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6章 并州风云(1/2)
第366章 并州风云
当初,麻秋等人趁再閔北上就食,鄴中空虚,聚眾大乱鄴城。杀掠一通之后,引兵西走,寇入名义上投靠长安的河內二郡。
时值苟符大战方休,苟政巡视河东,安抚士眾,闻河內之变,即遣建武將军邓羌领军东出软关,討伐麻秋,安治二郡。
麻秋虽是久经沙场的老將,也从鄴城带出了一批亡命之徒,但面对邓羌这等文武双全的少壮將领,以及大胜符氏的新锐之师,是完全不够打的。
结果嘛,被连消带打,以至绝境,最终靠著从鄴宫抄得的那方传国玉璽,从邓羌手中换得一条生路。
因玉璽產生的那一系列风波,自不必再多细述,倒是邓羌纵麻秋之事,苟政不以为意。
甚至乐见其成,因为他总觉得,就麻秋这不甘寂寞、降叛不定的祸害属性,
到哪里恐怕都不会安生,对苟政来说也未必是一件坏事。
而今果然,不出苟政判断,麻秋又搞出一场变乱来,只不过这一回受害者,
是并州刺史张平。才收到的消息,麻张反目了。
此前,麻秋率领残部,自河內北上奔太原,投奔张平,当时得到了张平的热情欢迎。
不只下令沿途关隘放行,提供粮料补给,等麻秋抵达普阳后,还率并州文武,亲自出城相迎,做足了礼节。
张平衝著的,显然是麻秋名將的名声,再加上,因此前几年的扩张中屡遭挫折,军事作战人才大量损失。
而麻秋及其属下一些旧將的到来,对并州军来说,多多少少是一种恢復。
虽然张平的僚属之中,也有人指出麻秋的“背主”属性,但张平认为,麻秋只剩千余残部,难成气候。
此前受其害的符洪、冉魏,只是因为二者给麻秋的机会太多,未加警惕,引以为鑑,他张平可不会步洪、再閔的后尘。
只要加以防备,麻秋也翻不起什么波浪。於是,吸收麻秋残部之事,就此定下,实在是张平对并州实力的恢復与扩充,需求过於迫切。
而因为张平对麻秋的礼遇与接纳,还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有许多从河北“斗兽场”中淘汰掉的豪强军阀,以及一些再魏溃卒,因不愿投降燕国,而选择率眾西投。
在燕军大举南下,横扫河北郡县的同时,张平却趁机吸纳了不少赵魏旧將残兵,零零总总加起来,足有上万人。
这些人中,虽然以散兵游勇居多,但毕竟是从河北的残酷战爭中生存下来的,极具价值,尤其是函需军事力量补充的并州来说。
除麻秋所部之外,陆陆续续穿越太行,投靠并州的,还有刘寧、刘崇兄弟,
寧南將军杨群等羯赵旧將。
这些人都得到张平的厚遇,他们的部属,都被张平充入并州军中效力。他们的到来,一定程度上也巩固了张平的地位,毕竟因为几次对外扩张的失败,张平对并州的统治已多有不稳。
再加规模不等,因燕军攻掠而破產灭家的幽冀豪强,张平的实力得到迅速恢復,虽不如几年前,但稳守并州的问题似乎不大了。
尤其在去年秋,拓跋鲜卑再度南下,袭扰并州北部边境,张平遣刘寧、刘崇、杨群等人出击,竟然在雁门击败了来袭的白部鲜卑,斩获一千七百余人马。
张平藉此,重振声势,虽不至於一扫颓势,但因歷次损兵折將而笼罩在并州上空的阴霾却明显消散不少。
彼时,秦燕两方的注意力都为中原所吸引l,苟武破谢尚於诚桥之后,秦军便忙著在中原搜刮,敛民掠財,燕军也被吸引著进取充州,还与秦军做过一场。
其后,称帝的称帝,称王的称王,都面临普军反制的威胁,內部也各自都有一摊子事需要收拾,暂时都无暇顾及并州这边。
拓跋鲜卑因雁门之战以及草原矛盾而有所收敛,曹轂所部铁弗匈奴也重新与张平修好,可以说,过去一年是张平连遭挫败之后外部形势最好的时候。
当然与羯赵末年时期相比,还是有很大区別的,三四年前北方大乱,各地豪强在羯赵的户骨上激烈交攻。
那时的张平,凭著并州六郡及依附於他的十余万户胡汉部眾,实是一方数得著的强权。在坐守山西形胜之时,还有余力对外扩张,几次南下图谋苟政,便是最直观的体现。
而今时移世易,即便实力与声望有所上扬,张平能做的,也仅仅是一个守护之犬罢了。纵然还有几颗利齿,也不敢贸然张嘴去咬人,以免自取其祸。
苟政坐拥关內,据雍秦百万之眾,哪怕在称王建国之后,仍旧悲观地认为,
自己处在晋燕的夹缝之中,属於艰苦图存。
然而,看看张平便可知,什么才叫艰难,东面是逐步迈入巔峰的慕容燕国,
北方是成势已久的拓跋代国,南面则是让他吃住了苦头的苟秦,西面还有恶狼一般铁弗匈奴。
凡事就怕对比,处在这四方之间,张平才如墮室息般的困境。並且,张平还多了几分悲催,苟政带给他的,过去儿年,与苟军对上,就没討过好。
因此,获得这样一片相对稳定的外部环境,对张平来说,实在是一件幸福的事情,他也难得呼吸了几口宽鬆的空气。
但此波平,彼浪起,在外部威胁暂告解除之后,并州內部的危机却在不断酝酿、激化直至爆发。
事实上,并州內部早就不安寧,就是因为张平执意南下。南下並不是过错,
但失败就是最大的罪过。
张平在歷次南下之中,损失的可不只是他精心武装的州军牙兵,还有大量并州豪强部曲,以及海量的粮料財货。
对於那惨重的损失,张平这个并州刺史,是要担主责的,也必须给大伙一个说法。当初张平愿意向苟政服软,放弃平阳郡,將诸葛大军撤还太原,也有內部不稳的因素。
张平与并州豪右们之间的紧张关係,也持续了许久,方才勉强被压制下来。
一是张平手中还掌握一定实力,二则各家豪强还无法下定决心与张平撕破脸皮,
更缺一个愿意登高一呼的带头大哥。
矛盾只是被压制,並没有被消灭,激化双方矛盾的,恰恰是那些赵魏旧將散兵的来投。
如果只是正常的吸纳、打散、消化,也不会出现太大的问题,要命的地方在於,张平感受到并州豪强们的抗拒,有意引这些外兵,平衡并州军政势力。
弓外兵而制內乱,自古以来,便是取祸之道,但总有人不断去尝试,总认为自己能成为特殊的那个,能玩好这个手段。
结果在往往招致更大的祸乱,张平恰恰是如此。
张平认为,刘寧、杨群等外兵,在并州没有根脚,需要通过他才能立足,只要给足待遇,便会效忠自己,成为他制衡并州豪强的筹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