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隱瞒(2/2)
很容易拐杖侧滑,引发他整个人摔下。
眼前的杉木架板的两侧,都有一段环形的向上翻折。
类似平整的纸张上,突然两边上折,形成有界限的轨道。
这样唐云钟拄拐的支撑点,更宽,更安全。
李二河纳闷,那家施工队,竟然单独为唐云钟设计出如此不同的杉木架。
还在思考时,只听到一名工人气冲冲地朝他跑来。
“那帮学生造反了,你快去管管。”
李二河摇摇头,跟著工人前往殿外。
-----------------
四九城工业会议。
郝科长扶著肚子,摊开记录本,看著领导跟毛熊专家交谈著。
今天是工业援助总结会。
四九城和津门两市的工业领导们都会参加。
这一年,工业援助的情况確实存在。
毛熊援华的156工程,是在1950年、1953年、1954年分別確定项目的综合为156项。
在1950年確定50项,进程也是十分缓慢。
远没有后面那两年那么痛快。
“首先,我们欢迎外国同志远道而来。”
会议室內掌声四起,气氛很是热烈。
领导们简短的介绍后,高鼻樑、深眼窝的外国专家对设立在津门市,新建化工厂项目进行著技术介绍。
其中重点就是氯碱生產技术。
翻译一句一句快速说著,郝科长竖起耳朵,仔细听著有关的技术细节。
外国专家眉飞色舞,神態中充满著骄傲。
论重工业能力,毛熊很是自信。
与会的的领导们听的如痴如醉。
参会的工业部门代表,往往是高级知识分子。
但让他们对所有工业类別,都能了如指掌,就有些强人所难。
况且,国內积贫积弱的工业现状,只能当眼巴巴举著饭钵的祈求者。
无奈的只能接受施捨,哪怕是些落后技术。
外国专家说完,主持会议的领导微笑道:
“津门化工厂一些生產技术细节,专家都跟大家说清楚了,你们有什么意见?”
眾人我看看你,你看看我,没有一人发言。
刚才专家的有些化学名字,翻译员转述也不准確,大家听的更是云里雾里。
“我有个问题。”
郝科长高举著手,带起中山装向上提拉,小肚腩时隱时现。
眾人望著郝科长,有些惊奇。
平日里对技术交流会这类內容,很少发言的郝科长,今日是刮的哪阵风?
“郝科长,你说。”
郝科长整整衣服,道:
“整个生產线有个大问题,就是技术太落后。”
“落后?”
领导脱口而出,一旁的外国专家听到翻译后,眼神出现一抹异样。
“老郝还懂化工?我是没想到。”
“那么多专家都没看出来,他能知道什么?”
与会者嘰嘰喳喳的討论,传呼领导的耳中。
“这次介绍的生產氯碱技术,还是隔膜法,生產出的烧碱纯度只有35%。”
眾人翻看著自己的笔记本,查找刚才专家的谈话。
“专家没说啊。”
“这是常识,你多去化工厂转转就知道了。”
“我去机械厂多,化工厂確实去的少。”
郝科长嘴角扬起,盯著高鼻樑的外国专家说:
“您能介绍下水银电解法吗?”
水银电解法。
听到这五个字,外国专家嘴上的“杜卡特”牌香菸,不断冒著烟雾,火星越来越大。
一旁的领导听到他喉咙上下滚动越来越频繁。
“老郝真的了解化工啊?”
“他在西北那几年,搞过火药,肯定多少了解点。”
“那是土法化学,跟工业化学可是两回事。”
几人討论的声音越来越大,引来领导直视的目光。
郝科长面色平静,口齿清晰道:
“水银电解法,生產烧碱纯度,能从35%提升到95%,而且这是贵国成熟生產技艺,为何不介绍给我们呢?”
郝科长说完,主席台最中间的领导,余光瞟著专家。
专家菸头上积攒的菸灰,突然掉落在桌上,散成一片,来回飘荡。
“你说的生產技术,我会在后续的会议中提到,请不要著急。”
专家掐灭菸头,两根手指来回搓著,菸头被压成两端。
领导听到翻译后,微笑著招呼郝科长坐下:
“郝科长,你不要急。外国专家同志一定会教给我们真技术的。”
说完后,外国专家跟领导微笑点点头,没有言语。
“原来人家还没讲到啊。”
“你傻吗?要不是老郝提出来,专家能说这种话,客套而已。”
“不可能啊,都是同志,还能隱瞒技术。”
“呵呵,你没救了。”
周围小声的討论声中,郝科长泰然自若,神情平静。
会议很快结束,双方约好接下来还有更多的后续会议。
“老郝,你从哪学来的化工知识啊?”
“老郝,以后偷学的时候带带同志们啊。”
几个不同区的科长们,围著郝科长聊著天。
他们对技术的兴趣,远没有郝科长从哪学来的知识兴趣大。
“同志们,別逗我了,我有多少墨水你们不知道?”
郝科长的玩笑话,引来眾人的起鬨。
在场的各位,大多是硬著头皮走上这个岗位的。
真想每个工业领域都能粗略了解一番,清华出来的也很难。
“小郝,你过来一下。”
主持会议的领导面带微笑的看著郝科长。
郝科长快步上前,將小肚腩甩在后面。
“领导想问的我知道,你看。”
郝科长拿出一沓信纸,上面中文、毛熊文掺杂著。
“这是什么?”
领导好奇地翻看著,发现在第一页上,一行中文显示著:
《氯碱工业技术指南》。
领导翻看的速度也来越快,很快地位到水银电解法,製备烧碱的相关技术。
两人矗立良久,一动不动。
“好!你从哪弄来的这份资料,是咱们留学生手里拿来的?”
郝科长微微笑道:
“是的。”
郝科长没有提李二河,並非是抢功劳,而是那天从李二河的语气里,看出他並不想跟这份稿件沾边。
“小郝,你立大功了。”
郝科长听著领导的夸奖,心中一个念头徐徐升起:
以前李二河諮询自己烧碱和次氯酸钠化工原料的事情,將来一定要满足他的请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