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河东军政(1/2)
第234章 河东军政
弘农善后事宜紧张,河东这边同样不轻鬆,並且河东的情况比之弘农那边,还要复杂的多。各路苟军齐聚,所俘氏军数量眾多,此前战略西迁的河东屯民迫不及待东归参与秋收,由长安直接控制的河东盐监也在破贼之后迅速东归投入製盐,地方上亦有不少豪强.....
如此纷繁眾多的官军士民及俘虏群体,扎堆在河东,由此衍生出的问题与麻烦,一时是望不到头的。弘农那边,至少还有苟政亲自坐镇,统筹协调,处置料理。
而河东这边,辅弼將军虽然通过战爭中的表现挣取了偌大的威望,
但“河东大捷”这颗胜利果实,分享的人实在不少,苟武也没法做到如苟政那般程度的统筹调合,尤其是对於那些来自长安的骄兵悍將、功勋將士,没法彻底压制。
这段时间,因军纪、功劳及缴获问题,各路苟军之间,发生的矛盾与衝突,可谓层出不穷,让苟武颇为伤神,以至於苟武不得不向苟政去书,希望他能亲自来一趟河东。
不管是为了藏拙也好,抑或是为了推功於上,苟武很表现出一个很明確的態度:河东的诸多问题,非武所能解决,只有主公能够摆平....
当然,河东的整体情况,还是在掌握之中的,隨著时间的推移,一切都呈现一种稳中向好的景象。苟武的重心,放在军事管理与俘眾羈押上,民政事务则由苟范、王卓、柳据、任群等人操持。
將军府堂內,苟武召集魔下诸將,过问军务,除了张珙、刘异等河东將佐之外,另有郑权、邓羌等將在场。
目前的河东苟氏集团,其军政事务,大抵分为四个部分。民政事务,有河东太守王卓为首的一批官吏负责。
军事一分为二,安邑、蒲坂各置大营、俘虏营,负责抚恤、训练、治安以及俘虏管理事务。蒲坂那边由振武將军陈晃负责,安邑这边,自有苟武盯著。
另外就是基本独立於河东军政系统的盐池,由建平將军苟侍的老部下苟材任盐监,战爭期间,解盐的开採自然停罢,河东这边把盐工、盐民悉数后撤,等河东战事结束,苟材那边立刻组织人手,带著工具、粮草重返盐池,
趁看季节的尾巴抓紧採盐。
作为苟氏集团手中掌握的最重要的一条財源,今年採盐季耽搁的每一天,都足以让苟政肉痛。而可以想见的,进入秋冬后,关西盐价將持续暴涨,没办法,市场供应严重不足。
而这四部分军政事务,皆由苟武这个辅弼將军统筹总督,当然,他的工作重心,还是放在安邑这边。
“这几日,俘虏营中,状况如何,降眾可还安稳?”看著神將刘异,苟武问道。
“略有不稳,然彼无粮无甲无械,又镊於我军兵威,不敢妄动!”刘异淡定地应道。
安邑这边的俘虏营设置规模远不如蒲坂那边大,拢共也不过一万三千余人,除了俘虏“就近安置”原则,也跟安邑这边资需不足有关。
河东,是又一次被打烂了的,到击杀雄为止,河东这边的军储,能满足军事供应都相当艰难,何况蒲坂、安邑所俘四万余氏眾。
也不用想著从氏军那里的缴获,河东氏军比起河南的情况要好些,但也好的有限,本来几近於粮尽,也在撤退与追击之中耗毁大半。
因此,战爭结束之后,苟氏集团军辐动员供馈非但没有减缓,反而因为俘获太多,以及將士抚恤、搞劳,河东、弘农二郡官民东归,盐场重启,造成后勤补给压力与日俱增。
到眼下,从弘农到安邑,仍旧保持著西粮东输的状態,只不过比起战爭期间,不那么频繁紧张罢了。若非关中秋粮已熟,加上开春时那遍布各郡的野粟,不断有新粮收割入库,苟氏集团早就支撑不住了。
当然,即便如此,不论是弘农还是河东,对於物资尤其是粮粟的匱乏情况,也始终是严重且饥渴的。有限的资源条件无法改变,在利用方面,自然要考虑个先后次序,轻重缓急。
作为取得对氏大胜的最大功臣,军队首先是要安抚住的:其次便是弘农、河东二郡那些还算忠实、勤奋的官员职吏:
再次就是战爭期间听从官府指挥,坚壁清野,参兵纳粮,举家远避山野抑或西迁关內的士民百姓,这部分人数虽然不算多,但也需要善加安抚:
再次则是坚守河东,与荷氏对抗的河东豪强们,这些人虽然未必一心一意追隨苟氏,但从实际行动上做到了支持,极大牵扯了河东氏军的精力,为此损失惨重、破堡灭家者,不在少数,对那些无以为继者,也需要安抚;
而这些群体,就足以將关中东输之粮物吸乾,最后才轮到对那些俘虏军眾的救助。除了苟政在潼关获胜当日,给了一顿相对体面的救济之外,剩下的,只是提供一些极其粗劣的食物,量也很少,只是保证不饿死或者少饿死点人罢了。
河东这边,大体情况也是如此,优待俘虏,至少在此时此境,是不存在的。
包括那些被俘的豪强右族,所有的安抚与优待,也只是苟政表现出的政治態度,物质基础实则也相当一般,只不过比起普通俘眾,能够保证不被饿死罢了。
不让这些人吃些苦头,怎么显示苟公宽恕之大,恩德之深呢?
而此时,注意到刘异那平静的表情,苟武眉头却不由皱了起来,
道:“这些俘眾,既已降服,还是不当过於苛刻虐待。这些人中,多精壮力士,是难得的兵源与劳力,主公那边也是十分重视的....
1
,
“將军所言,末將也明白!”听苟武这么说,刘异显得很无奈,望著苟武,苦笑道:“只是,俘虏营中的情况,將军也清楚。末將手中,粮辐乏,难以维持,如再不以严厉手段约束,恕实难弹压全营一万余眾!”
安邑这边的俘虏营事务,苟武基本交给刘异在管理操持,这么长时间以来,还算平静,没有出什么乱子。
刘异,这个小小的常山土豪、流民帅,经过近两年历来,已经越发具备一个名將的指挥与管理能力了,也越发受苟武信重,此战之后,捞一个將军名號问题是不大的。
而一听刘异这话风,苟武就不免头疼,按他这段时间以来的习惯,又要诉苦,要向自己要粮、要物资了。
於是,注意到刘异那“蠢蠢欲动”的表情,苟武刻意提了口气,偏头看向参军任群,问道:“王太守那边,能否再调拨一批粮食?”
闻问,任群也无法保持他的儒雅风度,颇为无奈地苦笑看:“王太守那边,情况也难,屯民、徙民东归,至今尚未调理妥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