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书吧最新网址:www.69hao.com
首页 > 精品推荐 > 家父刘宏,我躺平了 > 第264章 正旦大朝会

第264章 正旦大朝会(1/2)

目录
好书推荐: 就一卖菜的,別叫我农业巨头 让你当昏君,你竟成千古一帝? 赵祐 被赶出家族后,我独自碾压万古 重生:老婆离婚跟知青,我成大佬她悔了 重生洛杉矶从二五仔开始 我在江湖当大佬的日子 教主:不被逮捕就算成功 人在洪荒,我是世界化身 道侣飞升跑路,我薅哭全宗女修

第264章 正旦大朝会

汉歷三百九十二年,正始元年十二月二十七,孝悼皇帝的小祥祭也如此开始,小祥祭也就是逝者一周年的祭祀,与之对应的还有二周年的大祥祭、三周年的礼祭。小祥祭也就是孝子开始恢復正常生活的时间节点,男子可以除去头上的丧带,换上熟丝织成的练冠,女子则可以解除腰带的丧服。小祥之后,孝子可以逐渐恢復正常的生活和工作,饮食方面也可以有所改善,不再完全素食。

当然了,刘辩早就恢復了正常生活,定下来的国丧时间只有三个月,他早就结束了孝子生活丧带也早就去了。

只不过一周年的祭祀还是得有,刘辩也没有取消这个祭祀的想法,他毕竟是刘宏的亲儿子。

虽然各部门的年终总结让各部门负责人都很繁忙,但是先帝的小祥祭朝中公卿文武百官也都参加,表示对先帝的怀念与追悼。

天子都来了,你不来是不是说你对先帝有意见?

就算是心里对先帝有意见,也不能说!

更不能表达出来!

看著规模庞大的文陵陵园,刘辩內心也有些难受,倒不是因为死了亲爹而难受,而是他这个天子当的好像还他妈不如刘宏呢,他把全部精力都放在了朝政上,忙忙碌碌一整年,转过头却发现他好像还不如刘宏呢!

刘宏卖官爵贴补国用,底下人的意见也很大,但是还没有闹出这么大规模的叛乱。

刘辩哭了起来,即便是国丧期间,他也没有流下一滴泪水,他当时觉得刘宏总算是死了,他以后就再也不受羈绊了,接下来就该他大显身手將大汉扶起来,可是现在,刘辩只觉得一年前的自己显得异常可笑。

群臣看著放声大哭的刘辩,心里倒也没有什么悲伤的情绪,虽然前来祭祀的人很多,但是没有一个是发自真心实意,包括刘辩也是。

“陛下,还请保重身体,先帝—”见刘辩没有停下来的趋势,群臣也不得不感嘆刘辩对於刘宏的怀念,感嘆刘辩的孝顺,但也不能放任刘辩一直这么哭下去,三公上前劝说道。

因称病久不出面的丁宫也出席了这场祭祀,这种场合三公不可能缺席。再说了,丁宫又不是真的病了,只是朝廷需要他病了,眼下朝廷需要他健康,那丁宫自然就能精神翼的出现。

哭够了的刘辩心情也好了许多,渐渐止住了哭泣,一抽一抽的接过帕子,擦了擦脸上的泪水,淡然地看著祭祀继续进行。

祭祀全部完成,刘辩踏上车架朝著洛阳城內返回,留守陵园的人打扫乾净现场,文陵再度恢復了这一年的寂静。

“就这样吧。”皇宫內,刘辩看著更改了十几次的詔书,对著蔡邕说道。这封詔书擬定了数个版本,更改了十几次,才达到了刘辩的预期目標。

这封詔书也不是什么国策,只是告诉大家这一年都有什么成绩。即便天下乱糟糟的不成样子,刘辩依旧要告诉大家大汉正在蒸蒸日上,在正始天子的带领下,大汉迎来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夺取了一项又一项的成功。

说粉饰太平也好,好大喜功也好,刘辩都认了,毕竟一般人也没脸在这个时候还发出这种詔书,只要稍微有点见识的人都知道叛乱四起、民不聊生,天子居然还在给天下万民报喜,这该是怎样的昏君?

刘辩这样做是给天下增添一点信心,也是给自己一点信心,不然他忙了一年,转头一看什么成绩都没有,局势反而变得更糟,刘辩也经受不住这样的折磨。

而且刘辩也有话说,他又没有虚空贏,詔书里面的內容哪一个不是真的?哪一个不是数据说话?

就像詔书里提到的军司马吕布,实打实的战绩摆在那里,大家也別管战爭为何发生,就说詔书里描述的吕布的英勇是不是真的?还有为豫州百姓分由的事情,虽然豫州確实也发生了詔书里没有提到的叛乱,但是豫州刺史確实拿出了一百一十万亩田地给百姓耕种,解决了三万家庭的生计问题。

刘辩不会说假话,更不会在这种颁布於天下的詔书里说假话,被人拆穿的代价太大,刘辩也不屑於用虚假的话语。他只是採用了一些语言的艺术,抓小放大,不去提大环境的崩坏,全篇著力於细枝末节的发光点,告诉大家局势挺好的,说大汉药丸的人都是別有用心之徒。

整篇詔书基本以口语化为主,再经过以蔡邕为首的文学大家加以修订,保证詔书的规范,最终呈现在天下万民之前。

“这段时间有劳诸位了。”刘辩也对参与这篇詔书的编写人员表达了慰问,“臣之责矣。”眾人拱手回道。

他们確实也有点心累,过去从来没有这种詔书,天子还要求他们不许说什么笼统的漂亮话,一切都要以数据说话,大家也只能按照天子的意图不断修订,都快年三十了,这封詔书才算最终敲定。

刘辩没再说什么,只是让人將这封詔书完成各项该有的手续,送到尚书台抄送,经过邮传系统的传递,这封詔书也会传递至大汉每一个县乡,让天下万民都能看到这封詔书。

大汉百姓的识字率不低,当然也不可能有现代社会的识字率和阅读量,但是掌握三五百字还是基本可以做到的,没有多少大字不识一个的文盲。

一方面是因为大汉是真的以孝治天下,孝经的传播受到朝廷的大力支持,不管男女老幼,统统都要学习孝经,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大汉百姓可以说人人都能说几句孝经语录。孝经也在朝廷的支持下,朝著四方蛮夷推广,类似於现代社会美式价值观的推广。朝廷也会派人到地方考察百姓对孝经的掌握程度,如果这个数据不太理想的话,那么在朝廷的考核体系里,地方长官以及文教方面的官吏都要问责。

另一方面也是朝廷为了贯彻自己的统治,让百姓能够读懂朝廷的詔书,降低朝廷的统治成本。

朝廷也会在农閒时期让分管文教的官吏、土人去乡野之间教百姓读书认字,没有固定的教学场所,也就是游学制度。当然了,如今的游学制度也跟没有差不多,毕竟朝廷想要做什么都得拿钱说话,想让別人打百工那是绝对不可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只会一个技能的我,进化成了神魔 快穿:吓晕,疯批反派又追上来了 我在东汉假装皇帝 游荡在历史中的尸解仙 交换人生,吊车尾与七代目! 赛博朋克:夜之城的寰宇巨企 我在北美荒野肝成神 穿书后爆红,带崽勇闯娱乐圈 一人之下:魔法使的禁忌档案 激荡1984:从倒卖电视开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