段落后,林晓芸来到休息区。

这里的环境很舒適,智能温控系统保持著最佳的温度和湿度。

她打开个人灵脑,查看家乡父母发来的消息。

那是一个长达几分钟的视频。

视频里,父母正在自家果园里忙碌。

通过新型的智能农业系统,他们足不出户就能管理整个果园。

无人机巡检、自动灌溉、智能施肥。

这些曾经只在科幻片中出现的场景,如今已经成为日常。

“晓芸,你爸我学会用灵脑控制灌溉系统了!”视频里,父亲骄傲地展示著手机上的控制界面。

林晓芸会心一笑。

科技的进步不仅发生在实验室里,更渗透到了寻常百姓家的日常生活中。

目录
新书推荐: 离婚后,我的情报系统每日刷新 柯南之我是链金术士 我男神养成啊,怎么成首富了 万界:诸天演武之路 美利坚1849:从每日情报开始 遮天之万法成道 斗罗大陆:重生霍雨浩之再回绝世 斗罗:龙王之七杀修罗 都断绝关系了,谁还惯着你们啊 从黑科技开始,强国之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