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4章 慕容垂的坚持(2/2)
陛下心中的痛只有自己才知道,真可谓打碎牙往肚里咽...
“赵王虽在武周川新败,可好在善无城顺利拿下,使得我军有据守之地,可以此为长久计~”
慕容垂揉搓眉心,嘆了口气。
支曇猛犹豫了下,合掌道:“陛下率军远征代北,本欲联合魏国一鼓作气夺占平城,打开南略并州之路可先是在平城遭遇并州都督李方据城固守,之后周主亲至,联军退兵返还牛川,又在蟠羊山因叔孙建之败陷入进退两难之地...
如今大军开赴武周川,屯驻於小小善无城,远离国都中山不说,还夹在周、魏之间陷入被动男支曇猛话音略顿,见慕容垂面无表情,又继续道:“臣以为,赵王武周川新败就是上天给予大燕的警示,陛下不该再滯留代北,寻求一场希望极小的胜利....”
散骑常侍高湖咽咽唾沫,看看支曇猛,又小心翼翼地看看慕容垂,生怕支曇猛的话触怒陛下。
慕容垂淡淡道:“武周川之败乃是赵王轻敌冒进所致,算不上天予警示,法师不必多虑!
朕亲率大军远赴代北,劳师动眾已是大耗国力,岂能无功而返?
我军粮草尚能维繫半年,只要范阳王督运粮草不出差错,完全可以驻守到明年开春。
伐周之战本就不易,此次好不容易打开局面,朕岂能因为小挫而弃?”
支曇猛忙道:“可近来军中流言频出,与中山、范阳王之间的斥候联络屡遭周军阻截,臣担心驻军日久,师老兵疲之下,反倒给予周军破绽!”
慕容垂轻哼道:“些许流言不过是梁广小儿的惯用使俩,说什么朕已在牛川病逝,又或是太子擅自即位,翟魏復起,晋军北伐.....
梁广遣人散布这些流言,不过是想动摇我军心。
他越是如此,越是说明对魏燕联军心存忌惮,且找不出破敌之法!
朕纵横天下五十余载,岂会被些许小儿使俩所嚇?”
支曇猛唉声嘆息,合掌道:“纵使梁广无退敌之策,可周军坚壁清野,固守平城,魏燕联军短期內同样无计可施.....”
慕容垂脸色陡变,加之肩臂旧伤隱隱作痛,那种从骨头缝里渗出来的疼痛让他麵皮一阵阵微颤。
“法师是讥讽朕兴兵而来,却两度大败於周军?”慕容垂双目森寒,伤痛让他非常容易愤怒。
“臣岂敢对陛下不敬!只是臣以为,事已至此,伐周时机已过,久留无益,不如早还~”支曇猛合掌嘆道。
“哼~法师不必多言,不破平城,朕誓不还都!”
慕容垂声音冰寒,起身径直往府衙后离去。
如果今日换做別人劝说,他早就下令將其斩首。
支曇猛乃是沙门领袖,在关东德高望重,加之高湖这位渤海高氏当代宗长作为士族首领隨军出征,不管怎么说,慕容垂总得给几分薄面。
支曇猛还想紧追慕容垂再劝,高湖死死將他拽住。
“法师莫不是自寻死路?”
高湖压低声,急得冷汗直冒,
“天意难拂,陛下若久留代北,必遭祸事!”支曇猛满面愁容。
“唉~法师难道以为陛下看不出伐周时机已失?”
高湖苦口婆心,“数万大军久留代北,单是粮草输送就得耗损不少国力,可陛下更加接受不了无功而返!
陛下已是六十五岁高龄,旧伤隱疾不少,身子一日不如一日....
可反观魏王拓跋和周主梁广,皆是年轻鼎盛之时。
陛下是在为身后事做考虑啊不管是拓拔魏国还是梁周,都不是太子可以对付的强敌。
陛下是在赌!赌他一代人能解决数代人的隱患和麻烦!”
支曇猛呆了呆,摇头嘆息:“拿国运做赌注,未免不明智!”
高湖苦笑连连,“陛下对自己的身体最清楚不过,现在不赌,將来可就再没机会了~“
“唉~”支曇猛摇头嘆息,合掌低声诵念起佛经来,眉眼间一片忧愁悲苦。
高湖见他放弃了追上前继续劝说,长长鬆了口气。
想到自己方才说出口的话,他不免又感到阵阵后怕,
如果流露只言片语,恐怕陛下饶不了他,
“大周,梁广...
?
高湖心里同样愁苦,同时又有些纠结。
渤海高氏在前燕时期也是朝堂士族领袖之一,荷坚灭燕,高氏和魏军申氏这些关东士族选择归附秦国。
他的父亲高泰曾任齐王符不魔下参军。
后来慕容垂兴兵於关东,有人告发高氏阴结慕容垂图谋造反,高泰不得已外出避祸。
直到高泰病逝,都没有真正背叛秦国投降东燕。
隨著符不集团败退太原,关东士族相继归附慕容氏,高氏也不例外。
可在最近一年来,魏军申氏频频联络他,似乎有意向靠拢大周。
魏军申氏的申朗深得周主梁广重用,申氏已经把不少重要族人暗中转移到上党。
许多关东士族也在周、燕之间观望高湖不知道自己该作何选择。
周军表现出的强大战力,让他想起了当年鼎盛时期的符秦。
反观魏燕两国,魏国拓跋氏还处於部落氏族统治时期,东燕则是太子毫无人君之相,且宗室王公派系林立,除老皇帝无人可以掌控全局。
在这种局面下,周国无疑是北方最具前途、最具王朝气象的新兴大国。
此次代北会战,就是奠定北方真正霸主的关键一战。
老皇帝慕容垂不肯轻言放弃,也是因为明白这一战的重要性。
如果魏燕联军无法攻破平城,那么梁周崛起將无可阻挡。
高湖现在最纠结的是,该不该趁现在想办法秘密联络周主梁广,好为渤海高氏爭取將来入周后的些许便利条件....