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章 邓羌扬名(2/2)
一马当先,突击敌阵,而隨战其他苟军部卒,竟成押阵之用。
而胡阳赤的叛军,虽属乌合之眾,但毕竟有近万人,还有一支装备不俗、由其亲信族部组建的牙兵。但是,面对邓羌的百人突击队,竟无法做到有效遏制,只能任其驰骋进出,相当憋屈。
实在是邓羌过於强悍,他就像一个箭头,带有无匹之势,肆意地刺破、
凿穿叛军兵阵,横衝直撞,手上几无一合之敌,斩將夺旗,无往而不利。
当邓羌率领部卒,穿凿进出敌阵七次时,叛军的气焰也生生被打压下去了,其阵脚也由此生乱,紧跟著苟军的全面进攻展开了。
其他苟军將士见邓羌如此生猛,惊之余,也大感震撼,尤其是那些质舒邓羊出出军官更是惊咳然惊讶之后,自是振奋。將为兵之胆,邓羌如此强悍无畏,而敌军难制,那这一仗,岂能不胜?原本士气不高,甚至可以说低沉的苟军將士,无不饱受感染,很快在各自长官的带领下,隨邓羌发起对胡阳赤部的猛攻。
当质疑被打破,所有的漫不经心被收起,这些由关中豪强部曲组成的將士,也爆发出强大的战力,全军將土,无不勃然奋进,锐意挺进,最终大破司竹叛军。
作为贼酋的胡阳赤,实则也相当卖力,在阵上,也几乎调兵,甚至不惜亲自带人,意欲剿杀邓羌。不论是武勇抑或指挥,两者全然没有可比性,在邓羌面前,胡阳赤的所有挣扎与抗爭,都显得那般无力,最终败局难挽,本人也没能逃掉,被邓羌一塑打下马,生擒。
而司竹一役,邓羌不只是击破叛军,顺带著还把隨军那些苟军將土给打服了,成为见证、散播其威名的扬声器,更为重要的,这是他“名將初蹄”的一仗,此役之后,正式在苟氏军界中立足。
回长安后,献俘於苟政,邓羌自然得到充分的肯定与嘉奖。对邓羌能够战胜胡阳赤,苟政自是信心十足,如果败了,反倒要惊讶。
这份自信,不只是来源於记忆中的“万人敌”、“前秦第一名將”,更因为,邓羌前后在长安待了七八个月,在这段时间內,出於一种谨慎的心理,苟政对他经过全方位的接触、了解与考察,而后才放心大胆地任用,而邓羌果不负其期望。
胡阳赤槛车押赴长安后,自然连同其家属,一併被斩杀於长安市內。事实上,此次关中参与叛乱的豪强,不论夷夏,全部做类似处理,不说三族,
至少其直系亲属並参加反叛的族人,全部诛杀。
人头滚滚的同时,关中一片震怖,夷夏豪强,无不服,苟政那张仁义面孔下的铁血强悍之心,也再一次显露出来。
而对此,感触最深的,毫无疑问是在扶风剿治豪强动乱的柳恭,若当初苟政在河东时立足够稳,或许他解县柳氏早就不存了,而柳恭从来不认为当初苟政是因为仁义才放过柳氏家族的。
凭藉著司竹平叛的功劳,苟政拜邓羌为冯翊都尉,以其仍率本部北上,
前去抵御南寇的铁弗匈奴。並且,让他以驍骑副督的身份,把驍骑营將士也带上。
彼时,铁弗匈奴左贤王刘务桓所部万余骑兵,已经深入渭北,活动於冯站郡化部
日年並向渭北重镇查城进逼而苟军在整个渭北地区,实则都没有多少实力,掌控能力更是薄弱,至於杏城,虽然在地理上有其重要性,但军事防御能力,几近於无。
也正是在这种情况下,铁弗人得以长驱南下,並对北地、冯翊的核心统治区域造成直接威胁。而一路的畅通无阻,也显然助涨了铁弗人的骄气,而这一点,也被邓羌敏锐地察觉到了,並加以利用。
当初在安定郡內时,邓羌便有丰富的夷狄防御经验,身处那样的边地,
又是动盪难安、毫无保障的社会局面,也不可避免会与安定周边的鲜卑、匈奴、氏、羌等蛮夷打交道,而这份“交道”,也不可能是温良和顺的,往往伴隨著铁血刀兵。
邓羌受令之后,没有丝毫犹疑,又马不停蹄,领兵北进。一路急驰,成功抢在铁弗兵之前,赶到杏城。待铁弗兵抵至后,竟不管不顾,十分狂妄地对城墙发起进攻,当然,铁弗部的骑兵还无法直接越上城头,被邓羌指挥击退了。
稍受挫折,但铁弗兵的损伤並不严重,其兵锋犹劲,念及此,邓羌並不贸然出城与战,而是据城坚守,挫其锐气。三五日后,一路顺风顺水的铁弗兵便显烦躁,歷来南掳,他们最愤恨的便是遇到坚壁防守。
而铁弗兵面对的形势则是,不破杏城,也不敢过於深入,毕竟在羯赵时代,他们可不敢肆意侵犯,以免触怒了石虎那个狠人。
但不深入,贫瘠的冯翊北部地区又无法满足其侵掠的欲望,正当铁弗人焦躁难定时,邓羌出手了,他以校尉郭鉉率兵一千出城,试探军情。
绝对的兵力悬殊下,郭鉉自然败绩而归,在邓羌亲自率军接应下,方才安全还城。而郭鉉的小小败绩,显然也不在邓羌眼中,通过那一番交战,城外铁弗人的虚实已尽为邓羌所窥。
显然,久挫城下,铁弗军心之浮躁,已经影响到他们的士气、指挥乃至作战行动,其骄气却依旧,甚至被郭鉉之败刺激更甚。
於是在翌日清晨,按捺多时的邓羌,全师而出,在晨暮之色的掩护下,
向铁弗营地发动进攻。而铁弗人,根本无备,在苟军铁骑衝击下,也组织不起什么有效抵抗,很快便从混乱变成溃败,一败涂地。
杏城一战,邓羌率眾,斩杀铁弗兵三千余级,俘虏七百余,另缴获战马四千余匹,並隨军之牛、羊、驼上万头,可谓大获全胜。对苟军而言,这是一场正收益、且收益巨大的战役。
司竹之战,突出的是邓羌之勇武,杏城之战,体现的则是他的谋略以及抓机会能力,其智勇兼备在两场战役中展现得淋漓尽致。
邓羌也由此扬名,並在战后,被苟政再次跃拔为建武將军、驍骑营督。
虽然处於苟符大战的关键时期,但邓羌於一月之间,迅速爬升,成为苟军高级將领,並统率驍骑营这样嫡系中的嫡系部队,即便有司竹、杏城两仗打底,依旧让人侧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