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 收购皮鞋作坊(6000字)(2/2)
“李工!”庄国栋连忙介绍,语气带著点討好,“这是我们作坊的老技术员,李国胜师傅。”
没等庄国栋再说,陈光明已经大步走过去,“机器怎么都停了?”
李国胜苦笑一声,“陈老板,这缝线机,老断针,主轴有点晃,踩起来咯吱响”
“这台前帮机呢?”
陈光明指著另一台更笨重的机器。
“压力不稳,热熔胶头也老堵,做出来的鞋帮粘合不牢——”
陈光明点点头,“难怪了,这样的东西,別说卖五块十块,白送给人,穿出去都嫌丟人,原来是机器不行。
庄国栋脸上一阵红一阵白,羞愧地低下头。
他之前也是风光过的。
但是当时机器都是用特殊渠道弄来的老机器。
这么久时间过去,刚好在最近趴窝了。
“陈老板,刚刚的话还做不做数?”庄国栋紧张道。
陈光明盯著他看了足足有十秒钟,点了点头,“自然是作数的,那现在我们就谈一谈吧。”
听了他的话,庄国栋才鬆口气。
现在的皮鞋作坊机器已经不行了,接过去根本就没办法马上开工,而想要换机器基本等於重新建作坊了。
接下去的事情就简单了。
一个想要用这个作坊当做踏板,一个真的想卖。
两人一拍即合。
陈光明只是用了几千块,就把作坊买下来了。
当然,作坊里欠的钱,都需要他来还很快,手续也办完了。
庄国栋狼狠鬆口气,心里的石头落了地。
事情总算是解决了。
陈光明接手皮鞋作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召集所有人过来开会,当场承诺在月底的时候会连带著之前作坊欠的钱一起发,让这些工人们都鬆了口气。
这是陈光明说的,他们没有不信的。
更让他们开心的是,陈光明还打算继续开著这个作坊,大家也可以继续留下来干活。
给陈光明干活,他们都放心的很。
“所有人听著,现在立刻给我动起来。”
“第一,彻底打扫车间,窗户打开,垃圾清出去,机器上的灰给我擦乾净,让作坊有作坊的样子。”
“第二,所有机器设备,挨个检查,能修的,立刻报给技术员李工,缺零件的,列单子,修不了的烂铁,给我抬出去堆在墙角,別占地方。”
“第三,仓库里压的那一万双破鞋,全部开箱,质检员在不在?”陈光明的目光如探照灯般扫视人群。
一个戴著厚厚眼镜、看起来五十多岁的瘦小男人怯生生地举起手:“我是我是..”
“你过来!”陈光明朝那人一指,“带上你的人,现在就去仓库,一双一双给我过,线头没剪乾净的,胶水粘歪了的,皮面有明显划痕破口的,把这些次品全部给我挑出来,剩下的,只要鞋底没烂、皮面没发霉的,哪怕样式土到掉渣,也都给我留下,听明白没有?”
“听明白了!”
质检员连忙点头。。
“其他人呢?都死了吗?!”陈光明厉声喝道,那气势瞬间压倒了所有迟疑,“想留下吃饭的,现在就给我动起来,打扫,清点,检修,半个小时后我看不到灰尘扫起来,听不到机器检修的声音。”
这最后一句,让所有人都反应了过来。
“还愣著干啥,快抄傢伙扫地擦机器!”李国胜大喊一声,就抓起一把禿了毛的扫帚就用力扫了起来。
工人们也呼啦啦地行动起来。
有人冲向库房找工具,有人扑向布满灰尘的机器,有人跑去开紧闭的窗户,还有人跟著质检员快步冲向仓库。
沉寂的车间里,响起了此起彼伏的扫帚摩擦地面的沙沙声,抹布擦拭机器的声,扳手敲打零件的叮噹声,还有工人们互相呼喊著传递工具的吆喝声。
庄国栋看著眼前这突如其来的景象,嘴巴微张,呆立当场,仿佛第一次认识自己呆了十几年的厂子,第一次认识这些朝夕相处的工人。
他看向站在车间门口、背对著混乱忙碌的人群、眼神锐利地扫视著每一个角落的陈光明。
“庄老板,有没有兴趣跟著我做事情?”
