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血战安邑(2/2)
至於代价嘛,则是上千民夫的伤亡,他们很多人,在被驱逐著冲向安邑城墙的时候,都只是一群没有护具的活靶子,给城上弓弩手练习箭术,杀伤率极高....
二十九日,才算是氏军真正发起进攻,因为健开始动用军队了,或许仍抱有一份保守与试探,並没有太多精锐。在照例驱使民夫冲城铺路之后,氏军部眾,紧隨其后,发起冲城。
这些军卒,带给苟军的压力,可就不一样了。健对安邑的进攻方式,可以说中规中矩,选择经典围三缺一的打法,北城主攻,东西二门伴攻。
而在氏军准备的大部分重型武器(攻城锤、云梯),也大部分都投入在北门,
使守城的苏国压力极大,再不能像对待那些民夫一般肆意绞杀,相反,还要面对低军弓弩矢的打击与攀城攻击。
苟武对苏国的使用很大胆,可谓顶著眾人质疑的目光,把最艰巨的任务交给一个败军之將。而苏国感这份信重,也以一份相当耀眼的战绩,回报苟武。
不只打退了的北城氏军的进攻,还杀伤了七百余名敌卒,而自身伤亡,不到三百。当然,城內的防御物资,进一步消耗,比如打击面最广的弓箭,在两日的消耗后,只剩下万余支。
须知,由於物资尤其是军事物资的匱乏,战前城內弓、弩矢加起来,也就不到四万支,供千余名弓弩手消耗。
健对於攻城的安排,显然是有计划、有节奏的,到了第三日,他方才真正露出獠牙。他调集了三千精锐步卒,由鱼遵指挥,作为主力,发起对北城的攻击。
显然,到了这个地步,健才真正开始发力了,並且一上来就是全力以赴。
弓弩队、盾牌阵齐上,以为策应,攻城步卒后边,又布置了一支督战队。
健掷下严令,诸军敢於退至督战队前者,斩,而督战队所处位置,也在城头苟军弓弩的射程之內。
当符健这第三板斧砍出来的时候,其强度绝非前两日可比,带给守军的压力也完全没有可比性。即便城头箭如雨下,也仅是稍抑其势,剽悍的氏军精锐,在鱼遵的指挥下,悍不畏死、源源不断地攀城进攻,展现著相当强大的攻击力。
也就是苏国此前积累了大量对氏作战经验,深知氏军的强悍,面对的又是鱼遵这个老对手,同时,魔下士卒的成色也有了很大提升。
综合各方面的因素,依託著城墙之利,苏国成功抵挡住了氏军数次衝锋,造成大量杀伤。但在健的死命令下,氏军的攻势却没有任何放缓,反而一波比一波强。
在鱼遵的指挥下,三千锐卒,被分为六股,一波一波,轮番向顺著云梯、步梯,猿城而上。一波溃散,一波紧跟著顶上,不给城头丝毫喘息之机。
而城上,苏国也是类似的布置,但城上空间有限,兵力配备有数,在氏军凶悍的衝击下,自是摇摇欲坠。即便苏国亲冒矢石,坐镇指挥,但在氏军前赴后继的如潮攻势下,终究难免陷入颓势。
毕竟,苟武派给他的兵马,一共只有两千人,连战之下,疲惫、紧张、战损,各种负面情况都开始显现。鱼遵的损失虽然同样大,但后方还有健的把控补充。
当北城弓矢、滚石、橘木耗尽,沿北城一线,只要有攻城步梯、云梯搭载的地方,便有两军短兵相接,对於守军来说,也意味著最艰难的时刻到来。
隨著时间的流逝,安邑北城头的杀声依旧炽烈,双方的战斗也趋於白热化,
城头不断有户体坠落,城上城下都在流血,整个城池都仿佛在哭泣..:::,
除了北城,东西二城同样有氏军的进攻,但强度比之北面,显然要弱很多,
陈晃、张珙二人抵挡地也游刃有余。
隨著战局的发展,几乎所有人的注意力,都放在北城了,显然,这里的战斗將决定胜负,决定安邑的归属,决定河东的未来。
在氏军强大的攻势下,即便苏国玩命抵抗,也愈加艰难,颓势明显,他不止一次向苟武求援,但苟武始终按捺著。
苟武在军力的布置上,也是有讲究了,北门两千,东西两门各一千五,南门一千,剩下两千人作为机动后援以及补给保障。
当然,在北门数度告急的情况下,苟武还是给他派了一千援兵,毕竟在苟军顽强的抵御下,健都把攻城的氏军整个换了一批。
但是,不论如何危急,只要苏国还能坚持,他就始终没有动用手中剩下一千后备的意思。甚至於,他寧肯从始终没有战斗的南门,抽调了三百卒到北城支援。
而苏国呢,对此只能咬著牙坚持,一次一次地组织部卒,將登上城的敌卒赶下去。
一直到申时左右,在苏国已经不堪抵抗,苟武又从陈晃把守的东城抽调了五百卒支援北城后,来自健的变招,或者说杀招,终於来了。
先是南门的刘异示警,说氏军有异动,至少三千的氏军向南门逼来,沉寂了三日南门,也爆发战斗了。到此时,荷健的意图可谓明显。
对於苟武来说,他等的或许也正是这一点,他一直按捺防备的,也正是声东击西。他指挥作战,本就突出一个机变,怎能不有所防备呢?
主攻变伴攻这种事情,对兵力雄厚的氏军来说,操作起来没有任何难度。不过,就在苟武准备把后备力量压上,全力救援空虚的南门时,苟武忽地灵光一闪,再度生生按捺住了,最终,只让郭毅带领城內仅剩的两百多差役、民夫,前往协助刘异守城。
就一条,南城是三日来,唯一个没有发生战斗地方,也就意味著,城防设施完好,突袭的敌军再多,就那条壕沟,不费时间將其填平,便难通过。
费这个功夫的时间,他的突袭之效,又起在哪里呢?考虑到此节,苟武生生忍住了。
大约在南城示警两刻钟之后,东城陈晃紧急报告,氏军突然增兵,加大攻击,攻势迅猛,抵挡艰难,请求支援。
这一回,苟武没有任何犹豫,下令其余三门坚守,自己则亲自率领后备军,
东援陈晃。而此时,陈晃在东城面对的,是由健兄子黄眉率领的三千氏族本部精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