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 一溃百里(1/2)
第228章 一溃百里
破铁弗匈奴后,邓羌领军还屯夏阳休整,当时恰逢氏酋毛贵领军北上龙门,为辅弼將军苟武击破。邓羌察龙门渡的重要交通属性,在派人押送缴获往长安献捷同时,也亲自向苟政去了一道书信。
信上不只有对否城之战的详细匯报,还看重向苟政提出建议,言蒲坂水流虽缓,然河道甚宽,大军渡河,必受截击,龙门渡虽险,然河岸狭窄,且低贼少备,又有汾阴士民接应,可从容渡河。若能自龙门东渡,绕袭蒲坂氏贼,可大破之。
对邓羌所请,苟政只稍作思量,便准许了,那个时候,也正处在苟政將关中其他方向的叛乱外寇全部平定,决定对符氏发起全面反击。
邓羌的建议,恰恰又在点子上,可谓应时顺势。因此,苟政不只同意了邓羌的建议,还以他为大將,把东渡龙门的重任委託给他,同时,还把一向驻守长安小城的破军营也给派出去了。
苟政也给邓羌回了一封信,內容很朴实:.::.:.辅弼將军苟武以“建武”建功立业於河东,保土卫民,今以名號赐汝,当率军马,破氏贼,不负此名。
另外,孤知晓汝之才千,有卫霍之能,因而委以重任,然军中宿將旧臣难知。驍骑、破军皆乃孤亲军,郑权乃孤心腹之臣,皆遣汝下,军中必有不服,渡河去,用一场大胜打破所有质疑!
所谓士为知已者死,邓羌亦属豪杰之辈,当他收到苟政这样一封书信时,心中自是感动不已。在这封信中的期待面前,司竹、杏城两场战役的胜利,其份量似乎也有不足了。
邓羌的冒头,或有苟政越级提拔的原因,但不论有多少质疑的目光,至少有司竹、杏城两役打底,还是有一定说服力。
相比之下,更为尷尬的,实则是郑权,他的资歷也算深厚了,毕竟是根正苗红的苟氏旧部。只不过,长久以来,郑权都是以苟政身边中涓侍从的形象出现,即便后被调任破军营,也长时间待在长安,驻守內城。
虽然每一项差事,对苟氏集团来说都可谓重中之重,但没有过硬的战场表现与功绩,总是难以说服人的。因此,一定程度上,郑权是比邓羌更需要战功的加持,否则他这个“镇军將军”都受之有愧。
更新不易,记得分享101看书网
此番,苟政把郑权与破军营派到龙门,就是给郑权一个机会,同时,苟政觉得如果有邓羌这个“满级號”带,郑权也能跟著沾点光,获得更多的锻链与成长.::
龙门,这个传说中禹王开山浚洪的地方,夹岸绝壁自此而终,奔腾的河水有如一匹匹脱韁野马闯出重山。只三十余丈宽的河面,看起来触手可及,
只可惜,在这秋季並没有成群结队而来的鲤鱼·—
不过,虽没有鱼越龙门,但数以千计的苟军精锐將士们,却起筏擬,
踏浪而行。龙门河流的湍急,並不能影响他们坚定的渡河之志。
就和邓羌所预料的那般,龙门飞渡,並不是什么太大的难事,尤其是有一批深受氏贼祸害而坚定支持苟氏的汾阴士民的接应。
即便龙闪渡不算宽,但六千步骑全部渡河,依旧耗费了一整个白日的时间,將士倒是方便,麻烦点的是战马与军械,费时且费力,这还是在邓羌、
郑权轻装进兵的情况下。
暮色下的龙门渡,两岸皆已点起了灯火,隨著最后一批將土与器物的登陆,这一场规模不大,但战略意义极重的渡河行动,总算伴看皆沉的夜色落下幢幕。
“传令各幢队,整备、造饭、休息,明日,隨本將南下破贼!”站在龙门渡口,呼呼作响的河风撩动看盔缨,邓羌挺身而立,面態坚毅道。
石!
驍骑、破军儼然是所有苟军中装备、训练程度最高的部队,事实上大部分將士在登岸后就已经各归其位,开始集合整备,邓羌命令下达,只是加快了將士动作一般。
而邓羌观之,仍不免心生感慨,哪怕已经见识多时了,这对他仍旧是一种相当新奇的体验。苟军將士的令行禁止、井然有序,在邓羌眼中,就是一种军容之壮美,而整个苟军之中能够做到这种程度的,也就这么三两支,並且还是主公苟政耗费了大量心力方锻造而出。
有此雄武之师,有此练兵之法、强军之志,怎能不让人相信,苟政是能够成事的人。君择臣,臣亦择君,如邓羌这样士族出身的豪杰,若非看得到前途与未来,又岂能真心为你效命?
联姻,可不是简单娶一个女人就够,而要有相匹配的实力与潜力。
在邓羌感慨之余,镇军將军郑权带著一队人,策马疾驰而来,待到近前,跃马而下,从容落地,那矫健的动作,写意的姿態,让骑术精湛、眼光甚高的邓羌都不免暗赞一声。
“郑將军,情况如何?”邓羌迎上前,问道。
郑权还是一丝不苟的模样,说道:“汾阴氏贼人数不多,战意也不高,
破之不难,然其溃散,不能全歼,只怕我军东渡的消息,很快便传至氏军大营了。其若有备,如何破之?”
闻言,邓羌顿时哈哈大笑两声,说道:“此事却也无妨!符氏虽已濒兵家之死地,然毕竟犹有数万兵马,其若做困兽之斗,单凭我军与蒲坂之师,
也未必能够击破,即便击败了,我军死伤也必然不浅。
其粮困兵乏,无以为继,若与之硬拼,实属下策,当挫其士气、乱其兵心、动其人马,而后寻机破敌!
此时氏军,若久持於蒲坂,早晚必困死,若选择后撤,或有一线生机,
而我军,当趁势追击,在追杀中剿灭他们.....—”
“因此,我军暂可放心於龙门休整!”邓羌语气轻鬆道,流露出的自信极富感染力。
而郑权见邓羌这副胸有成竹的模样,也是不住点头,道:“蒲坂军情,
还当派人盯著,苟旦、苟威两位將军,也当及时联繫,通报我军进展!”
“这是自然!”邓羌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