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4章 姚襄反晋(2/2)
然而,殷浩仍然听不进去,若姚襄所部一切正常,他还没有提兵进剿的理由了。
更何况,苟政叛晋已经让殷浩顏面扫地,若再来一个姚襄,他可就真无顏再见江东父老了。
为了压制內部的异声,殷浩也拿出了一个勉强说得过去的理由,姚襄骄悍,羌眾匪顽,若让其投燕,中原难定,两淮难安,为免后患无穷,必须儘快剿除祸根。
前一日,姚襄还是殷浩委派的北伐前锋,转眼就变成叛国投敌的祸根了.::
听起来,就像是一出滑稽剧一般,然而现实就是这般魔幻,其內因,则是姚殷之间那早已不可调和的矛盾。
另一方面,殷浩这种异样举措的背后,也暗怀机心。
殷浩或许没有足够的军政才干,没有统兵之能,也没有真正能整合东南士眾的手腕、
势力与威望。
但他至少不是一个过於愚蠢的人,否则岂能在建康朝廷的檯面上站这么些年?
殷浩不傻,他岂能看不出伐秦之不易?从东南发兵討伐西北,光后勤补给,就能把殷浩拖死。
何况,秦军的厉害,已经有无数人用血淋淋的结果证明过了,晋军的確有一些精甲,
但对击败秦军,殷浩的信心並不足。
因此,他此番真正的目標,也仅仅是到洛阳走一趟,哪怕只是修復、祭拜一下园陵,
也是一种胜利。
殷浩谋求的,说到底,还是政治上的利益,而非军事上的胜利。他发兵北上,也是迫於无奈,桓温虎视耽,朝廷础逼人。
而他费了大力气,派人秘密潜往关中,联络各地豪右举义,虽然得到了不少肯定的答覆,但这么久了,关中始终没有出大乱子。
看起来,他殷浩不动,关中那些豪右也是不会妄动了.:::
殷浩,就是在这种极其无奈且彆扭的局面下,举兵北上,费心聚集起来的七万兵眾,
也是他可以调用的最后本钱了。
姚襄所部异动,也显然给殷浩打开了一个新思路。莫说关中,就是洛阳,千里迢迢去攻打,胜败难料。
与之相比,姚襄看起来,显然要更好打一些。
对姚襄的不满,殷浩也积聚多时了,从他私下与秦国交易,从他在淮上肆意屯田,招兵买马,甚至直接吞併魏憬所部....
以上种种,都能看出,这绝不可能成为一个大普忠良顺臣,但有不愉,必然反叛。
原本,殷浩还打算以大义兵势,迫姚襄为前部北伐,既试探秦军,也消耗羌眾。
但姚襄不配合,还妄图投燕,那就怪不得他殷浩率军平叛了。
只要消灭姚襄,收穫一个剿贼之功,再把收復“半个中原”的功绩装点一番,纵然比不上打回洛阳那般亮眼,对东晋內部,总也是一个交待。
殷浩心知,只要有个说得过去的理由,以司马昱为首的建康朝廷,就还能继续支持他,那摇摇欲坠的局面就还能继续维持。
再怎么样,也比让桓温那头恶虎搜取大权,更有利於他们这些高门衣冠。
至於王彬之、戴施提出的顾虑,殷浩也不是毫无思索。只不过,在殷浩看来,敌我军力、实力的差距明显。
就算姚襄把他过去一年多招募的乌合之眾都算上,怕也不足三万,他可有足足七万大军,还有隨时可以补充的民力,优势在他。
更何况,殷浩兵锋所向,也非直接去找姚襄,他准备攻掠姚襄在譙城聚集的那些部眾。这些部眾不比军队,拖家带口,可没那么容易躲避。
根据探骑消息,许多姚羌部民,正慌张忙乱地进行迁移.....
纵使姚襄真有什么阴谋,通过对这些姚羌部民的攻击,也能將他逼出来,只要正面对决,靠著两倍有余的兵力优势与装备优势,也能將姚襄碾碎。
殷浩的这些政治考量,自然无法与从征的晋军將们讲明,有些事情,可以做,但不能说,更不能说透。
说出来了,还可能挫伤军心士气。
连魔下將校尚且不能说服,仅以军令强压,至於底层普军的苦累、怨言,殷浩又怎会体谅、关心呢?
他甚至无暇关注其他事务,只是一心拖著晋军,冒著严寒,为一个可悲可嘆的政治目標,挣扎北行。
殷浩自是满怀胜利的期待,然而,当北伐的战爭目標,於一夕之间,转变成內部平叛,但前锋將士,变成征討的乱贼,如此北伐的前景,可想而知.....
而在殷浩改变进军思路的同时,被他视为目標的姚襄,也同样正在谋划著名殷浩。
冬日的淮北平原上,一场猎人与猎物之间的比拼,已然展开。
只不过,谁是猎人,谁是猎物,唯有用结果来判定。
而姚襄这边,在与殷浩的反覆拉扯之中,早就失去了耐心。此番殷浩北伐,其进兵方略一出,命令传达至譙城之后,他就下定了反晋的决心。
殷浩的盘算,那算盘珠子都快蹦到他姚襄脸上了。用他羌眾將士,去拼秦军,给殷浩创总建功立业的机会,这样的事,姚襄不做,这样亏,他姚襄不吃!
於是,当殷浩聚兵,正式自寿春出发之时,譙城这边,姚襄也已强势地统一认识,获得族部们在反晋之事上的支持。
在这方面,基於此前一年与殷浩的衝突,再加上姚襄不断的灌输自立自主思想,以及姚襄对部眾强大的影响力,获取支持,坚定决心,並不是太困难。
而姚襄,直接把目標放在了殷浩大军身上,不说一举吞下那七万晋军,也要击败之,
彻底打开反普的局面。
为此,姚襄与权翼等人做了充足且细密的准备。
分三步走,一则下令依附的部卒,伴装夜遁逃散;二则遣部將,带领譙城部民,收拾行囊,打出旗號,做出北上投燕;三则集中精锐步骑,绕行南下,迎击殷浩。
在殷浩带领大军,气势汹汹北上追击羌眾时,在山桑县境內,姚襄已然率领所部精锐,设好圈套,以逸待劳,准备发起致命一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