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存人失地(2/2)
初命名为“铁壁关”,上报到长安之后,苟政提笔挥洒,更名“玉壁”。而这座城堡的军事属性与价值,恐怕也再没有比苟政认识得更清楚的人。
这就是河东防御的一个支点,险要的地势,提供了超强的防御优势,在保证其安全的情况下,北控汾水,南制河池。任何想通过河东进攻关中的势力,都不可能忽视,除了其敢冒著后路被袭扰、截断的危险。
而苟武的考量,也不复杂,就是在面临敌军围攻的时候,依旧能够坚持下去,而这一点,却不是安邑这座矗立於平原上的中心城市所能提供。
至於玉璧城的修筑者,则是苟武魔下的另一大將,建义將军张珙。
张珙乃歿於襄陵之战中的苟军前建义將军孙方东魔下,此人颇有见识,
带兵很有一套,在带领孙氏旧部听命於苟武魔下后,很快获得了苟武赏识。
孙万东曾於伤重去世前留下遗愿,其中之一便是希望能重建陷阵营。而作为孙万东部曲的“继承者”,不管是出於恩义也好,抑或是为了更好地在苟氏集团立足,获得相应的地位,张珙都要积极谋求此事,这也是凝聚孙部老弟兄的办法,毕竟当初的孙万东部,基本就靠看一个陷阵营支撑。
不过,这件事在被陈晃代为报苟政后,却没有得到一个如人预想的反应,苟政的態度略显冷淡。出现这种状况,又不得不提苟氏集团发展初期的一些问题了,由於“华阴之约”,苟政给了孙万东部相当大的独立性,而孙万东的桀驁意气,也不少其他苟氏將领感到不满,毕竟不患寡而患不均。
当然,苟政从骨子里就是个执著於集权的主,虽然因为当初的约定,给孙万东以自主性,但对於孙部的存在並由此引发的苟军內部的不满,也不是没有考虑,只不过要维持一个”“信义”的人设,不得不忍耐。
孙万东战死襄陵虽然可惜,但於苟政而言,却在一定程度上给他消除了一个麻烦。说来或许让人心寒,但孙万东的死,就是属於製造问题的人被解决了。
大概也是出於这种隱藏於心底的忌惮,在面对重建陷阵营这个自孙方东以孙部將士都极富感情的军队时,苟政不太愿意了,他想的是趁机將孙部彻底消化,不想留下太多孙万东的印记,即便“陷阵营”这个名字都是他取的当苟政存有这等不可与言的考量时,陷阵营的重建自然困难重重,这对张珙等孙部將士,是个不小的打击。然而,面对这种情况,他们却没有太多办法。
张珙不是孙万东,而南撤归河东的孙部將士,不只丧失了平阳的地盘,
也失去了大部分的兵眾,尤其是陷阵老卒,只剩下百来人。
没有地盘,没有实力,自然就没有话语权。正是在这种困难的时候,苟武感张珙与孙部將士那不稳的军心,察其诉求,在经过审慎考量后,向苟政去了一封信,建议以重建陷阵营收孙部余部之心。
作为苟氏嫡系亲贵,又是守下河东的大功臣,苟武的建议作用是很大的,而苟政心里本就有几分犹豫的,终於同意,还是採取苟武的办法来收编孙部。
此事成后,张珙以及孙部將士,对苟武自是感激不已。而苟武,也由此得到了一员如张珙这样的干將,以及一批作战经验丰富、敢打敢拼的中下级军官。
或许在其他方面孙万东有诸多让人詬病的地方,然说开了,也只是一种出身寒贱的武夫的通病,而在调教部属、凝聚兵心之事上,孙万东还是做得不错的。
虽然平阳一战,:孙部將士被并州军重创,:但剩下的人,也堪称精英,经过苟武的补充、整编、重建后,成为河东一支劲旅。
作为他们的统领,张珙也藉此成为苟武魔下最重要的一员大將,此前,
宣光殿拜將,张珙被封为建义將军,背后同样不乏苟武的推举。
有这些渊源与恩德在,张珙对苟武,自是信服而忠诚,在一些紧要任务上,也大胆信任之,比如玉璧城的修建。而建成的关城,虽然简陋,还有诸多待完善的地方,但依旧足够使用。
当并州军不甘寂寞南下,而氏军突破河津时,苟武也適时地启动了他的铁壁防守计划。大量的军事物资已然囤往玉壁,而直属於河东官府与苟军的人口、粮食,也基本转移走了,此时的苟武,可谓轻装上阵。
而刘异返回安邑时,苟武也率军归来不久,却是平阳的诸葛驤领军南下,兵临汾水,意欲渡河来击。苟武在探明军情后,悉安邑之眾而出,北上迎敌。
在当初苟政破张和的口,苟武用了相同的套路,隱兵於四野,放并州军渡河,而后突然发起进攻,猛击并州渡河之眾。
这一仗,打得並没有想像中的轻鬆,诸葛骤是个用兵极其谨慎乃至胆小的人,他给前军主將郭时的命令,是渡河之后,就地结阵,以备不测,而后接应北岸之师南渡。
诸葛驤的预备,显然起了作用,也就导致,苟武率兵发起进攻时,没有第一时间击破郭时军,反而在其结阵防御,以及北岸之师源源不断的南渡下,陷入苦战。
若非战局焦灼之时,苟武设计,诱敌主將郭时前移,並亲自率人,冒死衝击,將郭时斩杀,击溃其指挥,或许这一仗苟武就败了。
即便如此,在重挫并州军后,苟武也没有选择久战,而是先行撤回安邑,进行下一步的部署。
而诸葛驤,在经此挫折后,即便后来成功渡过了汾水,脚踏实地踩在河东的土地上,依旧不敢冒进,他实在有些被苟武打怕了,在与氏军这支盟军会师之前,他也实在不敢再单独面对苟军了。
『末將无能,请將军责罚!”面见苟武时,刘异满脸的惭愧,拜倒道。
对此,苟武也展现出一种名师姿態,亲自將刘异扶起,而后郑重道:“將军无罪,以寡弱之师,力拒氏贼,未退一步,已是大功。何况,弃守吴山,乃本將命令,將军不必掛怀!”
“敌军四面而来,如此轻易放氏军北上,只怕形势更加危险了!”刘异忍不住表露忧虑。
见其状,苟武以一种沉著而自信的语调说道:”“正因为四面皆敌,我们才不可四面与战,河东兵力薄弱,也无法再御敌於国门之外。
当此之时,唯有集中兵力,成守根本要衝,以待反击,才是取胜之道。
敌军人眾,与其拼消耗,不足取!
放心,河东的战斗,才真正展开!”
六月初八,苟武率领河东兵五千余人,自安邑北上,隨著其入驻玉璧城,他战略收缩计划,也彻底完成。北上之前,有部將建议,將安邑焚墮,
以免落入氏军手中。
此事,为苟武的参军任群所諫止,任群认为,毁城易,建设难,苟军终有归来之日,空城一座,不若暂时寄放氏贼手上。
此言说动了苟武,也使安邑避免了一次毁灭性的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