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4章 蒲坂攻防(1/2)
第534章 蒲坂攻防
蒲坂城乃板筑而成,当黄土被反覆捶打夯实,形成墙体的坚硬与牢固,並不输铜铁。
而当初被徵发参与城垣加固扩建的民夫们,在最炎热的季节里,几乎將自己的血汗与骨肉做材料,融进夯土中,几乎所有人都瘦了一圈,完工前后不知有多少人累倒、病倒.....
如此筑就的蒲坂城,便成为敌寇来袭时,守备军民最大的依恃,军心民心由此而安。
当然,城池再固若金汤,只是硬体,真正决定其存亡安危的,还得是守城的人。
普军连续三日的强攻下来,蒲坂城不管是城还是人,都已换了种气质。
从门楼到女墙上,都布满了大大小小的各类创痕,血液浸染的痕跡一块一块,有如膏药贴在墙面。
城墙脚下,横七竖八地躺著晋、秦、民的尸体,短时间根本无法数清,壕沟也是被大段大段填平的,埋在底下的,有些乾脆就是蒲坂百姓、河东难民的尸体.....
空气中瀰漫著一些焦臭味,攻防双方,儼然是用了火攻策略的。
龙骤將军、桓侯苟恆巡视在蒲坂东城,年轻的身体挺拔依旧,只是眼神中多了几分凝练的杀气,那是直面战爭洗礼后的成长。
苟恆从小经歷的事情很多,生离死別、苦痛磨难都不算少,在长安时虽歷任诸多职事,但那些磨练,与直面生死的较量相比,总是弱几分,尤其他肩负著城关守备与军民生死的责任,就更加不寻常了。
所幸,苟恆的確是一个优秀的年轻人,战爭的血火巨澜没有將他衝垮,相反,使他更加强大。
不过三日的攻防下来,就完成了一种全新的蜕变,说不清道不明,但就是存在。
晋军並没有四面围攻的实力与兵力,因而选择从南、东二城进攻,一主一助,南门为主,东门为辅。
南门那边由苟须亲自镇守,东关这里,则大胆地交给苟恆负责。
不过,由於兵力有限,扣除后备兵力、城中治安、军事要点以及其他方向的守备,苟须能给苟恆的支持,也实在不多。
硬是挤出了五百卒,再加三百来名临时从城中徵发的丁壮,交给了苟恆。从守备的角度来看,这么多兵力,已经够用了。
苟恆甚至在这八百人中建立起了基本的轮防运转,整体分为三队,一队守,一队支援,一队休息、预备,每日一轮转。
当然了,那只是理想状態,东关的晋军,虽不如南门那边攻势强大,连裹挟的百姓在內,也投入了两千多人。
真打起来,带给东关守备的压力还是巨大的,苟恆的防守安排很好,但战爭是动態的,考验的也是生死极限压力下的人性,最不可测的问题,往往出现在交战期间。
也往往在出现问题的时候,最考验指挥官的能力与素质,而三日攻防下来,苟恆显然是经受住了。
整个攻防过程中,苟恆做了很多事情,根据普军的进攻,做了许多调整。当然,最让东关秦军印象深刻的,还得是他的身先士卒,同袍力战。
三日的进攻中,普军对城关是造成了几次直接威胁的,好几次都直接登上城垣来,都被苟恆第一时间,带著支援组,赶下城去。
另一方面,在战线稳定之时,苟恆还亲提雕弓,展现出精湛的射艺,仅是明確的,便射杀了二十几名晋军,其中半数都是军官。
这手射术,让许多晋军军官胆寒,一些人带队衝杀之时,都下意识地缩到后边,还自备盾牌。
长官的表现都看在眼里,上行下效,东关晋军的战意自然大大消解。
而於守备秦军而言,则是此消彼涨,因津失守再加苟旦解职等变动带来的动盪军心,真正重新得到巩固。
守备的秦军官兵们,看向苟恆的自光中,也多了几分真正的敬服。军队最基本的规则,就是適者生存、强者为尊,获取將士认同最有效的办法,无疑是战场表现。
蒲坂秦军虽然被苟旦带歪了一些风气,但其中毕竟有不少老卒,尤其是一些参与过当年蒲坂血战的老卒。
而他们,在苟恆的带领下,也仿佛重新焕发了曾经的斗志。蒲坂东关,稳如泰山,而三日的攻防,始终不曾向苟须求助......
“將军!”
“君侯!”
苟恆过处,还在城垣上把守的秦军士卒们纷纷起身行礼,称呼很杂,但感情真挚,这个时候,苟恆也不再纠结“军中要称呼军职”这样的小节了。
只是不断点头,作为回应,碰到他有印象的土兵,便停下轻拍肩膀以示鼓励,乃至交谈两句。
这些小手段,是苟恆从苟政、苟雄两兄弟那里学来的,尤其是苟雄,那真是爱兵如子,弯下身段的时候完全可以与部属打成一片。
不过,有这样一场並肩战斗的经歷,年轻的桓侯还是显得十分真挚的,也就更受这些守备秦军民的信服。
已是黄昏时分,清澈的天空已然染上了一层晦色,看向城外,除了一些监视巡弋的普军游骑,暂时看不到其他普军活动。
“今日晋军虽未进攻,但仍不得放鬆,尤其是入夜之后,要谨防晋军偷袭!”苟恆给负责值守的一名幢长交待著:“將士们浴血抗击,方才打退普贼进攻,可不能让他们乘隙討了便宜,夜间值守,务必不能放鬆!”
“诺!请君侯放心!”幢长正色道。
苟恆巡视的是左段城墙,放眼一扫,此时也就几十名秦卒,算上城门楼子,整个东关城垣,也就百来人在当值。
一是当值警备,这百来人足矣,二则城墙上也摆不下太多了,多了容易拥挤,更何况城上值守的滋味可不好受,更多的兵卒,则都屯在城门两厢的营房间。
人虽不多,如若战情爆发,抵挡一时半刻可不会有丝毫问题。军械也堪称精良,尤其是弓弩很多,箭矢更是成捆成捆地堆在一旁,另有大量从城下补充上来的木石。
仅从军械囤积来说,蒲坂城內是相当充足了,不只有苟旦多年积赞,更有王猛从安邑方向支援调拨。
“放饭了!”
一声高呼,很快便在秋风瑟瑟的城墙上激起波澜,守卒们的反应,可比苟恆的抚慰大多了,什么也抵不过一顿香喷喷的饱饭。
人有的时候,就是不长记性,眼瞧著迫不及待的秦卒往门楼方向挤去,很快就形成一窝蜂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