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正旦大朝会(2/2)
天亮了,刘辩也醒了过来,今天就已经到了汉歷三百九十三年、正始二年,正月初一。
洗漱过后,宫女宦官们伺候著刘辩更衣,今日乃是正旦大朝会的日子,刘辩必须得穿戴充冕,这也是刘辩第一次正式参加正旦大朝会,去岁因为先帝刚刚去世,正旦大朝会也受到了影响,今年也就是刘辩第一次以天子、皇帝的身份主持正旦大朝会。
刘辩在这里忙碌的时候,宫城外面密密麻麻的官员也都已经按照品阶、官职排好队,今日在京所有官员都要参加朝会,包括各州都的上计吏、各国使节、诸侯王使者等相关官吏都要参与。
嘉德殿当然容纳不下这么多官员,绝大多数人都只能在嘉德殿外的广场上站著,只有朝廷重臣、各国使节、诸侯王使者才有资格进入嘉德殿朝拜天子,分管礼仪的官员已经让眾人提前排练过,一切有条不紊的发生,並没有冒出什么疏漏。
“陛下,外面已经好了。”侍从恭敬答道。
“嗯,开始吧。”刘辩点点头,对著侍从说道。
“唯。”侍从应了下来。
钟声响起,“陛下驾到!”謁者开始通报,所有人脸色更加严肃,礼乐声隨后响起,刘辩一步步的走了出来,嘉德殿里並没有多少臣子,现在所有的臣子都在外面广场上站著。
刘辩一路走出嘉德殿,站在玉璧之上后,礼乐声停下。
“臣等拜见陛下!陛下万岁!”近万人一同拜见、朝贺天子,山呼万岁!
万岁不是后代的发明,大汉已经有了这个规矩,只不过这句朝贺的使用地点有严格的时间、地点限制,只有在正旦大朝会这一天,群臣才能说万岁,也必须得说万岁,过了这一天那就是违反礼法,要受到御史、司隶校尉等人的弹劾。
刘邦也正是在近万人山呼万岁的朝贺后,才说出那句“吾乃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
“平身!”刘辩肃声回道,不用覆盖多大的范围,只要保证前排官吏能够听到就行,前排的人起了身后排的人跟著起身就行。
“谢陛下。”群臣隨后起身,再次朝贺天子。
如此三次后,朝贺环节的第一阶段就算结束,第二阶段就该所有官吏、使节呈表拜贺,刘辩並不用做什么,只需要看著臣子一个接一个呈上走鏢,自有人高声通报。三公、诸侯献玉璧;二千石官员(例如太守)献羊羔;六百石官员献大雁;四百石官员献野鸡。
第二阶段的时间要延长许多,献礼仪式结束,刘辩也就直接返回嘉德殿,等刘辩坐稳,三公九卿以及二千石的高级官员等人隨后进入宫殿內,再次高呼“方岁”,按照尊卑秩序入座。
宫內,宫外各级官员入座后,先开始向皇帝祝寿,敬酒。司空捧囊,大司农捧饭,服侍天子享用膳食,乐师们则开始演奏食举之乐,饿了许久的百官这才开动吃早饭,此时,正旦会达到高潮。
刘辩並不习惯別人餵饭,更別说两个老头餵饭,意思一下隨后就让两个老头回返自己的席位吃早饭,他还是选择自己动手。
吃饭之前的所有活动都是朝贺,並没有多少政治意味,吃过饭以后,一个政治意义极其浓烈的活动开始,天子受计。各州都匯报自己州都过去一年的工作成绩,也就是上计吏一年间最重要的事情,如果这件事办差了,过去一年千的再好也白千。
今年的情况很不好,这些上计吏匯报的內容已经在各部门核实过,刘辩面色淡淡的看著上计吏们呈上来的计簿,三公也在查看著今年的计簿,之前都知道情况不好,但是当所有的计簿摆在大家面前,大家还是心中一跳。
四州战乱还在继续,这里面的数目真不真实只有天知道。
“可!”刘辩並没有在正旦大朝会上多说什么,也没有嘉奖批评各州郡长官,只是说了一个可表示这些东西他已经看过了,至於他有什么想法没人知道。
所有计簿收起,接下来就该宣读一连串詔书,表示天子与民同乐。
刘辩让人准备的詔书也让人念了出来,告诉过去一年里大家在正始天子的带领下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大汉的未来会越来越好!
隨后再度宣读免税詔书,去岁是因为刘辩登基,刘辩这才大救天下,今年刘辩並没有大赦天下的准备,只是单纯的免税,將今年的田赋全部免除,免除未使男、未使女的献费,减轻百姓身上的负担。这个献费也跟今天的正旦大朝会有关,每人每年六十三钱献给朝廷,日“献费”,表示对天子过去一年努力工作的认可。
当然,这也是狗屁,完全就是再从百姓手里多拿一笔钱,刘辩今年免除了十四岁以下男女的献费,这笔钱可能不多,但也能让一个家庭少交一点税,减轻他们身上的负担。
群臣再度起身拜贺天子,表示对天子詔书的认可与推崇。
毕竟不管怎么说,这也是免税詔书,免税对所有百姓都有好处,也是仁政,谁要是敢直接表示反对,那大家该怎么看这个官员?
詔书宣读完毕,正旦大朝会该办的事情也就基本全部办完,接下来就是吃吃喝喝的环节,表示天子对大家的慰问与嘉奖,忙活一年了,总得让大家吃点肉喝点酒,欣赏一下歌舞表演。
这也相当於现代的春晚,只不过只有一小部分人可以观看,各种节目一一呈现,耍猴的、舞狮的、耍杂技的——反正嘉德殿前一片热闹,大家也都看的很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