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娄晓娥的「机械图纸库」(1/2)
阳光照在那张摊开的计算稿上,墨点像颗小痣,死死粘在纸面。我盯著它看了会儿,没再伸手去擦。窗外有人喊我名字,声音远得像是从车间那边传来的,我没应。
收拾工具包时,手指碰到內衬里那张叠好的纸,硬角戳著掌心。我把它抽出来,展开,又看了一眼,塞回夹层。起身时碰倒了椅子,我扶正,出门。
没回四合院,拐去了技术资料室。屋里没人,几排铁皮柜子锈得厉害,门缝卡著灰。我拉开最靠里的抽屉,想找那份苏联热处理手册的复印件,翻了几页,不对,不是这个。
门吱呀响了声。
“你找这个?”娄晓娥站在门口,手里抱著个牛皮纸包,边角磨得发毛。
我没动,“你怎么在这儿?”
“我爸说你最近常来。”她走进来,把纸包放桌上,“这些,你要是看得懂,就拿去看。”
我翻开封面,里面全是外文图纸,德文、英文混著,密密麻麻的標註,齿轮、轴系、传动结构,有些图我一眼认出是五十年代西德的工具机设计。
“你爸的?”
“嗯。他以前在德国待过几年,带回来不少资料。有些他批註过,有些没来得及。”她顿了顿,“他说,你要是能看,咱们可以一起註解。”
我翻到一页,是锥齿轮嚙合图,边缘有行极细的中文批註:“此处应力集中,建议圆角过渡。”字跡像我,但更稳。
“你爸写的?”
她点头,“他看过你修的那台铣床图纸,说你的思路乾净。”
我没接话,手指划过图纸上的尺寸链。这种图,光看结构不够,得算力流、看公差堆叠。我抬头,“你懂模数?”
“模数是基础。”她从包里抽出一支红蓝铅笔,“蓝色標受力,红色標误差,咱们从第三页开始?”
我嗯了声。
她拉过一把椅子坐下,离我半臂远。我们俩头凑在一起,纸面铺开,铅笔尖一点一点描过去。她说话声音不高,但每个术语都说得准,不拖泥带水。
“这组轴承座,定位孔偏了0.1毫米,装配时会拉偏主轴。”
“得加补偿垫片。”我接,“或者改用浮动连接。”
她抬头看我,眼睛亮了下,“你也这么想?”
“不然呢?”我低头继续画,“物理规律就摆在那儿。”
她笑了,没再说话,低头在图纸背面列了个修正参数表。
外面天色慢慢暗下来,资料室没开灯,只有窗缝漏进一点灰光。我正算一组轴向载荷,听见脚步声由远及近,停在门口。
“哎哟,这俩孩子,谈情说爱也不换个地儿?”阎埠贵的声音。
我和娄晓娥都没抬头。
“我们在算一对锥齿轮的嚙合角。”我说。
“误差超过0.02度,就会產生异响。”她接。
脚步声顿了两秒,走了。
她轻声说:“他听不懂。”
“没人听得懂。”我手里的铅笔尖断了,掰掉,继续写,“懂的人也不会在这儿晃悠。”
她笑出声,压著嗓子,“你这人,懟人从来不带脏字。”
“我说的是事实。”
她把一张图翻过来,“这组液压阀块,你看看,进油口设计不合理,流阻太大。”
我接过,手指顺著油路走了一遍,“应该加个导流槽,或者改用锥阀结构。”
“我也是这么想的。”她从包里掏出个小本子,记下,“下周我去图书馆找本《液压系统设计手册》,看看有没有参考。”
“不用去。”我说,“我这儿有本英文的,你要是想看,我抄几页给你。”
“你还会抄书?”
“抄过不少。”我摸了摸工具包,“以前在实验室,资料不全,手抄是常事。”
她看著我,“那你现在,也算在补课?”
“算是。”我合上图纸,“只不过这回,不是为了考试。”
她没接话,低头把图纸一张张收好,用牛皮纸重新包上,递给我,“先拿去看。看完咱们再碰。”
我接过,纸包还带著她的体温。
“谢了。”
“別谢。”她说,“你要是真想谢,下次带个计算器来。手算太慢。”
我点头,“行。”
走出资料室,天已经黑了。我抱著图纸往四合院走,路上路灯坏了两盏,影子一跳一跳的。进院时,贾张氏正站在自家门口骂街,声音尖利,我低头快步走过去,没抬头。
回到屋,把图纸放桌上,打开檯灯。纸包解开,一张张摊开。我从工具包里掏出红蓝铅笔,开始逐页標註。有些结构老了,但原理没过时,尤其是传动部分的公差分配,比现在厂里用的还精细。
正看到第三十七页,是组动態平衡机构,旁边有张小籤条,写著“校正法参考p.12”。我记下页码,准备回头查。
半夜雷响,惊醒。窗外暴雨砸地,电光一闪,照得屋里雪亮。我坐起来,脑子里突然跳出那组热处理变形的参数,怎么都对不上。闭眼回想,模模糊糊,像是有张图在动——就是那页带籤条的。
我抓起衣服套上,抄起图纸包就往外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