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6章 就事论事(2/2)
“只是,孤有些不明白,底下军民见识有限,看不懂大局,更看不到安寧背后潜藏的危机,捨不得眼前的罈罈罐罐,可以理解!”苟政又幽幽然地感慨道:“然而,我秦国重臣大吏,若做事也如此小家子气,瞻前顾后,只怕最终一事无成了!”
苟政此言,似乎没有针对谁的意思,但几乎所有人都把目光投向郭毅。
而郭毅只是眉头稍皱了,而后拱手从容道来:“大王所言有理,只是老臣以为,若徒以强权逼迫,引发民怨骚乱,结果反倒不美,有违初衷,甚至给普燕机会,须知两国对伊洛之地,垂涎窥伺已久。
老臣以为,此事急躁不得,还当从容计议,秋收之后,或许更易成行!”
“丞相以为,普军会等到秋收,让我们从容安排,迁回缓撤?”苟政直接反问道。
对此,郭毅仍无异状,却忽然提出另外一条思路:“大王果欲弃洛,不若引燕军南下,若能使晋燕爭锋於河南,可比汲汲於些许洛阳人口、財货之利,好处更大!”
郭毅这话里,带著些刺,隱隱对苟政在弃洛策略与执行方面的作为不满。而苟政呢,
也確实犯了点“既要又要”的毛病。
不过郭毅此时的提议,却让苟政两眼泛亮,认真地思考起其可行性来。最终暗暗给出结论,想法很有建设性,操作起来却难,也不具备充足的现实条件。
桓温有必夺洛阳之志,因为那是晋朝旧都,园陵所在,收復洛阳,对他是一桩巨大的政治投资,有助其提升个人威望,
於燕国则不然,哪怕势力仅一河之隔,眼下却无必夺、必取的理由。
同时,若秦晋交锋,燕国哪怕在旁边看热闹,其可能性,也远大於南下与晋军在洛阳交锋,以慕容偽、慕容恪之精谋见识,岂能那般不智?
因此,打破幻想之后,还需遵从现实考虑,如何將“弃洛”策略,更加平稳落地。
扫了眼板著张脸的郭毅,苟政无心与之爭议,扭头,看向还在沉思著的苟武,
道:“德长,此议乃首倡,这点麻烦既然摆到孤案头了,如何解决,说说你的想法?”
迎看苟政的自光,苟武嘴角微微扯了一下,总感觉自己这是被苟政拉出来分担压力的。
轻嘆一口气,苟武一脸沉容,稳稳地道来:“回大王,臣以为此事可分批逐步展开!
其一,刘异及所率归德营,乃我中军建制,奉调返回关中,既是军令,也得其理,问题不大;
其二,洛阳屯田,受我屯田军吏管辖,以屯田法令驱策西迁,重置田亩,乃至分田到户,復其自由,总能促其西归,只是费些时间与钱粮罢了;
其三,洛阳屯田军户,彼等虽困囿于田宅財货,然其所拥家资来源,全因大王施恩、
国家赏赐,又有军法约束。
於关內另择,迁其屯户,善加安抚,再予以相应补偿,推动西迁,当可基本成行,毕竟国家若有意弃洛防守,他们的田宅终究保不住,想他们也不愿家人子女受到战祸兵灾;
其四,河南当地及外迁而来豪强、士民,有明大义、晓利害、知进退者,官府可助其西迁.::::
有此四者,分批分时迁置,便已得我河南所属大部分军民、財货,若得尽数迁成,已然足矣。
至於其他顽固不就者,终非我秦人,也不必强求,任其留下,由其自生自灭即可,於秦无大害,於敌无大利......”
苟武一番话,可谓有理有据,抽丝剥茧一般,將弃洛西迁的问题剖开来解决,当然执行起来,仍然少不了麻烦,但苟政稍加衡量,便断定,条件满足,值得一试。
面上的笑意不加掩饰,苟政环视一圈:“对大司马提议,诸位可有异议?”
察其眼色,眾人都知道该怎么选择,哪怕是丞相郭毅,也不会违心地表示反对。
毕竟苟武提议,思路清晰,可行性高,再不济也比当前一团乱麻的情况要好。除非苟政放弃这项计划,但显然不可能。
隨著郭毅一句“老臣附议”,苟政袍袖一摆,道:“既如此,那就此定下,便按大司马提议展开执行!
传制杜郁、刘异,西迁之事,制到即行,孤等不到秋收,也没有那么多时间可等!”
“诺!”
在微微沉吟之后,丞相郭毅还是很有风度与担当为这项计划查漏补缺,主动稟道:“大王,欲成此计划,西迁是一桩麻烦,西迁之后军民之安置,则是另外一大难题。
若安置不当,必生动乱!”
“丞相真是老成谋国!”听其言,苟政笑吟吟地对郭毅赞道:“这也是孤,今日为何召集几位的原因,中军、成军、屯户,便由大司马府、司农、户部诸衙,相互配合,共同落实!”
“诺!”闻之,一眾秦臣再度齐声拜道。
事实上,就洛阳那点军民人口,若是西迁,绝对不缺安置的地方,而有过去几年的治国经验打底,秦国君臣在安民置地方面也有相当的基础。
真要落实起来,困难难免,但绝不是完不成、做不到的事,只是看做到什么程度罢了至少,在讲究一定方式方法之后,不会比当年强迁河南士民时,更加混乱、惨澹,落得个一地鸡毛的局面。
而在御政会议做出决议之后,苟政心弦微松的同时,又不免多虑,苟武提出的几条办法,说穿了,也不是什么太复杂,需要什么大智慧的事情。
苟武作为大司马都能拿出一套办法,以杜郁治洛多年,对河南军政民生的熟悉程度,
会束手无策吗?
此事,还是值得细思玩味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