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 在冯翊(2/2)
而不论形势如何,衣食最终还得靠人们的双手来创造,秋收结束之后,
几乎没有歇息,苟范便文调动民力,迅速投入制种、开垦、冬种、疏渠等劳作中去。
沿渭河以北,皆是一派热火朝天、大干特乾的场景,这个时节,若不抓紧时间,待到严冬到来,就是想动也动不了了。
不管是老屯民,还是新俘虏,都相当卖力,为果腹,为活命,活著虽然辛苦,但总还有一分希望:..
渭北土塬上,居高临下,迎风而立,眺望著远处如蚂蚁般被驱使翻垦土地的屯民们,苟政一脸悲悯,言辞曦嘘:“这便是我华夏子民啊,只要给他们一刻喘息之机,他们便可用双手创造歷史!”
苟范陪同在苟政身边,有些莫名其妙,他自然难以理解苟政那种复杂的心绪与情感。不过,听他这么说,还是附和看说:“这些屯民,大部分还是老实的,干起活来,相当卖力!”
“今秋收成如何?”苟政頜首,问道。
对於这些,苟范是如数家珍:“今春课种粟田十余万亩,秋收之后,得粟约二十三万斛(一斛约计四十斤)!若加上从郡內士民收取粮税,以及採集野粟,冯翊共得秋粮四十二万余斛!
对此,苟政只能在心中默默感嘆,当下农垦生產力水平之低下。
当然,这也跟冯翊才开始恢復生產不久有关,只需再过得些年头,局势日益稳定,人心逐渐安定,种植面积扩大,种植技术与经验提升,方可迎来真正的爆发。
“四十余万斛粮,刨除供馈军用,所遗还有多少?可还足用?”苟政问道。
对此问,苟范只有苦笑:“若加上夏收所得十四万斛粮,除去战爭期间馈军、济民之用,以及屯营自留,冯翊仓库之中,尚有粟、麦二十余万斛。
此番连续劳作,又將耗费一批不少的储粮,而剩下粮食,需我冯翊数万军民,坚持到来年夏收....:
39
“冯翊的確不易,此番大战,你们做出的贡献,不可磨灭!”能够感受到苟范的诉苦之意,苟政严肃道:“这二十余万斛粮,冯翊全部留下,长安一粟一麦也不调用,你只需支持蒲坂驻军,如何?”
“主公砰有所命
户紧细差脸道看他这副为难的样子,苟政轻轻一笑,道:“元衡,你什么时候也学得这般精明了,二十余万斛主粮,辅以地方土產杂粮,或许难免困难,但咬咬牙,坚持下去,问题总还是不大的吧!”
被苟政一语道破“玄机”,苟范也没有多少尷尬,以一种深沉的语气说道:“此番大战,冯翊军民物力,实在耗损深重,战后又吸收了大量俘虏、
流民,供养著实不易.....”
对於这些,苟政听一半,信一半,不论如何,冯翊至少没有为战火侵袭破坏,甚至连內乱都没起,唯一造成影响的大抵是铁弗人的南侵。
但杏城一战,邓羌大破匈奴,俘眾数千,还有上万的牛羊马驼,而这部分缴获,除了战马被自己充入军用外,大部分都留在冯翊。
而这些人畜力,已然被苟范安排著,用在冯翊的屯垦事务上。可想而知,有这批劳力,尤其是那批畜力的加入,对冯翊耕作效率的提升有多大。
念及此,苟政说道:,“邓羌所俘那些牛羊牲畜,你留下三成,剩下的,
孤要带走!”
闻问,苟范大感为难,试探著道:“主公,所获牛驼已被我用作耕畜分配下去,屯营设置相对分散,要重新聚集起来,恐怕困难..::..”
对此,苟政偏头,似笑非笑地看著苟范,道:“孤不是拿此事和你商量!”
注意到苟政那古井无波的眼神,苟范无奈应道:“我稍后即去安排!”
“你也不必觉得委屈!”苟政嘆了口气,悵然地说道:“眼下,整个关中,皆畜力微薄,耕具落后,很多屯田百姓,甚至只能以人背犁,伐木为耙,他们也函需支援啊!关中是一盘棋,孤需要通盘考虑,还望理解!”
苟政都这么说了,苟范面色上的彆扭渐隱去了,退后两步,郑重拜道:“属下明白!”
“冯翊,是眼下除渭南之外,我军在关中最大的屯田地区,你的工作是卓有成效的,还当再接再厉!”苟政思吟几许,又严肃地交待道:
“趁此机会,再接再厉,多加垦作,爭取再辟出个十万亩地来!”
对此,苟范不免异,拧著眉,提醒道:“主公,恕属下直言,以冯翊所拥劳力,经营当前已垦之土地,已然颇为勉强。再加大开垦,也不是不可以,只怕垦出来,也不够人手养土种植...!.—”
“这些土地,孤自有作用!”对其不解,苟政只以一种平静的口吻,说道:“还有,將冯翊目前所垦土地数目、位置,还有屯民眾详情,儘快总结成册,腊月之前,送抵长安!”
此言落,苟范直感,又一副重担压在了肩上,大感压力。有心爭取些时日,但见苟政那坚定的模样,也就息了心思。
不过,对苟政嘴中的“大用”,他还是相当好奇的。
就像窥到了苟范心中所想一般,苟政感慨著解释道:“军功授田之事,
已经拖得太久,不能再拖了。授田章程,孤已在擬定,不妨直接给你透露,
冯翊所垦屯田、屯民,你恐怕得拿出一半以上,作为將士赏功之用!”
此言落,苟范面色惊变,有心反驳,然而,注意到苟政那认真的表情,
显然不似说笑,深深按捺住了。同时,他又能说些什么呢?
阻止苟政分田授地吗?恐怕消息传出,那些骄兵悍將敢打上门来,就是冯翊所驻部卒,都要生出不满了。
“主公准备何时授田?”想了想,苟范严肃地问道。
“军队整编好,章程擬定好,田土丈量好!”苟政说出个“三好”。
苟范再拜,一副明了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