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3章 善后,邓遐来犯(2/2)
很快,按照“分工”,二苟立刻行动起来..
苟恆略加思索,当场提笔,就著昏暗的烛火,就蒲坂之事擬写一份奏章,二人签上名字,印好將印,而后便连同“包装”好的苟旦尸体,连夜拉出军营,出城,直奔渡口而去。
秋夜下的黄河渡口,还有密集的灯火闪动,虽不如白日间热闹,但在官吏官军的组织下,依旧进行看人货转运。
夜色带来了未知的恐惧与不確定,也带来更多的仓皇与混乱。就在忙乱之中,苟旦泛看恶臭的户体,被一只梭舟运过西岸,所幸,没有再出翻船之类的意外。
而苟恆呢,在几名家將扈从的陪同下,前往蒲阳伯府。站在蒲坂城第一豪邸外,望著灯火通明的景象,感受著里边的杂乱与骚动,苟恆暗骂一声。
这都什么事!
趁此大战,好不容易才得到这样一个建功立业的机会,不曾想,亲临前线,遇到的、
处理的,竟都是这般人与事,此时的他,竟也生出一种心累的感觉。
再加上,对苟旦那极其复杂的感情,仅从个人感观,苟旦自是可鄙甚至可恨,然而,毕竟有那层无法抹去的关係在。
原本,还想从苟旦这里借点力,算盘也落空了。不过,一饮一啄,有其一害,则有其一利,从他亲身经歷的这些事来看,离苟旦太近,未必是好事。
这个人,太麻烦了!从这个角度来看,苟旦之死,於苟恆也並不全是坏事。
带著复杂的心绪,苟恆还是踏进了蒲阳伯府,不论如何,得为大局考虑。再者,苟旦生前,对他確实很恭敬、照顾,他得有所表示....
或许心累,但也正是这些纷繁、复杂乃至诡的事务,最是锻链人!
至少,在对蒲坂的安排中,苟恆本不是主角,但他已经深入参与进去了,甚至起到一定主导作用,这便是寻常人难以获取的机遇!
蒲坂秦军虽然被苟旦带起了一些“歪风”,但群龙无首的情况,又有王命大义,再兼苟须、苟恆的身份、武力压制,还是被稳住了。
不过,还没等苟须把蒲坂的军务料理顺当,考验来了。
八月十三日,晋將邓遐率军八千,兵临蒲坂。时隔数年,蒲坂要衝再度直面敌军的侵略。
晋军的旗帜,就像一个再清晰不过的信號,仍未撤完,滯留东岸的士民,纷纷涌入蒲坂城中。
但蒲坂一时间又能收容多少人,隨著苟须下令封门,仍有三千多难民被挡在城外,四散流亡。而这些难民,很快便被晋军裹挟,用来充作攻城的炮灰与肉盾....:
邓遐的行动似乎慢了些,初十成功渡河,便一路追杀苟旦。只可惜,苟旦跑得太快没能攀上,但也西进攻克了河北县城。
河北县城距离蒲坂,可是没有多远,但邓遐依旧待了差不多三天,才率军赶到蒲坂,这其中自然是有些问题的。
一方面,邓遐要等待后军与辐重,同时打造攻城器械;另一方面,则受到来自中军的牵扯,简单的讲,桓温希望邓遐渡河之后,稳扎稳打,不要急进。
这段时间,桓太尉可是愁容尽展,从燕国出兵,参与到討伐秦国之中后,桓温的作战思路便发生改变了。
他也想著借刀杀人,隔岸观火,看燕秦交锋。晋军这边,当然保持对秦军的施压,牵制其兵力,但绝不可冒进。
桓温给邓遐的命令,要他北渡之后,就地构筑防御,保证进退之自如。至於其他,派人去骚扰也好,抄掠也罢,他都不管。
但邓遐及北渡的晋军將校们可不以为然,尤其是邓遐,一直坚持要採取主动,打破僵局。而今僵局已破,正是趁势进取、扩大战果之时,岂能这个时候自缚手脚,按捺刀兵。
並且,通过交手,邓遐发现蒲坂秦军战斗意志薄弱,完全可以趁其新败,不与其喘息之机,直趋蒲坂,將这座津河要邑拿下。
蒲坂拿下,就可以威胁关中了。邓遐派人南渡,將他的想法与意见上报桓温,並请求援应,结果桓太尉色变,果断拒绝。
蒲坂之要害,桓温如何不知,但也正因如此,秦军岂能不拼命?眼下,虽有消息传来,燕军已经兵临厄口关,打进平阳郡,但毕竟还被挡在河东腹地之外。
忍了那么长时间,方获得这样的战略机遇,岂能为一小利,而罔顾大局?这个时候,若是引发秦普战,岂非给燕国做嫁衣。
这样功利贪鄙的考量不好明言,因而桓温给邓遐的回应是,蒲坂城坚,又可能隨时得到关內支援,未免渡河晋军有失,让邓遐小心行事,做好戒备。
並且要求邓遐,一旦军情有变,当果断撤回津渡布防.....
当然,將士作战之决心勇气,还是不可辜负的,因而桓温还是指示邓遐,可遣师到河东腹地,进行征粮行动,就是给他们捞好处。
至於邓遐討要的后继支援,大股军队是不用想了,桓温在仔细思吟过后,从氏部调了两千军北渡。
符生不乐意,但骼膊拧不过桓温的大腿,只能咬著牙,从氏军余部中费心挑选了两千“老弱”交给其弟符硕,由其引军北渡。
这个时候,符生最后悔的,莫过於没真带点弱旅出来,甚至没准备多少壮丁来充数。
而生给硕的交待,也十分明確,有便宜就上,有强敌让邓遐上,有危险就赶紧撤,而邓遐呢,虽然没有得到预期的强力支持,十分失望。但是,在与魔下晋將们商討后,还是决定,自河北城北上打蒲坂。
哪怕桓温明里暗里的態度,邓遐也感受到了,但他就是不甘。十万大军伐秦,寸功未立,好不容易打到蒲坂了,还要畏畏缩缩、瞻前顾后,谈著都让人齿冷。
没有桓温的支持,他邓遐依旧要碰一碰蒲坂。
就这么著,邓遐在留下必要的后路留守保障军队后,亲率八千劲旅,兵临蒲坂。
而此时的蒲坂城內,连临时徵发的青壮在內,也就三千军。最为关键的是,军心不甚稳当,虽然被苟须、苟恆鼓舞起一些士气,但战斗意志与战斗力都难以保障。
於是,哪怕晋军並没有绝对的兵力优势,苟须也只能约束兵马,据城严防死守。所幸,蒲坂城被苟旦修筑得还是足够坚实牢固。
至於邓遐,也知道自己的用兵有些冒险,留给他的战机不多。
因而,兵临城下之后,只稍加整备,便做好布置,旋即领军,发起对蒲坂城的强攻。
依邓遐的估计,若蒲坂秦军也能像逗津秦军那般,一鼓作气,攻克蒲坂还是很有机会的。
只不过,邓遐没想到的是,军队主干虽然还是那批人,但统率的头脑已经换掉了。
当蒲坂秦军有一个正常的“头脑”,或许无法在第一时间恢復当年血战蒲坂的勇气与坚韧,但据城而守,坚持个几日,问题还是不大的。
而邓遐这边,连续三日的强攻下来,也发现了,蒲坂这块骨头,似乎不太好啃,至少不是他的牙口能啃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