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5章 二司发力(1/2)
第365章 二司发力
司隶校事,是苟政针对秦国內部臣僚、舆情建立的一个特务机构。
从建立伊始,便难免被人拿来与广为人知的“司隶校尉”对比,但在机构功能与职权范围上,比之汉魏司隶校尉有著巨大的悬殊。
目前,司隶校事的发展,还处在一个初级发展阶段,人才、人手及经费不足,影响力有限,甚至连长安,都谈不上监察覆盖。
司隶校事名唤苟忠,乃是童子营出身,苟政改赐其名。
当年初入河东之时,苟政便通过收容、选拔孤小,建立起童子营,意欲从小培养一支忠实可靠的亲军力量。
过去几年间,在有限的条件下,苟政投入大量精力用於童子营的发展建设。
从安邑到长安,其规模曾一度扩充到两千多人,军事化编制,洗脑式教育。
而前前后后,在童子营上堆的人物力资源,甚至要超过军功授田之前一个中军营幢军事训练、供给之需要。
毕竟,在童子营的建设上,除了正常的衣食供养,军事训练,还有一些相当基础的文化教育、忠诚训练。
而比起其他苟军將土,童子营在早期是基本看不到回报的,看得到的只有持续的投入。苟政在童子营上的坚持,比起此事本身,要更加难得。
王猛当初对苟政一系列为政治军举措,也重点提及了童子营的发展模式,他能够看到苟政对“童子”们寄予期望,以其中透露出苟政的野望与远见。
也是在王猛的建议下,苟政对童子营进行了一次筛选与分流,通过考核从中选拔资质出眾者,集中资源进行小规模精英教育,余者虽泯然眾人,也能往忠诚死士方向培养。
而在童子营的发展上,只用了两年多,便开始回报苟政了,那些年纪稍大的少年,经过早期的培养训练,已然被安插入军政之间。
不管是小吏,还是兵卒,都成为苟政在秦国军政两界延伸出去的触角,或许显得微不足道,但切实地提升著苟政对秦国的掌控能力。
其中部分童子营出身的兵卒,已经在连续的战爭之中牺牲,用性命来回报苟政,而少部分人,则不负此前的培养,开始在军中冒头,哪怕年轻,哪怕只是基层队什军官。
司隶校事苟忠,则是其中的依依者,真正千里挑一的精英,心理稳重,脑筋灵活,嘎觉敏锐,且具备出色的情报信息处理能力。
而童子营培养出的少年们,能被苟政看重,並赐姓赐名的,更是凤毛麟角。
到目前,苟忠甚至还不满二十岁,但自小在世道的残酷打磨下,练就了远超年纪的成熟。
也正因深刻地见识过黑暗,经歷过苦难,当苟政將他从濒临室息的乱世苦海拽出,提供一片棲息之所,给予成长的机会,他们这样的人,也更加珍视,而最直观的表现则是效死的忠诚。
召至殿中,对年轻的司隶校事,苟政没有丝毫宽和与照顾可言,只有严肃威严,一丝不苟:“校事已经成立快两年了,准备、完善、磨合了这么久,该展现战斗力了。
借著此次机会,便要检验尔等成色,孤不苛求觉察所有警情於忽微之际,但出了事,孤要求以最快的时间呈报孤案上,总要比正常的军政上报途径快!
至於长安城內,但凡风吹草动,舆情变化,不论价值如何,当孤需要之时,
你要拿得出东西。不论亲贵大臣,还是豪强右族,都给狐留意看。
要充分发挥你的嗅觉与思维,那么多人,孤独独把你挑出来,就没看你的年纪与资歷,看重的是你的能力。
你是童子营千里挑一的俊才,但机会不多,好生把握。孤丑话说在前头,倘若出不了成绩,孤先处置你!”
听苟政这样一番训话,苟忠那年轻的面孔绷得死死的,语气更像咬定青山的松竹一般坚定,稽首拜道:“大王之勉励,臣必当牢记於心,必率校事下属吏卒,全力作为!”
“孤且拭目以待!”苟政语气恢復了平和,稍加思付,给出一个方向性的指导:“接下来这段时间,把注意力重点放在那些降臣、降將,以及地方上那些大族、豪强身上,倘有里通外敌之事,他们的嫌疑最大.::.:.
””
“诺!”苟忠当即应道,隨即心思一动,拱手拜道:“正有一事稟告大王,
近来有探吏上报,说豫州刺史张遇频繁出入长安,与关中豪强暗相交结。
前日,张遇以打猎为名出城,落脚鄂县,肆筵设席,当地有名的豪右如刘珍、夏侯显者,皆应邀赴宴。
臣不知其中是否有阴谋,然窃以为,张遇此前屡吐怨言,后虽有所收敛,但近来之举动,值得怀疑,该当警惕!”
“张遇!”闻报,苟政两眼微微眯起,隱隱闪烁著危险的光芒,再看向苟忠时,嘴角掠起点笑容,肯定道:“这个情况,很重要,很有价值,看来你果然没有懈怠!”
“既然察觉有异,便先盯著,看看此人,有无后续动作!”微顿,苟政又交待道:“还有鄂县那些豪右,也多留意著!”
“诺!”苟忠拜道,脸上第一次露出笑容:“大王,臣已遣人,潜入张遇府上,充作眼线......
1
闻之,苟政面上讶然一闪而逝,很快又洋溢起讚赏的笑容:“很好!放手去做吧!孤再送你两个词:低调,蛰伏!”
“诺!”苟忠郑重再拜。
司隶校事退下,未己,执掌司军別部的別部將军朱晃紧跟著前来謁见。比起苟忠,朱晃要更加成熟,经验更为丰富。
当然,苟政对他的態度,也更加严肃。
“殷浩那边近来什么情况,江淮可有兵马调动?”殿中,看著朱晃,苟政直接问道。
察其言,观其色,朱晃不敢怠慢,按捺住心头的少许疑惑,稟报:“回大王,殷浩一如往常,屯兵於寿春,除开春后遣冠军將军王瀆北上进驻许昌外,別无军事动作。
我们的探卒侦探范围虽然有限,但江淮各地,並无大量兵马调动,却是肯定的。月前倒是发生了几起流民骚乱,殷浩遣师平定..:::
“殷浩,该不是那种能藏兵隱形的统帅才是!”闻言,苟政思吟著,分析道:“倘若如此,那殷浩之来袭,则犹有观望准备的时间!”
“姚襄呢?”抬眼,苟政又关心道,双目中带著期待:“他不当安分如此之久才是!当初交易之事,发酵了半年多,还未爆发吗?”
闻问,朱晃摇头道:“自姚襄主动向殷浩服软之后,双方並未因此事爆发更多衝突,不过,殷浩对姚襄之不满,在淮南已是人尽皆知。
这半年来,姚襄一直在譙国与沿淮地区屯田积穀,招兵聚眾,训礪將士....”
说到这儿,朱晃精神略振,又道:“近来姚襄倒是有过一次异动,也许会引发变故!”
“仔细讲讲!”苟政立刻来了精神,伸手示意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