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4章 形势大好(2/2)
胜利,就是最好的强心剂,关中士民虽苦於战爭模式下的紧张生活、拮据生计,但隨著胜利的消息传开,那些在持久的鏖兵下逐渐滋生的浮躁,也消散几分。
那些隱藏、盘踞在苟秦政权下形形色色的势力,那些患得患失、蠢蠢欲动的心思,也都沉寂下去了。
不管愿不愿意,大伙对秦王政与长安政权,都是信心倍增!
越一日,大司马苟武再度被召进宫中,询问军情。
“桓温军有何动向?”亲自给苟武倒上一杯热奶,温声问道。
苟武眼神中透著一股疑思,斟酌著说道:“根据潼关陈晃探报,桓温自退撤至弘农城后,除加强津、茅津两处南岸渡口戒备之外,便再无动作。
另外得报,桓温这段时间,正將军中伤兵、病卒向洛阳转运...
,注意到苟武蹙起的眉头,以及那面容间的犹豫,苟政伸手示意了下:“德长是否察觉到了什么?”
闻问,苟武微微摇头:“以臣估计,桓温恐怕还不知道汉中已然失守的消息,汉中变故要传至弘农,所费道途与时间,毕竟漫长!
根据这段时间各方面消息,臣与大司马府诸僚探討,认为桓温后撤弘农,恐怕不只为休整那么简单,其既露怯意,若汉中再出变故,撤军也不无可能!”
闻之,苟政顿露肃然,背著手,在殿堂间踱了几步,嗤笑几声,又冷笑两声:“孤若是桓温,早就撤军了!不,这场战爭,就不会以如此方式展开!“
说著,所有的笑声化作一缕嘆息,苟政又略显悵然道:“桓温露怯,这本是我军转守为攻的大好机会!只可惜,慕容僬偏偏要来凑这份热闹!
虽然我大秦以一己之力,力扛晋燕两军,然欲破敌制胜,只能朝著一路去啊!“
苟武说道:“桓温有退缩之意,军事部署,越发保守,撤军是早晚之事。
其三路来犯,三路受阻,自夏入秋,歷时数月,早已师老兵疲,人困马乏,前者又於河东遭遇重创。
此时仍旧逗留弘农,坚持不撤,除不甘之外,恐怕还在观望河东战局,燕军进展!“
“他桓温就不怕孤先打他这支疲兵?”苟政冷声一哼。
“怎能不怕?”苟武微笑道:“若非如此,他岂能自湖县后撤?“
平復下心头些许波澜,苟政认真思量几许,抬指道:“孤虽不惧桓温,然其犹数万戎卒,窃据弘农,遥遥窥伺,不致命,却扰人啊!”
“若邓羌东击燕寇,桓温是否会再度北击河东?”苟政提出心中一点疑虑。
对此,苟武斟酌片刻,摇了摇头:“若桓温若有此决断,早在大军进抵弘农,受阻潼关之初,便当趁兵锋正劲,北渡作战。
而今,其锐气已丧,胆气不復,岂能敢再贸然北上,邓遐那上万晋军尸骨未寒,做此决策,桓温又岂能不心寒?
况且,汉中的消息一旦传抵晋军军前,桓温恐怕就要撤军了,臣也想不出,他继续冒险逗留的理由!
尤其是,邓羌若再对燕军採取反击,桓温如何肯留?”
隨著苟武的分析,苟政也微微点头,轻舒一口气:“如此说来,桓温仍不足虑?”
苟武道:“可虑!然不足以致命,也不再以使我军自缚手脚,更改既定战略计划!”
“对两路来犯燕军,邓羌可有上报作战计划,他准备如何解决?”苟政又问道。
苟武:“破敌之策,恐怕还需因敌制宜,不过,以臣猜测,邓羌还当採取逐个击破办法。
北路之悦綰,戎马倥傯,用兵老道,且足够谨慎,已克平阳半月有余,却无丝毫动兵南下跡象。反是东路的慕舆长卿,兵马更少、更杂,却是锐气逼人,死磕厄口,亟欲破关而入...”'
闻之,苟政的双目中,也不禁闪过一丝冷冽,道:“不错,这慕舆长卿,看起来就像是一个突破口!”
顺著这个思路推演下去,苟政眉头又皱了起来,紧皱!
“慕舆长卿绝非邓羌对手,然此路一破,必然惊动并州燕军,想要连同悦綰一併歼灭,只怕难了!”苟政感慨著。
秦王的胃口,显然是很大的!
对此,苟武也只能点点头:“恐怕是如此!想要扩大战果,还需根据战局发展....”'
“同样的道理!”苟政紧锁著眉头,又喟然道:“桓温若收到消息,大抵也將惊走,可有余力,对其进行追歼?“
提出这个问题时,苟政自己都显得底气不足,野战追击,更不是普通军队能够承担的,调动兵马,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出兵少,哪怕兵势衰退如桓温,恐怕也是去送菜的,调兵多,又何来那么多人马,那么多时间与空间,供秦军操作?
认清这个道理,苟政心头便忍不住火气,骂骂咧咧的,他费尽心机,耗费国力,准备的两万多精锐战略部队,到了最后,一个邓遐,一个慕舆长卿,就给打发掉了?
这可是苟政筹谋多时,精心为桓温准备的大礼,结果桓温这条大鱼可能跑掉,让两条小鱼挡灾!
这笔帐,怎么算,苟政都觉亏得慌..
念及此,苟政心头仍旧涌动著一股意难平,思量一会儿,道:“朝廷这边,还需提前做些准备,武关那边,王泰可能挡住桓冲?若將贾虎所率蓝田、嶢关二营中军东调,东南关防,可能支撑?“
一听苟政这问话,苟武便知苟政在考虑什么,顿时拱手,肃然拜道:“大王明鑑,王泰能以寡兵抵御桓冲三万之师,一在武关险固,二在后方支持。
若贾虎所部东调,武关一路,必然空虚,若为桓冲所趁,攻入关內,届时,长安都可能受到威胁,战局势必扭转.
,听苟武这么说,苟政就如冷水浇头,那发热的大脑冷静下来,与之对视两眼,苦笑道:“为御敌於国门之外,此番我大秦也是竭尽全力了!若是这般放跑了桓温,孤这心头,也是不甘吶!”
“臣明白!”见状,苟政拱,宽慰道:“以愚见,击退强敌,保我国家,使苟氏基业,鼎关西,才是第等大事。至於斩获多少,无需过多纠结!”
“罢了!此事作罢!”苟政扬扬:“终是纸上谈兵,还是静待邓羌破贼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