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4章 成果 结怨(2/2)
这件事毫无疑问落在了杨间身上。
至於市税,与前者还有几分联繫,当年初入长安时,为了鼓励各方商贾前来贸易,为长安吸纳各类物资,苟政大方表示,免除商税。
这一晃,已经快三年了,再加上苟军控制关隘,也免除关税的收取,这大大刺激了关中內外那些有实力、有资源的行商的前来,
但显然,这种应时的优惠政策,不可能无限期保持,隨著苟政对长安掌控力与统治力的提升,各方面局势渐趋於稳定,苟氏也有了一定积累,“福利”也隨之到期了::
不管是户籍制度,还是市税的收取,都是深化长安城市管理的重要措施,由秦公府擬定的条制並不复杂,零零总总也就十数条,但到具体落实的层面,作为核心的执行者,杨间的压力也是相当大的。
涉及到几万人的事情,哪怕再小,都意味著“麻烦”二字,尤其还牵涉到切身利益的时候。清户登记之事,才缓缓展开,杨间也方把队伍组织起来,而关於市税重启的公告,才在长安市內外、城门贴榜文公布,就已经引发诸多怨言了.::::
杨间自然不会在意这些反对的声音,一群商贾,不事生產,行投机贩卖之事,竟敢將秦公的恩惠当作理所应当,简直岂有此理,必须打压,市税制度必须建立,长安市场繁荣的利益,也合该由官府收割一笔!
不过,从一个官僚的角度来说,事情不只要做,还应做得漂亮,尤其不能引发大的变乱。秦公或许能够包容一些混乱,但想要获得更高的评价,就必须多费心思。
12
实事求是地讲,不少商贾对长安的恢復发展,的確起到了重要作用,很多货品,还需大小行商输入,不能过分打击他们的积极性。
如何两者兼顾,把握平衡,这几日,杨间方才理出些头绪,决定对长安市面上的主要货品,进行一次全面的调查,根据货物种类调整税额,同时对货物进出通道,税款的收取,也该有更细致、合理的规定.....
人虽还府,但杨间的思绪,仍旧停留在县衙的公事上,直到被府中来客打断。
“参见叔父!”堂间,杨间的便宜大侄子杨智,躬身拜道。
杨间心情本就不佳,见到杨智,脸色更加阴沉,郑县那边出现的风波,
他自然有所耳闻,动用驻军可是大事。
更为重要的,王猛的工作成果,在秦公苟政这边,得到高度肯定与讚扬,秦公重视的人与事,他们这些臣属,没法不关注。
而杨智此来目的,不言而喻。毕竟是大侄子,见其恭敬状,脸上强行挤出一点温和,杨间摆手道:“书房敘话!”
“诺!”
布置典雅的书房內,杨间坐著,杨智站著,满脸愤,滔滔不绝地数落看王猛的骄横、苛刻,诉说看郑县杨氏的委屈、不满以及重大损失.::::
杨间的城府已然修炼出来,很有涵养地等杨智吐露完了,方才轻声道:“郑县之事,我已悉知,贤侄此番前来,对我又有何求?”
闻问,杨智瞟了下杨间那漠然的表情,从诉苦的情绪中摆脱出来,念及其父的交待,赶忙表示道:“小侄此来,只是代表家父对叔父进行慰问,別无所求。只是那王猛为人行事,过於苛刻贪暴,士民受其迫害,民怨激增..
””
听其言,杨间嘴角抽了下,冷冷道:“贪婪,苛刻?尔等莫非还想让我代你们向秦公通求情?
想知道秦公是如何评价此事的?不妨直言告诉你,秦公夸郑县清丁编户办得漂亮,赞王猛为贤能臣干才!”
杨间言罢,杨智面色微滯,那种游离在面目间的愤慨之色顿时消散一空,侷促地望看杨筒,却不敢再多抱怨。
而杨间在深吸一口气后,沉声道:“早在去岁冬,我便提醒过尔等,此事不比从前,秦公立法执政之志甚坚,最好的做法,就是遵从、配合。
可是你父子,就是捨不得,要观望、推、拖延,结果如何?天威一至,束手待宰,家底都被人翻出来了吧,还落不得一点好名声!
“关中豪右,大多如此,那王猛独独拿我杨氏开刀,甚至连叔父你的面子也不给,实在过分...:..”杨智愤忿道,说出杨氏最委屈的地方。
“尔等若早听劝,又何至於此?”对此,杨间有种怒其不爭之感,努力平復下起伏的情绪,看看杨智,沉沉说道:“替我给你父带一句话,郑县杨氏若不欲做秦公臣子,那你我两家这份亲戚,趁早断了为好!”
此言落,杨智面色大变,支支吾吾道:“叔父....我,这,您......
“好了,苦也诉完了,歇息一晚,回郑县去吧!”杨间无心再听他多说什么了,扬扬手,又叮嘱道:“还有,再提醒你父子一句,户口既然清查出来,登记造册,今后那便照章纳税,依法缴粮,切莫再偷奸耍滑,始误己身!”
“叔父.:
“话已至此,多说无益,你退下吧!记住我的话!”杨间道。
“诺!”再是憋屈,杨智也只能恭敬应下。
待杨智退下后,沉吟几许,杨间终究忍不住拍案而去,怒斥一声:“好个王猛!”
站在大局上,杨间知道,自己该支持王猛的做法,那是源於秦公的意志,同时若能將丁口清查出来,將税制真正建立起来,官府手中掌握足够多的钱粮,对整个集团的好处也是毋庸置疑的。
哪怕仅从他个人所处的位置出发,也是大有益,毕竟,苟氏政权统筹上来的钱粮,大部分恐怕还是会用在长安,作为长安城的直接管理者,对他个人的前途与好处,也是不言而喻。
然而,杨间虽然这样理性的见识,但出於感性的一面,也不可能毫无情绪。尤其是,在提到自己的时候,王猛依旧一点面子也不给,这就很难轻鬆过去了。
王猛的骤然出现,对杨间这样苟氏“老臣”而言,並不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哪怕他有经天纬地之才。
长安城虽大,秦公府也不小,但秦公身边的空间是有限的,秦公的信任也是有数的,王猛多占一点,旁人就少一点....
发泄一番后,杨间慢慢控制情绪,恢復了平日的涵养,但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杨间此时的心理,大抵就是:来日方长。
另一方面,杨间又琢磨起郑县杨氏的问题,当初愿意与之结交甚至结亲,除了看重其实力、名望之外,还因为杨闯给他印象实在不错,是个有见识的人。
但经此一事,杨间也生出要不要割断这层关係的念头,他怕因为郑县这场风波,影响了在秦公苟政那里的印象与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