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5章 擢升张士元!大明要变天了?(2/2)
新时代代表着旧时代的消亡,也代表着更多人的机会。
许国又长长呼出一口气,眼神之中颇有一些落寞之感。
看起来不管是徽商还是什么商人,自己手头上囤积的那些货物,购置的那些田产,还有地窖里头成堆的白银,终究是守住不了。
大明的士绅商贾们,再也不能同从前一般,躺着便能等地里自己生出银子来,过着世代衣食无忧的日子!
朝堂上百官的精神状态显得有些落寞,然而他们越是这样,万历皇帝就越觉得自己做对了,他微微坐直了身子,又朝着礼部尚书余有丁说道。
“余爱卿,番邦留学之事推进的如何了?”
能够上朝议的,基本上都是已经议定或者有结论的事项,倒不用费什么功夫,照本宣科便好。
可余有丁脸上还裹着纱布,整个人堪堪能认出人形,若非是今日早朝尤为重要,他这幅样子面圣,绝对是失礼的。
余有丁上前两步行礼说道:“回禀陛下,自藩国入京以来,见我京城繁华,仰慕大明文道之昌盛,对遣使入我大明求学一事,皆无异议。
礼部已然拟订章程,今后一干遣使事务照‘蕃客’常例管理,遣使就学参照官生、国子监生管理.
就学者拜入西山培文书院门下,于国子监读书习礼,于西山学习天文历法、风水地理.
如琉球、朝鲜等贫瘠之国,可参照洪武年间琉球遣生之制,给予廪膳、衣物等赏赐其余诸国照常例朝贡并缴纳束脩”
“不错。”
万历皇帝微微颔首,他特别对于“缴纳朝贡”“束脩”这两点很是满意。
洪武年间,太祖朱元璋不单单对于藩国赏赐丰厚,对待被派遣来的留学生,那也是待遇丰厚,不单单是学费束脩全免,甚至还专门提供食宿衣物,比起一般国子监生还要好。
可在万历皇帝看起来,这却没什么道理。
番邦使节前来大明求学,乃是为了求取“真经”,天底下哪有师父教授徒弟,反倒还要给徒弟银子的道理?
除开一些世代交好的藩国,其余藩国统统都要缴纳朝贡和束脩。
在万历皇帝看起来,这也能形成常例,今后藩国们上缴各地珍贵物产,大明便教授他们知识和技术,若有不从者,便断了他们求学之路,这才是长久之计!
一如那个安南国,虽曾并入大明版图,可却没一点归顺之意。
万历皇帝、张居正、张允修三人达成一致意见,安南国每年需缴纳足额粮食,方可能派遣使节求学。
如今攻守易形了,再也不是大明求着藩国朝贡,也不是大明要给予好处,博取“天朝上国”的名头。
而是这些人,要求着来大明获取“真经”和改变国家命运的知识!
万历皇帝颇为赞许地看了一眼余有丁,摆摆手说道。
“取锦墩来,天杀的歹人,险些折我一肱骨之臣。”
“谢陛下洪恩!”
余有丁裹着白布,露出来的一对眼睛泪汪汪的样子,几乎都要感动得哭出来。
被殴打一顿也并非是没有什么收获的,至少万历皇帝对于自己的态度越发亲切了。
朝廷上头,不少勋贵官员都撇开视线,似乎显得有那么一点心虚。
万历皇帝微微颔首,柔声说道。
“余尚书劳苦功高啊,今后礼部还需你多加劳心。”
“臣敢不尽力。”
万历皇帝继续说道。
“有一事切不可忘记,江南一干犯官流放藩国各地传播儒教,要快些提上议程,便让他们随着使团一起去吧。
此事说重也重,余爱卿需好生处置。”
听闻此言,余有丁身子顿时一僵,心里头又有不好的预感。
仁民医馆。
近来杨济时很是忙碌,元宵灯会一开之后,医馆里头几乎是日夜不休。
他与李时珍二人日夜颠倒,医馆里头的大夫也几乎没有什么休息的机会。
元宵灯会确实隆重,大明万国来朝之气魄,加上京城的繁华盛景,不单单令京城百姓流连忘返,甚至不少前来凑热闹的外地人,还有来自番邦诸国的夷人藩人,也都是乐不思蜀。
可乐极生悲,京城四处皆是灯火,便难免有些意外,这些日子以来,京城里头被烧伤烫伤炸伤的不计其数,甚至连一些藩国使团成员也难免中招。
诸如那安南使节阮文忠,前些日子刚刚负伤入院,这几日竟又再次入院,若不是看他身上一片焦黑,杨济时真以为这位是来医馆骗吃骗喝的。
杨济时看着被担架抬进来的阮文忠,脸上挤出和煦的笑容,低下身子关心说道。
“阮大使这又是怎么了,如何伤得这般重,诶呀呀呀恐怕伤及内里,要快些准备手术才成。”
阮文忠脸上涕泪横流的样子,可骂人起来却是十分有劲。
“该死的秃驴!野蛮至极!竟敢袭击于老夫!”
“这其中怕是有什么误会。”杨济时柔声说道。
可阮文忠并不领情:“我要状告大明皇帝陛下,乌斯藏使节太过无法无天!”
杨济时脸上不由得有些尴尬,这乌斯藏人和安南人不知争吵了多少次,看起来已然是不死不休。
不过今日打得这般凶狠,难道跟白日里朝会有关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