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9章 手机?互联网!(1/2)
第309章 手机?互联网!
“人类曾从火种中看见未来——第一次是石器,人类开始使用物理工具,第二次是硅片,工具带来了数字化的革新。”
“这或许称不上第三次。”画中的乔布斯用近乎咏叹的语调描述着:“但它无疑是人类重新深刻感知硅片潜能的里程碑事件。”
他仿佛在宣告一场新的工业革命。
然而,台下的现实却与话语中的史诗感格格不入。
一些观众困惑地交换眼神,扫视着周围。
这不就是个普通的发布会现场吗?
空气中弥漫着爆米的甜腻香气,后排传来压抑的交谈声,连前排那些衣着光鲜的背影也在频频交头接耳。
此处的氛围轻松随意,全然没有话语里沉重的历史分量。
如果说这话的人不是乔布斯,不是推动了个人电脑普及和做出了第一款音乐播放器的乔布斯。
那很多人会怀疑自己走进了什么精心包装的传销现场。
“说起来,还要感谢您的指点。”画面中的陈学兵微笑着接过话头,不着痕迹地捧了一句:“从你的智慧中,我们汲取了重要的灵感。”
他用中文说完,一旁的女声同步进行着精准而克制的翻译,为观众留出了片刻的回味空间。
“我们只是碰巧捕捉到了同一个未来的脉冲。”乔布斯的侧脸对着镜头,眼神异常真诚,“相隔万里之遥的两支团队,竟能跨越山海,不约而同地预见未来,这本身就是一种奇妙的魔力。”
“我们的思想轨迹也许不同,你当初是怎么想的?”陈学兵反问。
“有人提议将我们的ipod装进手机。”乔布斯回忆道,语气带着一丝当时的荒谬感。
“起初,我认为这简直是异想天开。管理层一致认同那时的手机糟糕透顶,绝不可能复刻ipod的优雅体验,我们也尝试过,结果.不出所料。”
“不过我们的设计师lve很聪明,他继续悄悄做着这件事情,并且用了我喜欢的概念——像在桌面上移动一张纸一样,在屏幕上移动物体。”
“我相信,触摸屏是未来的方向。”
“后来bell给我发了一封电邮,说艾弗给未来的ipod设计了一些非常酷的方案,我们应该围绕他开发苹果软件,自己做一款手机。”
此时,屏幕右上方出现了一张email截图。
“我们争论了很久,后来我说,好吧,我们确实应该做一款手机。”
画中的乔布斯的表情似乎有些无奈。
天知道,这张截图是他极力要求加上去的。
因为奇点的广告里说了——“2005年,一个来自东方的灵感”。
而这张邮件截图的日期是2004年11月7日,足以说明苹果在更早之前就开始了谋划。
看似讲故事,实则鼻祖之争。
而陈学兵也有另一番说明。
“我最早出现这个想法,还在小时候了。”
“那时候.我看过一部你们的科幻电影,叫《2001太空漫游》,1968年拍的,比人类登月还要早一年,里面竟然出现了平板触摸电脑的概念,语音解锁,视频通话,星际旅行,太空站,还有人工智能hal9000的反叛.那种感觉,实在奇妙,在我小小的心灵种下了一颗种子,后来我知道很多事情在后来逐步实现,心里的震撼更是无以复加,就像电影里那只第一个发现骨头可以用来攻击其他动物头骨的猩猩,让我觉得物种进化其实如此简单,只要把想象逐步实现就好了,而想象,来自于人类历史上的天才,那些想法,应该就是你说的火种。”
“我的精神导师,应该是该电影的导演库布里克。”
陈学兵的故事娓娓道来,幕布里的乔布斯的神色有些复杂。
台下的乔布斯此时也一样。
这是一次没有预演的vcr,拍摄时间就在三天前,双方仅靠一些少量的关键提词完成了这场对话。
乔布斯当时听到陈学兵这番话,很难相信一部电影竟然给他启发出了一个强大的对手,但印象并不深刻又很难反驳,于是回酒店之后把那部电影认真重看了一遍。
竟然也得到了一些启发。
比如平板电脑什么的。
“我也喜欢他的电影,他的《奇爱博士》我看过很多遍,他的思想超前而卓越,他是个天才。”
三天前的乔布斯这样说道,当时的表情还有些敷衍。
两人心照不宣地避开了提及《2001太空漫游》的原著作者亚瑟·克拉克因为导演库布里克已经死了,而克拉克还活着。
他们这样的人物表达逝者的伟大更为稳妥,不宜对活着的人表达过分的崇敬。
而台下的许多观众也愈加期待。
美国大片啊!
