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8章 章法(1/2)
第288章 章法
长安,秦公府,澄心堂內,苟政亲自主持召开一场小规模的军政“联席会议”,就近来关內外军政诸事做总结通报,並就接下来工作进行决议安排。
发生在职关一线的秦燕首次交锋,显然是一个避不开的话题,不过,隨著燕军的主动后撤,职关关防重新恢復平静,长安这边,对此战的功过得失,也应有个定论。
从结果来看,这一仗苟氏这边损失不算小,丟了两个郡的地盘,数千户的人口,不过,有些东西本不属於自己,也没有足够重视,捨弃了也並不值得可惜。
而最大的损失,该是河內太守赵琨的遇难,以及前前后后三千余军眾的败亡。赵琨將被苟政树为忠臣的楷模,然而其子赵焕东去,將职关关外郊野走了个遍,也没找到赵琨尸身,痛哭而归。
即便郭鉉所部將士,有大量在河內吸纳的流难民及盗匪,不属於苟军精锐,但仅冲其“民力”属性,就值得可惜了。
这么壮劳力,放在关內,能种多少地,產多少粮,贡献多少赋役,养活多少脱產士兵啊!王猛在华县折腾那么狼,最后才编出多少丁来....:
不过,虽然心头略感可惜,但面上,苟政总是一副从容不迫的模样,冲通事程宪道:“以孤的名义书一文,发往河东,慰抚將士辛苦!”
又看向建平將军苟侍:“军辐营准备一批咸肉、白面、酒水,输往前方,搞劳守戌之將土。”
“诺!”
略作沉吟,苟政又看向苟武,交待道:“传令陈晃,让他善抚將士,將此战牺牲及有功將士情况匯报长安,都督府当论功酬报,酌情抚恤,前方虽吃了败绩,但將士功劳却不容抹杀!
另外,中垒副督陈銖此战表现不错,临危不惧,应对有方,指挥从容,
保我精锐不失,可正位为中垒营督!
再给陈晃、王卓去一道令,让二人徵调人物力,加筑厄口关防....,
“诺!”记下苟政吩咐,苟武也不禁打量了苟政一眼,躬身拜道,
“劲敌啊..:!.:”苟政在心中,同样不免感嘆。
秦燕两军此番在河內、职关的交锋,虽属浅尝輒止,却也再次让苟政意识到,而今关东的形势比起以往,的確发生了彻底的改变,他也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有备以防不测。
当然,苟政对燕国的忌惮,並不单纯因为“歷史”的答案,而是切实结合这数年经歷见闻与时势发展所得。
还是那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底蕴!这东西有时候很空泛,但慕容鲜卑,
三代数十载积累,却体现在方方面面,恰如南方老而不死的晋朝,在其腐肉之上,依旧坚挺著一干精英强悍的门阀士族。
这恰恰也是苟氏为核心的关中集团,眼下最缺乏的东西。有的时候,苟政真希望时间能过得快一些,最好直接快进到十年、二十年后,与晋燕抬头相见之时.:::
当然,倘是那样,这人生经歷与奋斗打拼的成就感便少许多了。回到当下,路还需一步步走,问题仍需一桩桩解决。
在就软关之战表明態度与处置措施后,沉吟少许,看看堂间的一眾文武臣属,苟政缓缓道来:“目前已立夏,距离北方麦熟,日子也不远了。虽有王景略努力推进,获得一些效果,然放大到关中大局,进展依旧缓慢。
以孤所见,即便穷追急赶,想在月余的时间內,完成治下各郡清丁编户之事,怕也困难。
那么有一个问题,我们就不得不提前考虑了,今岁夏熟,粮税还收不收,如何收?”
苟政言罢,苟侍便有些迫不及待,表示道:“这何需討论?自去岁大战以来,官军仓,靡耗繁多,亏空严重,將近半载没有新粮入库,终於熬到夏收,难道还要放弃夏粮收取?这是何道理?”
苟侍这也是急了,不管是战爭,抑或后来的军队整编、授田,其中所需粮料器具,很大一部分都是由苟侍主管的后勤系统提供的。
而军辐仓库,却不是无限的,哪怕有去年夏秋两波粮食入库,依旧顶不住各项开销。哪怕隨著关中集团建置的不断完善与稳定,关中税入不会像过去那般,大部分都充入军辐系统,但依旧是其储备的主要来源,不得不重视。
作为军队的大管家,守財奴心理在苟侍身上也体现得淋漓尽致,对各处无电车日工启动之营改却討论这样的问题,岂能不急。
见苟侍那激动的模样,苟政摆摆手以示安抚,再次问道:“如何收取?”
苟侍微訥,双目之中滑过一抹思索,有所领悟,紧跟著答道:“主公可以按照已编户丁数目,先收一道夏税,待到秋收过后,想来各郡清丁也大体完成,对新编之丁,再收一道税即可。
再不济,先依前几年办法,向各郡各家,摊派掠粮,亦无不可....
总之,苟侍的態度明確,这税得收,仓库需实!
思索的目光投向苟侍,苟政却是轻笑道:“你的想法却是简单粗暴,只是政略决策,却也不能想得过於简单,否则,既往的教训,又將重演啊......
”
苟政言罢,居文臣次席的王墮,主动开口了,操著不疾不徐的调子,老脸一派肃穆:“主公英明!
依老朽之见,哪怕先將已编户口的税粮收上来,也不可再行肆意摊派之事,如此太失人心,主主公既有建制立法、开国肇业之志,则必不能重走老路,更不能失信臣民。
眼下建制各项事务,虽则推进不畅,但总是有所成效,关中局势,內外人心,亦渐寧定,当此之时,还当保持初衷,稍加忍耐......
?
听王墮这老儿说起他的道理,苟政还没反应,苟侍就有些忍不住了,斥道:“王从事,主公问的是夏粮与税收,莫做这些无用空谈!”
“老朽所言,正是此事!”淡淡地警了苟侍一眼,王墮又朝向苟政,郑重道:“主公,以臣下浅见,关中豪右士民,並无抗税之意,相反主公革旧弊,建新法,深合人心。
眼下各都清丁编户进展缓慢,实因主公恩信未立,士民仍怀疑虑。然风波半载,关中上下,皆已闻主公丁税之法,当此之时,正该稳步推行此制,
使“按丁纳粮』深入人心,此为根本之道。
王道在仁,法治在信,恳请主公鉴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