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7章 四分五裂,应对之策(1/2)
第367章 四分五裂,应对之策
不论从哪个角度来看待麻秋对张平的这场背刺,都很难用智慧来形容,甚至可以毫不留情地批之为自私自利、毫无远见。
当然,麻將军若是具备远见卓识,也不至於飘零乱世,辗转州郡,数度落魄。
靠著当年手中掌握的羯赵成凉边军,若加上成熟而果决的背刺技能,占据关中,自立为王想来不会是太大的问题。
即便从攻占普阳、夺取并州政权的目標出发,麻秋的做法,也不太聪明。
拓跋鲜卑已被雁门郡的带路党放进关內,隔著几百里都能感受到其兵锋,便是占领了晋阳,又拿什么去抵挡那数万鲜卑铁骑?
哪怕以最乐观的態度去推演,麻秋的所作所为,大概率是在为拓跋鲜卑做嫁衣...:,
然而,如果不是这种特殊情况,以麻秋的境地,又凭什么去谋夺普阳呢?只能说,在那些看似蠢笨的决策背后,往往拥有其必然的內在逻辑。
从麻秋过往的经歷,也可以看出,此人有种一贯的处事风格:干了再说!
认真来说,麻秋等人此次行动,倒也不是完全没有计划,尤其是背后的王、郭、薛、杨等豪右大族。
对拓跋鲜卑也有所考量,太原也是大傢伙的基本盘,庄园坞堡,钱粮財货,田土部曲,全在这里,没人受得了被拓跋鲜卑洗劫,
他们的计划,在於出其不意,袭取晋阳,最重要的,把张平拿下,而后以刺史府的名义,安抚各郡,並招抚陈於普昌抵御鲜卑人的大军。
在晋昌一线,张平布置了近两万大军,并州大部分精甲都集中在那里。
虽然是诸葛骤在统帅,但其中有不少部队,可是受太原豪右们所驱使,在“大局既定”的情况下,相信凭藉著“自己人”的影响力,是能够说动诸葛骤的。
大伙群策群力,待打退鲜卑之后,再来商討并州的前途,届时拨乱反正,太原还是“大家”的太原,并州还是“天家”的并州。
计划是好的,但执行起来,意外可就太多了。
首先一个没想到,是张平竟然逃脱了,並且在逃离之后,迅速发文,声討背信弃义之麻秋,
召集诸郡官兵义士,共伐奸贼,收復普阳。
张平在并州,毕竟经营多年,还是有些根深蒂固的影响力,只数日功夫,还真就让他从太原南部及上党方向聚集起数干兵眾,勉强脱离“光杆司令”的危险处境。
仅靠这些临时拼凑起来的郡兵,想要夺回普阳,显然是不现实的,因此张平把希望寄託到诸葛骤身上,又遣人召诸葛大军南下....
不论如何,先把普阳夺回来,先把麻秋等叛贼剿除再说。
至於拓跋什翼健,留到之后去考虑,老巢都被端了,哪里还顾得上这许多,即便代国铁骑带来的阴云,已经铺满雁门、新兴二郡的天空,並且隨时可能突破进太原盆地这片并州最精华的地区。
张平如此决策,固然有病急乱投医的因素在里边,但从中也能折射出一点,他与缺乏政治远见的麻秋实则是同一种人,更加看重自己的实力与地位。
直面切身利益的时候,一切都可以靠后,为此,任何愚蠢的、饮止渴的决策都敢下。
因此,在给诸葛骤去令的时候,张平甚至做好了最坏的打算,如果不能迅速收復太原,那便领军南下,退到上党郡去。
那里还在“张系”將领手中,上党是张平除太原之外影响最深的郡县了,当初他那个寄予厚望的侄子张和,便曾任上党太守。
只要兵马在手,那便还有希望,上党的地理形势,也足以拒敌,鲜卑骑兵的纵横优势,完全可以抵消掉......
真到迫不得已的时候,暂时把太原让给鲜卑人又如何,正好借鲜卑人之后,將麻秋等叛贼消灭。
而拓跋鲜卑,应当不会久留,至多让其劫掠一番,届时靠著上党与手中掌握军力,收復普阳,
甚至恢復对并州的统治,也不是没有可能。
声名俱毁,处境狼狈,张平却强作乐观,筹谋著他的“反攻大计”。只不过,这註定是一场春秋大梦。
旁的不说,仅诸葛骤那边,就没有第一时间响应张平。不是不愿,而是不敢!
当普阳內乱的消息北传之后,诸葛骤人都麻了,他这边正穷思竭力,组织力量,准备应对拓跋鲜卑的突袭,为保卫晋阳做著努力。
这等关键时刻,后方一群虫,不思同舟共济,却搞內乱倾轧,这样的情况下,并州岂能保全c
一时间,不只诸葛骤一团乱麻,晋昌防线诸军,那好不容易凝聚的大战之前的严肃气氛,也隨之破坏一空,军心动盪,彷徨难已。
等张平的信使,带著命令北来,诸葛骤更是想要骂娘!如果有可能,他真想把张平拽到普昌,
让他亲眼看看,就这形势,怎么撤?
军心已然动盪,更可虑者,大概是听闻了晋阳惊变,还在广武的拓跋什翼健,立刻率军南下,
直取普昌。
靠著山形河势,还能勉强抵御,若此时撤退,那么毫无疑问会酿成一场溃退,他那两万并州兵马,將任由鲜卑骑兵追歼。
不管是出於保存实力,还是为了保全自己与魔下將士的安危,对於来自的张平的乱命,诸葛最终选择拒绝,而是竭力安抚將土。
当最具实力的一支并州军不动,那么张平快速反击,重夺晋阳的如意算盘也就落了空。
不只落了空,还遭到麻秋的追杀。在张平聚眾声討普阳叛军时,麻秋也没閒看,同样召集旧部,整编降卒,再加上一干已经变成硬著头皮支持的太原豪强,快速聚集起上万戎卒。
战斗力或许参差不齐,但至少规模上来了,勉强带给人一丝安心感。並且,在得知张平的动作后,果断引兵出击,意欲消灭这个“祸害”。
官贼身份之逆转,往往就是这样不可理喻,全看谁的势力大,兵马强。
当时张平暂驻於榆次,就在晋阳东面不远,大军出动,也能朝发夕至。麻秋在过去几年间,算是常败將军了,但那得看对手是谁。
无需怀疑,在张平面前,麻老將军就是一个战神。而面对麻秋亲自领军来击,自觉手中实力不足的张平,並不敢出城硬拼,只是率眾据榆次城而守。
事实上,到这个阶段,麻张两军都是一团糟,虽不乏甲士,但人心不齐,编制混乱,指挥不一但在摆烂的比拼中,麻秋却仿佛找到了壮年时的意气风发,在进攻榆次的战斗中,显得格外勇猛善战。
不只亲临一线指挥战斗,鼓舞士气,还耍了一招声东击西的计谋,最终一举攻破榆次城。
就和晋阳之变时一般,当听闻麻秋打进榆次后,张平没有丝毫犹豫,弃城而出,走的乾净利落,逃的毫不拖泥带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