从科幻片里走出的技术?
“所以2005年,我挣到了一些钱,便迫不及待投入了一项我最中意的技术,还在其中找到了一个真正的火种。”
陈学兵继续说道。
“互联网,找到了一个崭新的、移动的载体,将会迸发出怎样的能量?”
“互联网赋予这个新载体的想象边界,难道仅仅只是浏览网页、获取信息、或者玩些新奇游戏?”
他连续抛出问题,掷地有声。
“当然不是。”乔布斯立马否认,尽管现在的iphone确实只有这些。
三天前的他有些庆幸,如果他没有来中国,赢得一些时间,或许神奇的iphone会被这番话奚落得黯然失色。
“那你觉得还能做什么?”陈学兵微笑反问。
话音刚落!
屏幕骤然陷入一片漆黑。
所有灯光瞬间熄灭。
会场陷入伸手不见五指的沉寂。
唯有屏幕中央,一行雅致的白色字体静静浮现:
“你觉得还能做什么?”
久久的定格,似乎给了现场思考的时间。
窃窃私语声在黑暗中蔓延开来。
没人愿意承认自己想象力匮乏,但手机的功能已经被国际大公司们探索得差不多了。sp短信时代已经激发过无数奇思妙想,手机早已能查阅海量信息,即使是普通机型,彩信也能传递照片和新闻。
前卫的年轻人对各种功能机的极限早已了然于胸,探索精神不亚于华强北。
连“手机投影”都出现了,还能有什么能石破天惊的?
如果说把“上网”作为一个噱头,那显然不成立。
大家能想到的最实惠的功能,就是优酷上发布的播放视频功能,这么大的屏幕,能下几部电影在手机上看,那确实是很酷,很吸引眼球,不过想来手机的电量也看不了多久。
几秒钟后,字幕熄灭,刚才的江边镜头再次出现。
乔布斯优雅地端起咖啡杯抿了一口,神情悠闲而狡黠:“这可是你的发布会,答案当然应该由你来揭晓。否则,你们卖掉的每一部手机,是不是该分我点提成?”
同声传译将那份调侃精准放大,引得台下爆发出一阵轻松的笑浪。
画面里的陈学兵也随之展颜:“好吧,那我们去发布会。”
两人起身,并肩走向镜头深处。
vcr至此落幕。
台上的灯光如同苏醒的潮水,由远及近,层层点亮。
舞台一侧,戴着麦克风的年轻总裁步履从容地现身,脸上挂着温润而坚定的笑容,会场各处咔咔咔的拍照声不绝于耳。
掌声渐起,逐至雷动。
观众席中央区域的几百名观众大多是抽签来的,他们中的许多人对台上这位发言者的分量,远不如记者和展讯员工了解得深刻。
而这,正是陈学兵需要的——他需要从这些最普通的反应中,敏锐捕捉外界可能的回响。
他朝台下的导播示意,背后的屏幕再次亮起,换成了极具想象力的蓝色背景,正中五个大字:
手机是工具。
中间观众席眼神开始迷茫。
搞什么??
不介绍手机吗?
“大家放心,你们想要的我都有,不过一款新的手机产品,并不稀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