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 流民计划重启(2/2)
后续也的確吸收了几千人,但隨著健西征,河东大战,流民计划自然陷入停滯。等苟武击败荷健,枋头乱战爆发,从河內方向吸收流民,则彻底成为不可能,甚至河北流民西迁的路都被堵死了。
在这种情况下,河南地区同样混乱,但要稍微少一些来自赵魏军阀的直接干预。对於走河南线路的秦雍流民,苟政实则一直有所关注,但付出的实际行动,
实则很少。
过去半年,苟政几乎所有精力,都放在立足关中、平定雍秦上,对关东诸事,实在无法兼顾,只能默默观察。如今,总算腾出手来,目光再投向东方的时候,恰逢王墮等豪强右族率流民西归,这自然触动到苟政的深谋远虑,再启流民吸纳计划,也顺理成章。
不过,在此之前,苟政首先得確认,关中与苟氏集团,拥有吸纳更多流民的能力与实力。须知,抚士民,来远人,可不是仅靠口头就行的,还需要付出真金白银,得有足够安置的钱粮物资。
关中地区,在连年的战乱中,早就残破不堪,人口锐减,到永和六年秋,整个雍秦诸州郡加起来,人口有没有一百万,都是存疑的。
在过去几年,夷夏士民的生產生活秩序,又遭到严重破坏,生產力急剧下降,物资水平则长期处在一个危险的水平上。这种情况,在苟政收取关中的这半年中,才得到真正的扭转与遏制。
因此,在当前的关中,作为歷代王朝重要统治危机来源的土地矛盾,实则是很小的,甚至可以说不存在。八百里秦川沃野,就是处於一种地广人稀、生產废弛的状態,就是再来个一百万人,填充进去也不会有什么问题。
土地不值钱,值钱的是以人为本的生產力。当然,如果在这个阶段,真给苟政塞一百万流民,结果必然是把苟氏集团撑爆,因为眼下的关中大地,根本养不起那么多新增人口。
在流民的吸纳上,关键在於,有那样一批安置流民的钱粮,以及足够的行政组织能力。而在这两者之上,苟政统治下的关中,在经过半年的缓慢恢復过后,
还是具备一定可能的,至少就他所知,今岁秋收情况喜人。
很快,郭毅作为雍州长史、京兆太守,平日里就在京兆府中的办事,受命之后,就很快来见,而负责渭南屯田事宜的屯骑校尉郭將,则要晚上一段时间。
等他赶到时,苟政与郭毅的会谈已基本结束,只稍警一眼,能见到苟政那强势的表情、坚决的目光,而郭毅脸上,则带著少许的无奈与愁绪。
苟政唤郭毅来,自然是察问秋收情况,对苟政来说,得到了一个“肯定”的答案。今年关中大地,虽然人祸不断,但老天爷很给面子,不说风调雨顺,总归没有大的灾害。
也就导致,苟政建立了初步统治的关中,迎来了一场丰收,当然这个“丰收”是做横向对比的。但因为时局的缘故,渭河南北,农作物种植面积並不多,
再刨除一些因战乱、兵藜、维护等其他问题导致的毁坏,整体粮食產量上,显然是不会太高的。
但就郭毅的估计,秋收过后,雍州军民紧巴巴地过一个少死人的冬季,问题还是不大的。在秋收上,雍州刺史府在夏收的基础上,制定了一个更为简单粗暴的征粮计划,並分派给雍州与河东诸郡。
刺史府令,依照二十万斛总税粮来算,要求诸郡,向长安供粮,並將日期限定在冬十一月底。这实则是一种“抓大放小”的包税制,长安不管诸郡官长怎么办,按照规定粮税额度,限期把粮食送到即可,若是完不成,该怎么处置就怎么处置。
比起羯赵时期的残酷剥削,苟政这已经相当仁道了,但是可以想见的,在刺史府权威並不能真正覆盖到治下诸郡的情况下,一场“征粮大会战”是避免不了的。
毕竟,对於许多地方豪强来说,夏收之时,他们已经交过一次“保护费”了,怎么秋收还要,没完没了?
粮食问题,关乎政权建设、军民生存之根本,为此,苟政还把心腹主簿、长安令杨閭派往诸郡巡视,劝慰士民、察看收穫的同时,也督促秋粮的收取、入库。
或许会有一些麻烦与困难,但在苟政统率下的苟氏集团勃勃兴起之际,总是能够解决的。作为苟政军政府的民政一把手,郭毅这段时间,也极其难得地可以从他脸上看到笑容。
关於秋粮问题,他甚至已经开始计划如何分配、安排使用了,当然,如果要做到覆盖军政,绝对是不够的。
而在拮据尚未真正得到缓解的情况下,苟政这边却突然要求他,一定要调拨出一批粮料,用作秦雍流民的吸纳与安顿,並且一张嘴就是两万斛,还是第一批.:::
郭毅自是万分为难,但他也是一个有见识的人,既能看出西归秦雍流民对苟氏集团的重要作用,也能感受到苟政坚决的態度,哪怕作为岳父,也不敢违逆。
但是,为了缓解刺史府这边的压力,直接开口,要求苟侍执掌的军辐府也要派粮,配合行事,对此,苟政在斟酌之后,同意了。
苟侍这个公府右司马、建平將军,到如今负责的,依旧是从弘农时期,便开始成形的军辐营。等进入长安,军辐府已然升级成“军辐府”,並且成为一个相当庞大的军需转运供应系统。
要知道,河东的盐,各地的军屯,以及战场上包括兵卒、壮丁在內的各种物资的缴获,最终可都掌握在军辐府里。可以说,苟侍执掌的军辐府,才是直接支撑苟氏集团的后勤保障。
而郭毅以雍州长史之职,掌握雍州郡事,名义上好听,但在当下这个阶段日子可比苟侍那边难过多了。
澄心堂间,只稍微察言观色的郭將,赶忙上前行礼:“明公,长史!”
郭將出身冯翊郭氏,是苟军西进关中后,第一个主动投效的关西士族。而就冲这个“第一”,也得到了苟政的认可与重视。
西进之后,並没有在战场上建立多少功勋,但苦劳却一点不少,从入长安后,就奉命於渭南平原,组织俘虏及流难民,进行屯田开垦,可谓卓有成效,靠著出色的组织管理能力以及关西右族的优势,甚至比那些有“河东经验”的军屯將吏,成果更佳。
因此,很快就被苟政委任为屯骑校尉,到八月,其下属管理的屯营已达五处,屯民两万余人。
“免礼!”看著郭將,苟政伸手示意,也不囉嗦,直接问道:“郭校尉,眼下渭南屯田,已开垦復耕多少田亩?”
闻问,郭將不假思索,答道:“稟明公,自夏而秋,沿河田亩,已恢復九万余亩,新垦五万亩!”
“很好!”对此,不管是苟政还是郭毅,都露出了笑容。苟政则直接吩道:“接下来,会有一批流民,整编之后,该有大几千人,全部交给你,再调拨一批牛马、工具,继续开垦,扩大渭南屯田!”
“明公,渭南屯垦,固然缺乏牛马、工具,但更缺供养屯民之口粮!”郭將眉头锁起,沉声表示道。
“粮食问题,找郭长史!”苟政摆手道,这下又轮到郭毅眉头紧锁。
隨著苟政下定决心,吸纳秦雍流民的计划再度启动,王墮等右族为首的这批流民,就是一个新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