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关中粮仓(2/2)
此次大战期间,呼延毒趁机举事作乱,意欲响应健,接应氏军入关。
可惜,苟政早就准备,在苟威的率领下,呼延毒的乱眾被迅速歼灭,本人及其家族也全部被诛。
对苟氏集团来说,清除了一个不臣逆类,霸城也少了一块毒瘤,在当地的屯田事务,也能更好地开展下去。
在霸城,受到了时驻於此的屯骑將军苟顺的热情接待,他与郭將,一东一西,正在亲自抓新俘之氏眾及西归秦雍流民的安置事宜。
苟顺的做法简单而有效,新编屯民,全部发配到北边,在平坦广阔的沿河地带,进行翻垦、堆垄,挖浚沟渠。
在这秋末冬初的季节,关中的民户们了,除了收拾由地、准备冬垦之外,
还有一个重要活计,收割青麻。
前前后后,苟氏屯民在渭南开闢了十几万亩麻田,种植大麻、苧麻、青麻等经济作物与夏季成熟收割的大麻、苧麻不同,青麻一直到末秋才开始进入成熟期。
得知此情后,苟政特地让苟顺引他前往麻田察看情况。大片低矮的青麻,像一排排卫士,整齐地佇立于田地中,秋风的带动下,不断摇曳,直到被农人收割。
望著田地间那些忙碌的顾不得抬头的身影,苟政心有感触,命人取过一株青麻,拿在手中默默把看著。
最吸引人的,是那泛著紫色的荚果,摩著麻杆,隱隱能够感受到表皮纤维的韧性,经过处理之后,便是製成麻丝麻线,直至成为官民身上的衣裳...
“在保证麦、粟种植的基础上,还要儘量扩大桑麻之种植!”放下麻杆,苟政扭头,看著苟顺,感慨著交待道:“我將士官民,不只要果腹,还要蔽体,衣食二事,恰如两足,当並立同行,方可走得稳当!”
“诺!”闻言,苟顺立刻表態道:“请主公放心,待到明年春耕,末將当安排,扩大种植!上缴更多布匹!”
闻之,苟政微微頜首,紧跟著问道:“今年,渭南屯营能够上缴多少布匹?”
苟顺道:“前者,末將已安排人采野蚕丝,再加上夏秋两季所割之麻,当可上缴绢布两万匹!”
“这么多!”苟政眉毛一扬,略感意外。
苟顺笑道:“上天保佑,今岁关中野蚕的数目,实在巨大,让人喜悦!”
见状,苟政脸上也露出了笑容,显然很满意,当即道:-“孤也不白拿,
自冯翊带回的上千头牛,全部交给你,用作耕作!”
闻言,苟顺大喜,拜道:“多谢主公!早听闻建武將军在杏城缴获了不少牛马,悉数被苟范截留了.....
,
渭南乃是我关中粮仓,也是我苟氏立足之源泉,屯垦诸事,你们当善为之,勿要懈怠!”深吸一口气,苟政又一次郑重交待道。
“诺!”见苟政那凝重的目光,苟顺也变得认真,拱手长拜:“主公放心,末將省得!”
“孤这一路巡视,自弘农至河东,再到冯翊,就没有不向孤诉苦求援的。你这边,想来也是一般,有什么困难,尽可道来,孤看能否解决一二!”大抵是心情不错,苟政面上堆笑,竟主动说道。
闻问,苟顺也不客气,直接道:“稟主公,以末將之见,当前屯田事务,最缺乏的,不过两样东西,一是人,二是器!”
“这器,大抵说的是器械、耕具,但这人?”苟政闻言,眉头微皱,疑问道:“此番大战所俘氏眾、流民,孤可仍然把大部分人给你们了!”
闻言,苟顺解释道:“正因如此,末將才缺人!当然,屯营缺的暂时不是这些牛马劳力,而管理的职吏。
眼下,渭南屯民二十余万眾,屯垦范围越来越广,屯营也不断拆分,能够协助管理、有效组织屯民生產,完成屯垦任务的人才,实在不多。到眼下,渭南乃至关中屯务,仍旧由一些老人支撑著。”
听其言,苟政不由頜首,面上一副深思之色,抬手指出:“屯营屯民中,就没有人才涌现?”
“倒不是没有,也提拔了一些!”苟顺嘿嘿道:“只不过,一般人,未將不是太相信,提拔过多,也怕引起老人不服。因此,只能向主公求助,最好再能派一个如郭將这样的能才干將!”
闻之,苟政也不由感慨道:“眼下孤也正处用人之际,关中也到处缺人,尤其缺可信之人!不过,渭南屯务,关乎根本,的確需要加强管理力量。
这样,此番大战,有一些受伤將士,正需安置,回长安后,孤当调配一部分给你!”
“多谢主公!”苟政话犹未尽,苟顺已然高声拜谢:“这些將士,都是流过血的勇士,自然值得相信,有他们在,就不虞屯营失控!”
“也別大意!”苟政摇了摇头,提醒道:“这些將士,战场上廝杀是好汉,这组织屯垦、带头种地,可未必是其长。
此前,已经受过不少教训了,你当警醒!孤做此安排,既是为了充实屯营控制力量,也是为了酬报他们的功劳!”
“末將会注意的!”听苟政这么说,苟顺笑容微敛,应道。
“至於器械......”苟政凝眉,看起来,这个问题比人更让他为难。
见状,苟顺表示道:“末將也不多奢求,只需给末將一些铜铁器,末將可自行打造犁头,还是需要铁犁,省时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