陈光明询问道。
庄国栋毕竟在这一行混了这么久时间。
虽然因为种种原因,作坊经营不下去了。
但是他的那些经验和见识都在,能帮陈光明进入到皮鞋市场省去不少的功夫。
庄国栋一愜,反应过来后,顿时满脸激动。
他也没有想到,陈光明还会给他机会。
“有有有。”他连忙道。
陈光明点点头,两人查看著作坊情况。
没多久。
小姨父也赶了过来。
他一下车,目光就精准地扫过院子。
陈光明指著车间里那几台刚刚被工人擦拭过、露出了金属原色却依旧显得笨重陈旧的核心设备,片皮机、缝线机、前帮机和压底机,“小姨父,这里交给你了。”
“这几台骨头架子,看看能不能救活,该换的零件,要修的毛病,你全权处理,人不够,从製衣厂维修组调人过来,我只要求一点,最快速度,让它们能动起来,能干活,精度可以暂时放低点,但绝不能掉链子。”
小姨父点点头。
他是管后勤的,自然知道接下去要怎么做。
“余安!”陈光明转向一旁的表弟,“你马上回批发中心,找王会计,立刻调拨一笔钱过来。”
“具体数额你估算著来,先解决设备紧急维修更换零件、採购必备工具和原料预付款的钱。”
“然后把汪经理手上最新匯总的那份货郎热销品类和可接受价格区间的明细表,还有周边代工点能承接的工种类別清单,立刻给我拿一份过来。”
“明白,我马上去!”余安没有丝毫拖泥带水,转身就跑向拖拉机,跳上车斗。
拖拉机手猛地一踩油门,黑烟喷吐,拖拉机突突突地调头衝出了厂门。
安排完这些,陈光明才转向一直像根木头桩子一样在旁边、大气不敢出的庄国栋,和他身后那位头髮白的技术员李国胜。
“庄厂长,李工。你们俩现在跟我去办公室,我们没时间废话,直接谈接下去要怎么做。”
厂长办公室狭小而陈旧,一张木头桌子,两把椅子,墙上贴著褪色的生產指標图。
陈光明当仁不让地坐在了唯一那把看起来还算完整的椅子上,庄国栋和李国胜侷促地站在桌前。
陈光明没有废话,直接拿起刚才李国胜自己记录的、关於车间设备和工人技能的简要情况。
“李工。”他指著名单上几个名字,“这个赵大民,你备註说手稳,车线速度快,这个钱桂芳,心细,粘胶仔细?她以前是做什么工序的?”
李国胜连忙凑近,扶了扶眼镜:“是是,陈老板,赵大民是最后一道合底工序的,手上確实有把力气,也快。”
“钱桂芳本来是在后道质检贴標籤的,她眼晴好,手也巧,以前厂里做女鞋需要粘点小装饰,都是她来,粘得又牢又正。”
“好。”陈光明在赵大民和钱桂芳的名字上重重画了个圈。
“从现在起,赵大民负责带三到四个人,专门千合底压胶这道工序,钱桂芳负责带另外三到四个人,专门粘合鞋面和鞋帮上的小部件、装饰,工序拆开,不要一个人从头做到尾,就做他最熟练、出错最少的那一步!”
“分分工?”李国胜有点憎,庄国栋更是茫然。
他们习惯了一个工人从头到尾做一双鞋的老模式。
“对,分工,流水化!”陈光明点头道:“一个人从头干到尾,既浪费他擅长的部分,又暴露他不擅长的短处,拆开变成一道道工序,每个人就练熟自己那一小段,就像我们製衣厂的代工点一样!”
“做鞋帮就是做鞋帮,合底就是合底,粘就是粘,每个人只干一样,干得多、干得好,计件工资就高,干得差、拖后腿,要么练,要么滚蛋,明白了?”
庄国栋反应过来,连忙点头,“陈老板,您说咋干,我们就咋干!”
“好,你们做好准备工作。”
“作坊里面的机器,我会想办法去弄些过来。”
陈光明点点头。
依靠著前世经验,他有信心做好新的皮鞋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