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3章 交易(2/2)
当然,苟政的感触也仅此而已了,相比於尹纬的表现,他更好奇,姚襄难道真有如传闻中的个人魅力,能让那么多士眾不离不弃,誓死追隨?
以已度人,苟政对此是长存怀疑之心,就连再閔这个“民族英雄”在他这里都没什么滤镜,何况姚襄。
同时,更让他感兴趣的,是姚襄究竟出於何等考量,又经歷了怎样的心路歷程,才想著与他缓和敌对,並舍下麵皮付诸行动,
苟与姚之间的秘密谈判,过程很简单,並没有经过多少拉扯,基本只是秦国这边摆出条件,看姚羌那边能否接受罢了。
而尹纬虽然作为使者,但並没有负责拍板的权力,在探得秦国的態度之后,便果断告辞东返。
返回之前,还提出请求,希望能去看看那些被俘羌俘的状况,也得到了许可。虽不能近距离接触,但亲眼见识了那些被当牛马残酷奴役的俘虏后,尹纬返程的脚步立时提快了。
回到譙城之后,尹纬详细地將使秦收穫匯报,听闻苟政愿意谈,姚襄下意识地鬆了口气,但当听闻秦国如何奴役那些羌俘之后,直接红温,破口大骂。
那些可都是他的兄弟,他姚氏忠勇的儿郎,竟被用作苦力,去挖矿。与被激起的愧疚与愤恨情绪相比,秦国方面提出的交换筹码,则並非最关键的事情了。
薛赞等人的家属族部,留著意义本也不大,徒费粮食,交易之余,甚至还可趁机安排一些细作。
唯一值得肉痛的,大概是战马了,他们虽是羌人,也有不少善养马的族人,东迁之后,虽持续“汉化”,早年也积攒了不少马匹。
但自赵末以来,连番动盪迁徙与战爭消耗下来,也不剩多少了,而秦国一张嘴,便要五百匹。战马,可不是一般的庸马、劣马、驮马。
不过,再肉疼,比起能够换回被俘羌眾,也是值得的。至於秦国提出的铜器、铜钱对姚襄来说,更没有任何价值可言。
屯驻譙城的姚军,事实上与安邑时期的苟军差不多,粮米实物,才是最具价值的东西。
相比之下,秦国要的锡,则显得有些莫名其妙,虽能够明白秦国是要铸钱,但对姚襄来说也困难,他得想办法从江南尤其是“江西”地区入手。
而此时姚襄的影响力,也就方过淮南,提过江,到东普腹搞走私了。
与秦国秘密交易的事情,显然不便宣扬开来,哪怕投普不过半载,在缺乏谢尚调合的情况下,姚襄与殷浩之间的关係正在一日日恶化。
不过,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姚襄再怎么样,也是东晋正式册封的平北將军,总比沦为“叛逆”的苟秦从江南搞锡要容易一些。
经过与几名心腹族部、僚属的秘密商议,姚襄终是下定决心,达成这笔买卖。並再度派人,向长安传信,表明交易诚意,並很实际地提出,除了战马,不管是铜钱还是锡,他都只能尽力而为。
而长安这边,在收到信之后,也未过分纠缠,苟政授意之下,回復同意。后续的事情,只是约定交易时间与地点罢了。
从初春开始,姚襄这边开始大力筹集“赎金”,马好说,人好说,锡料也遣人到江南搞走私。
至於在铜钱、铜料的收集上,则搞得譙、沛之地鸡飞狗跳。中原地区,铜钱的流通虽然早已压制到近乎停滯的地步,但也正因如此,民间还是有些储存的。
除了从境內残余豪强之家勒索,姚襄还派人挖坟掘墓,得到不少的金银財货,铜钱更以百万计。还將豫州境內一些寺庙捣毁,將佛像、法器用来充抵....:,
姚军的大动作,自然引发了晋廷这边的注意,尤其是殷浩这边,他本就看姚襄不爽,
收到“民意”反馈后,当即遣人申饰、制止。
当然,也仅止於此了,只一个秋冬,殷中军可还未从去年谢尚的诚桥惨败中恢復过来对姚襄自然无法形成有效约束,只能斥责一番,过过无意义的嘴癮,反而引得姚襄更加不满。
事实上则是,殷浩对姚襄的作为,並没有过於重视,只当他在“募集”军资罢了。新年新气象,迫於朝野內外的压力,殷浩正打算重启北伐,届时还需要姚襄顶在前头...::
进入三月,见“赎金”筹措得差不多了,姚襄便再度遣人通报秦国,准备交易。他实在有些急不可耐,再拖下去,谁知道在暴秦的折磨下,那些羌眾还能剩下多少,嫡系羌兵啊!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姚等羌俘虏,终於以一种突然的方式,结束了苦难的挖矿生涯,被集中起来,准备押往关东,完成交易。
被押往夏阳的羌俘本有三千余眾,然等脱离矿山的苦海,只剩下不到两千三百人了,
且大多形容枯稿,面无人色。
许多羌眾,久后重逢,对面不识,但从族人、袍泽身上看到自己苦难的影子,无不悲戚。
为了安抚这些羌人,也避免途中出什么乱子,负责押运的忠武將军孟淳,直接通报交易情况与去处。
对於这个消息,余下羌俘,大多不敢置信,怀疑之色充斥在每个人眼中。不过,当脱离苦海的希望重现眼前,总是难免期待。
尤其是,孟淳还专门拿出一批粮食,提供给羌俘,虽然只能吃个半饱,却是前后十个月的俘虏生涯中,吃得最乾净的一次食物。
而在秦军的押送下,羌俘们渡河之后,一路向东,直至经过洛阳之时,他们才彻底相信,他们真的要重获自由与“新生”了。
毕竟,秦军若要害他们,完全不必这般麻烦与折腾。
“两千余羌俘,都是老卒,又经歷了夏阳的磨礪、筛选,只要身体恢復,以之为基,
补充兵卒,足可建立出一支上万人的具备战力的军队!
且经歷了矿山的苦难,对我大秦,必是仇深似海,大王同意此次交易,放还羌俘,难道不怕养虎为患?”长安,太极殿內,前来奏事的王猛谈及此事,不由轻笑著问道。
“姚襄数万劲旅,尚为孤所破,而况如今,残兵败將,寄人篱下。纵然得此两千残俘,又能带给孤多大威胁?”对此,苟政淡淡应道。
“大王似乎有意纵之,其目的,恐怕不只为了换得一些人口与財货吧......”闻之,
王猛稍作疑思,悠悠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