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抢救郝科长(1/2)
李二河四人兜兜转转,来到院西大街。
两侧各种摊贩卖力吆喝,吸引锅头、小翠四处张望。
李二河正在走著,余光瞄到左侧一栋十米高的塔楼。
塔楼灰白相间,两侧各掛著一串长灯笼。
灯笼中间,从右向左写著“瑞蚨祥”。
这是四九城绸布店排名第一的老字號。
主打高端绸缎与布衣服。
“秋如,咱们去那。”
柳秋如听到李二河的声音,扭头一看,眼神躲闪:
“二河,瑞蚨祥的衣服太贵了,咱去集市上买布自己做就行。”
柳秋如边说,眼睛时不时瞟著招牌。
她忽然感觉肩头一股力量传来,身子也转向绸布店的方向。
“新娘子,能没身好衣裳?”
李二河搂著她,笑嘻嘻地看著。
柳秋如小手轻轻拍打掉他的手,呼喊两孩子一齐进入“瑞蚨祥”。
刚到店门口,两名满脸笑意的店员亲切地欢迎李二河等人,隨后专业引导他们进入选购区。
“我要订2身男人中山装,2套孩子衣服,2套女人衣服。”
李二河一口气的说完,引得柳秋如嘴角翘起。
他望著柳秋如说:“快带孩子们量量尺寸,別忘把陈叔的尺码也说下。”
柳秋如点点头,拉著两孩子前往妇女区域。
李二河被人引导测量著身材尺寸。
他听著店员报的尺码,明显得知自己瘦了很多。
一是白天店里店外事情很多。
二是最近晚上炮火连天,他消瘦的身体逐渐吃不消。
只有累死的牛,没有耕坏的田。
李二河张开双臂,配合店员测量时,思绪却已飘远。
自己接二连三的被人举报,必须找到举报人。
这是时代的举报,多是匿名信,很难查到举报人的信息。
李二河仔细琢磨可能的嫌疑人选。
四合院內的人可能性最大。
第一次举报的人,不是二大妈,那就有可能是一大妈或三叔刘长静。
一大妈作为居民委员,看到可疑的举报,这是很自然的情况。
但她不会举报自己和柳秋如没领结婚证的事,两件事有些矛盾。
至於刘长静,除在集市爭抢扁担外,並无瓜葛,暂列嫌疑对象。
拋开四合院,在自己社交圈中,只有一个人很是可疑。
那就是居民小组委员会的钱主任。
嫉贤妒能,谁都避免不了。
哪怕把李二河放在主任的位置,看到优秀的手下极可能威胁自己的位置,难免不心生邪念。
李二河经过一番思考后,得出几个嫌疑目標:
钱主任嫌疑最大,三叔刘长静第二,一大妈最后。
“二河,快来看看。”
李二河走到不远处的女装区。
一袭红色百褶款上卦下裙著装的柳秋如,满面春风地看著镜子。
她转头回望,温柔地说:“你觉得这个怎么样?”
李二河在她身前、身后来迴转,看的柳秋如有些不好意思。
“你快说嘛。”
“不错,就是衣服有些宽鬆,要紧身些,更好看。”
柳秋如撅著小嘴说:“哪有新娘子穿那么紧身的?”
她嘴上说完,手指著店员手上的记录本说:“麻烦把腰围再减小些。”
一旁锅头、小翠跟店员打成一片,其乐融融。
两个小孩子难得买次新衣服,心中很是欢喜。
“二河,我就买一套就行了,这套新衣服结婚后干活也不能穿。”
柳秋如目光中带著请求。
李二河走向店员道:“同志,最近女工人流行什么款式?”
店员微笑答道:“最近流行藏青色布工装,体现女性劳动精神。”
“行,那给我媳妇来一套。”
李二河扭头望向柳秋如说:“这套婚后能穿了吧?”
柳秋如点点头,望向李二河的目光充满曖昧。
少许时间后,李二河带著几人来到结帐柜檯。
店员算盘噼里啪啦一顿打后,说:
“两套男装25尺,两套女装28尺,两套童装18尺,总共71尺,每尺0.3元,总共给21元就行。”
李二河从身上掏出一沓钱,递给店员后,拿到一张单字,上面写著衣服的信息和约定取衣服的日子。
两个星期后,李二河就能穿上新衣服。
锅头、翠高兴地跑出绸布店。
李二河、柳秋如二人在后面並肩走。
“二河,谢谢你这么多钱买衣服。”
李二河趁周围没人,抓起柳秋如的手,笑道:
“咱还没买结婚三轮一响呢,那才是大头呢!”
柳秋如听到三轮一响心中咯噔一下。
三轮是自行车、缝纫机、手錶,一响指的是收音机。
这几样最便宜的也得四十多块,相当於工人四个月的工资。
她正对结婚巨额的开销发愁时,突然想到:
现在家中除手錶外,其余大件全都有。
这样的物质条件,比四九城95%的家庭都要好。
“二河,最后一批金丝避瘟囊的製作费快下来了,我给你买块国產表。”
柳秋如轻轻拉著李二河的手,刚想靠在肩上。
“让让!”
邮局的送信员举著一厚摞报纸,从两人中间快速骑过,嚇得柳秋如慌忙闪到一侧。
“不长眼吗?”李二河骂著。
柳秋如早已见怪不怪,从掉落的一份报纸上看到標题新闻:
世界青年联欢会全区选拔活动正式开始。
她快速扫过报纸,在候选人一栏中,看到熟悉的名字。
“二河,这上面有你誒!”
“有我很奇怪吗?”
李二河歪嘴笑著,一脸骄傲。
柳秋如微笑不语,紧紧贴著李二河並排走。
这一刻,她只觉得身边这个男人,身上散发的光芒,使自己迷恋、沉醉其中。
-----------------
“郝科长,李二河同志怎么还没来?”
记者小刘站在科长办公室前,张望著单位入口。
跟踪河流体操的整个推广过程,成为他记者生涯的第二个高峰。
上次,详细记录分管体育的孙红英,如何將河流体操推广试点的通信稿,在广播台上获得大量反响。
每天都能收到各种来信。
其中就不乏对记者小刘本人的讚赏。
“记者同志客观务实,是新时代记者的榜样。”
“谢谢刘星同志,让我们厂员工知道河流体操背后的故事,我们將完全投身健康事业中。”
诸如此类信件,让小刘这个新提拔的编辑副组长,获得副台长的重视。
每天开会的次数,小刘已经比组长还要多。
“等等吧,李二河同志不像失信的人。”
小刘焦急的等待著。
再不来,广播台对自己的专访要错过了。
“来了。”
一道消瘦清冷的脸庞,骑著自行车快速驶进单位门口。
“郝科长,我最近要结婚,耽搁些时间。”
“你要结婚?”
小刘有些惊讶,隨后心中石头落地。
原本还担心李二河乱搞男女关係,以后出事会牵连到自己。
“你也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