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1章 双喜临门(1/2)
第441章 双喜临门
二十三日,谷水东畔,淒清旷野中,一支庞大的车队,顶著萧索寒风,缓缓至南边驶来。
秦军的旗帜,在河西烈风的吹拂下高高扬起,呼呼作响。大大小小的车辆,满载著物资,尤其是粮食穀物,以及姑臧前线急需的各类御寒过冬物资。
当姑臧与秦军营垒遥遥在望时,饱受寒风侵袭、面上带著冻疮的押运兵丁们,第一次露出释然的表情。
冬季搞军事运输,这滋味,尝过一次就不想来第二次,也唯有军法的严苛,方能压制兵役们本能的不適。
除了护卫步军之外,更有秦骑游弋在侧,目的地將至,一些將士都忍不住在长官的带领下跑起马来,呼声不断,以示庆贺。
早在运输队伍抵达广武之时,苟雄便专门遣使调兵,前往护卫,姑臧秦军太需要这些物资来提振士气。
为表重视,秦州长史邓始甚至亲自押运这一批。得知邓始亲赴姑臧,苟雄也带著邓羌等將校,
通过谷水浮梁,东渡迎接。
姑臧东苑城,从来不是秦军进攻的目標,从开战以来,甚至没有遭到过进攻,但在谷水东畔,
秦军依旧树起了一座营垒,以及四座哨楼,专为监视东苑城凉军动向,
谷水秦营前,歷尽辛苦,跋涉而来的辐重队伍,终於与前线將士会师了。
“烦劳邓公辛苦一趟,感激不尽!”看著灰发染白霜的邓始,苟雄快步上前,两手托住邓氏双臂,畅快一笑。
“大都督顶风冒寒,披肝沥胆,浴血作战,尚不觉苦,老朽不过走这一遭,又何足道?”邓始清瘤的面庞上泛著一丝红润,指著已经在赵俱协调下往谷水营中归置的车队,也是鬆了口气,笑道:
“大都督,这几百车粮料被服输抵姑臧,老朽可是交差了!”
苟雄望去,那张冷峻的面孔上,再度恢復了往日的豪情,又是喜悦,又是郑重道:“邓公放心,此后就看我秦军儿郎建功了!”
“子戎,调一支兵马,加强谷水营寨守备,这批辐重不容有失!”扭头,苟雄又对邓羌交待道。
“诺!”邓羌应道。
言罢,这才恭恭敬敬地向父亲大人行礼问候。
不过,面对邓羌,邓始依旧保持著老父亲的矜持与严肃,但老眼中的讚许却无法完全克制,邓始显然明白,自己这个优秀的儿子,在此次西征中起到的作用,以及在秦军中的重要地位。
夜下,秦军中军大营,结束了一场为邓始准备的接风答谢宴后,苟雄特地將邓羌与姜宇留下。
烈火炼金,大浪淘沙,经歷了西征以来的那些胜利与挫折、惨痛与惊喜,邓羌与姜宇这对文武,已经是他最为倚重的下属亦或说臂膀。
寒夜下的秦营,比起往日,明显多了几分活力,邓始一行的北上,儼然是为前线將士们送温暖来了,新到的冬季被服,以极其高效的速度分发各军营幢队。
天方擦黑的时候,便见到许多秦军將士换上了新装,而巡逻、值勤的官兵,装备则更齐全,不只有手套、围幣,甚至还有半遮的面罩。
邓始的到来,也绝不仅仅是运送一批军辐这么简单,其中附带著的內涵则更加重要,这是秦国不惜代价保障后勤的坚定决心,以及誓破姑臧的强大意志。
对受挫姑臧城下的秦军將士们来说,精神上的鼓舞、军心上的抚慰,明显更加可贵。
秦营中灯火,依旧如往常一般,零散、微弱而暗淡,但在注入了一股新的力量后,明显多了一抹安稳与自信。
大帐外,三道身影迎著寒风,挺身直立,体会著並不舒適的寒夜。
酷烈的风不断侵袭著又糙又乾的面庞,苟雄却似无所觉,沉静的目光遥望著远处的姑臧,黑夜之中隱隱幢幢,看不真切,但它就在那里,一度让秦军头破血流。
没有白日的喜悦,苟雄以一种低沉的声音对身边二人说道:“补给、御寒问题得到解决,疫症也有所缓解,但姑臧仍然坚守难克,我们最大的问题,仍未解决!
姑臧不破,我们就仍是失败者,说说吧,这块硬骨头,该怎么啃下来!”
事实上,就在前几日,感情势艰难,军中已经出现撤军的声音,不是一个两个,而是大部分秦军將校。
倒也不单纯因为怯战畏敌,而是他们察觉到了危险,希望能够暂时收兵,退回榆中乃至广武休整,待到来年开春,春暖开,再捲土重来。
这样的考量,放在大部分战役战局,都属於审时度势的理智进言。以姑臧战役爆发以来的局势走向来看,整体形势上,对秦军的確是不利的。
损伤、消耗倒是其次,毕竟秦军艰难,凉军也不轻鬆,但天气会越来越冷,后方也不会一直保持稳定,后勤补给会那般艰难,除气候、交通条件之外,也跟沿途的治安有关。
到目前为止,秦军每在姑臧城外多待一天,就多增一分风险.....
基於这样的考量,那不需分说了,直接撤军了事!然而,撤军之议,也遭到了一批將臣、僚属的坚决反对,邓羌、姜宇也正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与大部分將校得出截然相反结论的原因也不复杂,因为他们建立在一个更为宏阔的视野上,他们的考量並不局限於姑臧城,而是放大到整个凉州、河陇乃至秦国西睡大局上。
撤退很简单,但捲土重来谈何容易?让张灌等人挡住此次攻势,下一次他们將更能扛,最可虑者,还是密切关注著的此次秦凉大战的各方势力,各方豺狼。
就拿那主动提出要与亲王联姻的乞伏部统主乞伏大寒吧,一旦秦军正式宣告伐凉失败,其顺风倒戈也不是没可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